田 磊
“成都主城區是非災區,對于非災區而言,越早恢復,越有能力幫助災區。如今成都市政府收入銳減,支出銳增,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依靠國家的重建資金不是根本之途,重建還得靠自己,所以,必須想辦法先發展起來?!?/p>
進入2008年以來,雪災、藏獨事件、汶川地震,接二連三的打擊已讓四川舉步維艱,作為省會的成都更是首當其沖。航空客流量退至5年前的水平、酒店客房出租率不足30%、房價下跌、投資受挫,表面的繁華掩蓋不了經濟余震的打擊,巨大的財政壓力下,以至于成都市政府不得不把耗資約12億新建成的辦公樓變現,用于災區重建。
但對于一座城市來說,災難帶來的并不全是壞消息。云南麗江、印尼巴厘島都是在地震、海嘯這些巨大災難以后成為世界知名的旅游城市,在付出慘重的生命代價之后,原本就風景秀麗的災區無一例外地成為外來者狂歡的勝地。
汶川地震后的四川會否出現同樣的景象?至少旅游系統的官員們有同樣的想法,并且已經制訂了一系列龐大的計劃,雄心勃勃地要把地震后的成都、都江堰等地變成世界級的旅游城市。
正常生活運動
7月17日晚上,記者見到鄧工力的時候,這位成都旅游局局長正忙著準備第二天在北京長城飯店舉行的“愛心之旅”首發式。為了感謝全國人民在抗震救災中給予的無私援助,成都市旅游局準備制作10萬個大禮包,其中包含了免費機票、住宿、景區門票等等,主要邀請在抗震救災中曾經出過力的各方人士,返回四川旅游。
“機票、住宿等都是商家免費提供的?!编嚬ちφf,這不僅僅是感謝,更是成都的自救行動?,F在這個階段,救市就是救災,政府方面希望借這些活動能夠重新啟動因地震而徹底停滯的旅游市場。
奧運會期間,北京很多機關、學校、企業都會放假,大批市民可能會選擇外出旅行?!皹I內把這個現象稱為溢出效應,對于啟動成都旅游市場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我們希望能夠把這批市民盡量多地拉到成都來旅游。”鄧工力說,希望在奧運期間,人們仍然不忘記四川,到四川來看看。

為此,成都市旅游局與國、中、青、康輝、港中旅等五家旅行社總社簽訂“恢復震后成都旅游”的相關合同。雙方約定,從7月1日到12月31日,每家旅行社若能完成1.5萬人次四川省外游客到成都旅游,市政府將獎勵旅行社30萬元。北京市旅游局也承諾幫助成都在奧運會期間,將宣傳品送進公交站、機場航站樓、奧運村。
從6月中旬開始,成都市整個行政系統都在投入極大的熱情宣傳“成都不是重災區,成都依然美麗”:邀請大量媒體前來拍攝、采風;市領導帶隊北上北京,南到香港、臺灣,四處舉辦熊貓節等等活動;在省外各大城市樹起大量廣告牌;希望人們看到的仍然是閑適的成都,而不是一個驚魂未定的城市。
本地媒體則號召市民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正常生活運動”。
然而,只消沿高速公路出城20余公里,大災之后的景象便撲面而來。成彭、成灌高速公路兩旁,各省援建板房的工人們仍然在冒雨趕工,已經住進板房區的受災民眾則因為諸多瑣事跟政府管理人員矛盾頻發。
7月16日,龍門山地區又下起暴雨,洶涌的山洪沖垮了白水河上的便橋。這座當初救災期間溫家寶總理大發雷霆之后修起的臨時便橋,是成都通往下轄的龍門山鎮的主要通道。這里離正常生活還很遙遠。
為了保證奧運會之前所有受災民眾都住進板房,國務院要求,各災區8月1日之前,必須完成板房建設。在彭州市小魚洞鎮,在一處江西援建的工地上,工人們冒著暴雨趕制活動板房?!肮て谮s,工資低,還三天兩頭下暴雨,水泥地基都干不了,怎么建板房啊!”工頭滿腹牢騷:“上頭領導每次來都說,這是政治任務,一定要按時完成,我們都快被逼瘋了。”
財政壓力
對于成都市政府來說,如今正面臨著兩難的處境,既希望對外推出一個完全正?;说男蓍e城市,刺激旅游、地產和投資的恢復,又難以避免地要面對地震帶來的諸多后遺癥,近300萬受災人群中,政府需要為其中約100萬建設永久住房,其難度不亞于三峽工程的百萬移民。更大的考驗還在于都江堰,災后城鎮居民住房安置問題被喻為史上最復雜的產權糾紛,此外,還有那些在地震中因為學校倒塌而喪失幼子的家長,不斷要求討個說法,仍待撫慰。
美麗休閑的形象推介如何與備受災難后遺癥煎熬的群眾和基層官員的情緒協調?對此,身兼市政府副秘書長的鄧工力解釋稱:“成都主城區是非災區,對于非災區而言,越早恢復,越有能力幫助災區。如今,成都市政府收入銳減,支出銳增,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依靠國家的重建資金不是根本之途,重建還得靠自己,所以,必須想辦法先發展起來?!?/p>
記者在成都采訪期間,成都市政府正因為拍賣辦公樓的事情而陷入輿論風波之中。7月16日,市委書記李春城宣布將耗資約12億興建的新行政中心拍賣變現用于災區重建后,雖然成都本地媒體和不少市民都頗能理解政府的難處,但這一舉動卻引得外地媒體蜂擁而至,紛紛把矛頭指向了新辦公樓早前的規劃、設計是否存在問題,津津樂道于新樓的豪華外觀。
原本是希望借拍賣辦公樓展示災區地方政府率先垂范的決心和面臨的巨大財政壓力,卻沒想到招來的是輿論對“豪華辦公樓”的抨擊,這讓成都市政府不免有些尷尬。對此,已經搬入新辦公樓的鄧工力倒是坦率相告:“拍賣辦公樓一是因為市政府財政壓力確實太大了,重建資金面臨著很大缺口,二則因為全國人民都在勒緊褲腰帶支援災區重建,我們哪還能在條件這么好的新辦公樓安心上班呢?”
整個四川災區的重建資金,專家們預計需要5000億。如今,籌集渠道、分配方式等關鍵問題中央政府一直都還沒有明確表態,目前基本上是由各災區、各援建部門先自己墊錢開展重建的前期工作??梢哉f,天府之國的大規模重建之路還沒有真正開始,也許一切都要等到奧運會結束后了。
即使中央財政、國際援助、民間募集以及對口省區援助加在一起能夠籌到5000億,但是,在這5000億中,成都能分到多少,官員們心里普遍沒底。“成都能分的很少也應該很少?!编嚬ちφf,所以,成都只能加快發展,用市場的機制解決資金問題。
7月17日,成都迎來了災后第一批企業考察團。17家企業雖然沒有明確新增投資協議,但紛紛承諾,將今年的企業年會、職工福利旅游都放到四川來做,這樣的支持已屬難得。
都江堰一家旅行社的老板告訴記者,各旅行社雖然積極響應旅游局號召,多拉些政府、企業會議到災區來召開,但是,對方大都一口回絕,一是因為怕不安全,二是因為各地因為援助災區,機關辦公和會務費用普遍大幅削減,很多都取消了今年的旅游度假式的會務活動。
災難能變成機遇嗎?
如今,在成都市主城區,之前“感謝全國人民”之類的標語大都被替換成了“一手抓災后重建,一手抓加快發展”。成都市委也再次召開全會,調整了之前已經制定好的五年規劃。在那次全會上,市委書記李春城引用了一段恩格斯的名言來激勵官員:“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的。”
但是,整個行政系統也非常清楚,災難是否會轉化為進步的機遇將取決于吏治的優劣,在接二連三的大會上,從李冰到鄭板橋,李春城不斷引用古代賢官們的名言來告誡全市官員,尤以鄭板橋的“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流傳最為廣泛。
“其實,把災難變成好事,成都是有先例的?!编嚬ちφf,對于成都,甚至整個四川來說,如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都是最大最好的遺產。當成都平原遭遇大洪災的時候,當時的地方官員李冰的基本思路就是化害為利,我們現在完全可以效法李冰。
作為旅游局局長,鄧工力提出y-連串化害為利的計劃。其中,最為大膽的要屬開發堰塞湖,“其實,九寨溝本身就是個堰塞湖”。鄧工力說,地震給整個災區留下了大約40個大大小小的堰塞湖,這些地質、地貌異變在災后的旅游業規劃中都會變成新的旅游景點,其中,唐家山堰塞湖肯定是最好的一個堰塞湖景點。
目前,旅游局已經在操作的是開發環龍門山國際自行車山地越野賽,賽事的設計路線基本就圍繞這次大地震的龍門山斷裂帶。法國駐成都總領事杜滿希拉來了環法自行車賽的操作團隊介入開發,“他們9月份就來實地考察,3年之內就要開賽,5年后形成品牌?!编嚬ちφf,將來環龍門山要跟環青海湖、環海南島一樣,成為中國三大自行車賽。
抗震救災中體現出來的人文精神如何“物化”成旅游資源,也是旅游局的官員們考慮的問題。如今,相對成熟的想法是打算在都江堰給抗震救災中舍命保護學生的老師們樹一個雕塑。對于校舍倒塌嚴重的都江堰來說,在重建后的城市廣場上為這群普通的老師塑像,有著雙重的紀念意義。目前,已經有藝術家、企業等機構愿意出錢出力完成雕塑。

在成都所轄的4個重災縣中,都江堰受損最大,災后矛盾最集中,重建的規劃也最雄心勃勃。都江堰擁有兩個世界遺產,地震之前,全市旅游業收入相當于GDP的51.3%,與旅游業相關的從業人員超過20萬?!艾F在最主要的工作是把這些失業人員送到對口援助的城市,先找份工作。”縣旅游局局長陳光建說。
對于未來的重建,都江堰有著更宏大的計劃。“目標是建成世界級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标惞饨ㄕf,都江堰會充分借鑒巴厘島、麗江這些城市的災后重建經驗,也相信都江堰會跟他們一樣,在大災難之后迎來一次旅游業的大發展。
但是,資金的來源卻是個大問題,中央政府的重建資金顯然不可能被用于興建星級賓館、度假村、修復古街這些在當地政府看來最為重要的事情。陳光建說:“資金主要還是依靠吸納社會資本,政府會在旅游企業用地、稅收、融資等方面給予非常優惠的政策。”
上海的對口援建也是都江堰重建的一大信心來源,雙方已經簽訂了深度合作行動計劃,希望在2010年的世博會上,都江堰將會以一個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世界面前。
為誰重建?
在各級官員們的描繪中,旅游業的恢復指日可待,更讓人興奮的是,在不遠的將來,重建而來的新城市,將會比地震之前更加耀眼,四川也許將會藉此打造幾個世界級的旅游城市。但是,旅游開發如何更多地惠及周邊的百姓,而不僅僅是財政增收?這是近年來政府主導的中國旅游業開發進程中,一個頻繁被詰問的命題,在災區旅游業的重建中更顯突出,那些已經流離失所的受災民眾,在政府的龐大規劃中占據著怎樣的位置?
以彭州市最著名的兩個景區為例,地處龍門山深處的銀廠溝和回龍溝都已經開發多年,是當地最為成熟且盈利的兩個景區,但是,對于周邊村民的帶動程度卻迥然不同。銀廠溝的美麗風景給周邊村民帶來的只是在景區門口賣賣紀念品、開家小飯館之類的微薄收入。地震之后,銀廠溝也已不復存在。
而回龍溝旁的寶山村則藉此景點每年有超過1000萬的收入。寶山村被譽為“中國西部第一村”,和華西村、南街村一樣,都是當年沒有走“安徽小崗村道路”,而將集體主義經濟保留至今的村落。老支書賈正方雙目失明,卻頭腦清晰。1980年代帶領村民們集體開礦、修水電站,攢下了第一桶金。地震之前,全村集體經濟規模已經超過30億。
從1997年開始,他把工業賺來的利潤大部分都投入了村里的集體山林——回龍溝景區的開發。“到今年為止,一共投入了14億元,培育了45個景點,原計劃是到年底申請國家4A級風景區的?!辟Z正方說,這場大地震把景區內的基礎設施都毀了,投入旅游業的14億算是打了水漂。
雖然地震給寶山村帶來了20多億的損失,但對于未來的重建,賈正方卻信心滿滿?!奥糜螛I現在還不是重點,先把工業搞上去,有了錢再慢慢修復回龍溝,大概需要3-5年時間就能恢復原來的模樣。”賈正方說,回龍溝原本就是村里投資的,沒拿國家一分錢,以后重建也還是一樣,不會找國家要錢。
整個龍門山地區是一塊名副其實的寶地,有豐富的礦藏、美麗的風景,但在地震之前,也就僅僅是寶山村藉此過上了富足的生活,其他的山中村落大都仍然在貧困線上徘徊,面臨大地震,他們沒有任何自救的能力:只能坐等國家救濟。
寶山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把資源都掌握在村集體的手中。“回龍溝的模式很好,市場的主體、開發的主體應該是當地原住民?!编嚬ちφf,在環龍門山帶旅游業的重建過程中,政府會借鑒這些模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引導外來企業與原住民的利益協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