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8時43分,日本東北地區發生里氏7.2級地震,造成至少9人死亡,200多人受傷。在地震發生前,日本氣象廳發出緊急地震預警。當地時間14日8時43分51秒,氣象廳預測到地震,3秒后即在電視上發布地震預報:預計4秒后將發生5級地震。在靠近震中的巖手縣奧州市和宮城縣栗原市,預警與強地震波幾乎同時出現。但在離震中稍遠的宮城縣仙臺市,預警發出10秒后,才出現強震動。日本科學家去年10月推出全球首個“緊急地震速報”系統,探測到地震跡象后立即通知居民和各大機構,讓居民掌握“黃金分秒”逃生時間,減少人命傷亡。
日本擁有龐大的地震感應器網絡,全國共安裝了1000個感應器,每個相隔25公里。地震發生時會釋放P波和S波兩種震波,P波破壞力較S波弱,但速度較快,秒速7公里,破壞力強大的S波秒速為4公里。感應器探測到P波后,會將數據傳到氣象廳,讓研究員推測S波的強度和規模、地震區域和需多久傳送到地面等情報。氣象廳會將地震預報通過電視臺、電臺、手機和互聯網通知市民,并把數據傳送給政府機構,以便及時關閉發電廠、剎停火車。“緊急地震速報”讓市民有最少數秒、最多約30秒的寶貴時間,為即將來臨的地震做好準備。專家指出,若某地區預早2秒獲得預報,死亡人數會減少25%,若預早5秒,市民會有足夠時間躲進桌下或保護頭部,死亡人數可大減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