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江

當京滬樓市降價風云漸濃時,一場滂沱大雨早已將置身深圳樓市的狂熱眾生砸得面頰生疼。
有人說,深圳樓市像極了一個江湖,從來沒有哪座城市的樓市“水,像它這般深”,開發商營銷手段層出不窮,各路炒家刀光劍影、斗智斗勇。
2007年上半年,深圳樓市締造了中國樓市半年暴漲50%的神話,無數樓市富翁應運而生。當年7月,《新民周刊》在對深圳樓市“瘋癲”幕后推手進行調查后,刊登了《深圳樓市怎么了?》的封面報道,一年后,當記者再次踏上這片投資熱土時,“神話”已經被證實為“寓言”,無數樓市“負翁”在房價的過山車運動中飽受煎熬。
回顧這一年深圳樓市的走向,人們越加覺得怎么看都像這一年的股市。2007年9月,被視為深圳樓市的拐點,而地產界誰都不肯承認樓市拐點已到。現在,更多的人正在產生一種被忽悠了的憤怒,全國樓市拐點已到,只不過,乘坐火箭率先到達火星的深圳,拐點來得相對早了一點。
當年9月,信貸政策進一步收緊,深圳樓市在狂飆至近18000元每平方米的均價時戛然而止,而后正式進入下降通道,先是量價齊滯,后是量價齊跌,飛流直下,時至今日,傳出來的數據是,關內降幅30%,關外降幅已過40%,成交量甚至回落到10年前的水平,一如當下的股市,大有萎靡不振之勢。
眼下的長三角,樓市也因為萬科率先掀起的降價潮而浪潮迭起,伴隨而來的是前期置業者的退房潮困擾著萬科,似乎也在震懾著另外一些想效仿萬科的開發商。
被視為全國樓市風向標的深圳或是一個典型的經濟案例,長三角的“退房潮”,深圳早有經歷,在牛刀與北大教授打賭風波后,“斷供潮”的風波尚未完全消退。
當樓市成為投資市甚至投機市時,已經背離了民生的初衷,輿論爭奪戰中,深圳市社會科學院城市營運中心主任高海燕說,房價上漲令少數人開心,房價下跌,絕大多數老百姓充滿期待,作為專家,我們要反思,要想清楚自己應該站在哪個陣營。
京滬樓市,越來越多的投資客在焦慮,深圳寓言會否在他們腳下重演。當然,焦慮同樣也存在于那些一直捂著錢袋期待樓市真正退燒的人們,一些省會城市已經出臺疑似“托盤”的房產新政。
樓市的冬天真的來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