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給中國帶來了深刻變化,涌現出一大批具有時代精神和影響力的風云人物。《新民周刊》創刊十周年之際,與知名品牌“水井坊”合作,聯合國內主流媒體,共同打造“水井坊·創新上海30年風云人物榜”評選盛會,將以“創新力、影響力、推動力、貢獻力”為標尺,評選出具有社會責任、專業造詣、創新能力和人格魅力,在其所處專業領域中,既有傳承也有創新,以專業創造價值,以智慧引領未來的精英人士30名,以人物的視角展示經濟發展的成果,以媒體的視野總結經濟發展的脈絡,以頒獎盛典和特別報道的方式,記錄、傳播創新者的輝煌業績。本刊將陸續刊出部分候選人簡介。
余秋雨
他是近30年中國最重要的散文作家之一。從《文化苦旅》到《借我一生》,余秋雨的每一本書都能在讀者中掀起一股閱讀的風暴,并以特別的文化思考得到“大散文”的評定。他的著作,不僅在內地,在港澳臺地區也引起全面震撼,被臺灣媒體稱之為“難以想象的余秋雨旋風”,曾獲中國作家協會魯迅文學獎、中國出版獎、上海優秀文學作品獎、臺灣聯合報讀書人最佳書獎(連續兩屆)、金石堂最有影響力書獎、臺灣中國時報白金作家獎、馬來西亞最受歡迎的華語作家獎、香港電臺最受歡迎書籍獎等多個重要獎項。
同時,他并不滿足于一個單一的身份,在多個領域推動社會性的思考。1999年之后主持香港鳳凰衛視對人類各大文明遺址的歷史性考察,成為目前世界上唯一貼地穿越數萬公里危險地區的人文學科的具有教授頭銜的人。
徐根寶
他是上海足球的代言人。2005年“上海夢之隊主教練”的網絡評選中,50萬張選票見證了徐根寶對于這座城市的影響力。1995年他喊響了“搶逼圍”的口號,將冠軍上海申花打造成了當年甲A賽場客場上座率最高的球隊。這個性格教練帶著一群個性張揚的年輕人激情四射,改變了上海足球乃至上海男人“軟腳蟹”的形象。年過六十的他蝸居在崇明島,身陷于財務窘境中,將全部精力投身于“中國曼聯”的打造,期待著梅花香自苦寒來。他堅持不懈地培養著中國足球的后備力量,從范志毅和謝輝,到杜威和孫祥,再到如今的90后張琳芃和曹赟定(現上海東亞足球隊和國青隊成員),上海足球的生命力在不斷地延續。
陳天橋
他是IT行業的翹楚,新經濟的代表人物。1999年陳天橋創辦上海盛大網絡發展有限公司,8年來,公司依托互聯網絡推進網絡文化產業發展,成功進入了網絡游戲、手機移動游戲、棋牌類休閑游戲、競技對戰類游戲、動漫、音樂等領域,成為目前中國乃至全球最大的互動娛樂媒體企業。盛大網絡自創辦以來,年均增長超過100%,2007年公司營業收入24.67億元,利潤13.96億元;2004年在美國納斯達克成功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市值超過200億人民幣。陳天橋有著強烈的社會責任心,熱心社會公益事業。他多年來支持希望工程,2002年以來,盛大公司參與幫困助學、搶險救災和慈善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捐款3000萬元。此次汶川大地震,盛大捐贈及發動捐贈總計1500萬元。
阮儀三
如果不是山西平遙與云南麗江因他的規劃名噪天下,如果不是周莊、烏鎮、西塘、南潯等在他主持規劃后為當地帶來滾滾財源,阮儀三也許就只是個憤激的知識分子,在同濟大學默默耕耘。面對城市化進程中現代商業文明對歷史遺產的毀滅,他奔走上書,四處疾呼,75歲的高齡斗志依然。
尉文淵
1990年冬天,35歲的尉文淵以上海證交所首任總經理的身份,推開了中國資本市場的啟動之門。
他力主市場擴容,首創無紙化交易,推出國債期貨。尉文淵離開了,而他創立的上海證券交易所十幾年來引領著市場畫出了一根驚心動魄的A股進化曲線。
劉建航
隧道與地下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公認的地鐵權威,有人說,上海每一條軌交線路,都在他的主導下完成建設。他1951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他率先攻克襯砌結構防水關鍵,用以建成第一條黃浦江越江隧道及地鐵試驗段,獲全國科學大會獎。開拓盾構、沉管、連續沉井法,以建成困難地層的20條市政隧道。在江底高壓沼氣砂層建隧,解決噴發沼氣流沙等世界罕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