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 威
生物圈是整個生物界賴以生存的美好家園,隨著人口的增長和科技的進步,人類對生物圈的影響越來越大。為減輕害蟲防治過程中對環境造成污染,保障人類的食品安全,害蟲的綜合防治已成為保障人類可持續發展的一個重要課題。害蟲防治常見方法有10種。
1 物理誘殺防治法
利用害蟲趨光性設計誘蟲燈誘殺害蟲。如用黑光燈、電燈、煤氣燈等作為光源誘集害蟲,經試驗證明,以黑光燈誘集數量最多,可誘集15個目100多個科300多種昆蟲,其中以鱗翅目昆蟲最多,目前以黑光燈誘蟲效果較好。
優點:成本低,無污染,易操作。
不足:主要僅對鱗翅目昆蟲的成蟲有防治作用。
2 人工去除防治法
這是人類最早使用的、最原始且目前在農村仍然使用的防治方法。人工摘病葉、去病枝,滅蟲卵,捕害蟲等。如棉田中對棉鈴蟲捕捉防治,蔬菜田中對菜青蟲的捕捉防治,松樹林中對松毛蟲的捕捉防治。
優點:無污染,見效快,效果好;婦孺老幼皆可進行,成本低,尤其是在勞動力剩余、低廉的地區,此法優點更明顯。
不足:費時費力,對體型很小的害蟲無法實施。
3 農業綜合防治法
綜合運用一系列先進的農業技術措施,有目的地定向改變某些環境條件,創造有利于農作物生長發育和有益生物的生存繁殖而不利于害蟲發生的環境條件,從而直接或間接消滅或抑制害蟲的發生和為害,達到保證作物豐產的目的。如水旱輪作、開墾荒地、興修水利。這些措施往往影響農田生態系統的改變,引起害蟲種類、數量發生深刻的變化,減少或消除害蟲的滋生基地。又如排灌水,可以惡化害蟲的生活環境,尤其對水濕性害蟲更為顯著。此外,還有耕犁、調節作物的播、植期、清除雜草、清潔田園和施肥等都可以起到捕殺或減輕蟲害的作用。
優點:農業防治措施與作物增產技術措施是一致的,它主要是通過改變生態條件達到控制害蟲的目的,不需要增加額外的經濟負擔,即可達到控制多種病蟲害的目的,花錢少,收效大,作用時間長,不傷害天敵,又能使農作物達到高產優質的目的。
不足:防治害蟲的針對性不強。
4 化學農藥防治法
隨著化學工業的發展,化學農藥開始廣泛地應用于害蟲的防治工作,如DDT、六六六粉的發現及使用,對害蟲的防治以及對人類社會和自然界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但其負面影響也越來越明顯,20世紀70年代,美國、瑞士等國相繼禁止生產DDT。
優點:快速高效、使用方法簡便和經濟效益高(尤其是新型殺蟲劑)。
不足:使害蟲的抗藥能力增強,殺蟲效果逐年下降;能直接或間接殺死害蟲的天敵,破壞生態平衡;污染環境,甚至使人畜中毒。
5 生物農藥防治法
像人類使用的抗生素如青霉素、頭孢霉素等是由真菌分泌產生的一樣,有些真菌也可產生對農業害蟲有毒的物質,這一手段已被人類廣泛地應用于農業害蟲防治中。例如齊螨素、殺蟲丁、愛福丁、阿維蟲清被用于防治棉鈴蟲、卷葉蛾、梨木虱、蚜蟲等。另外有瀏陽霉素和華光霉素被用于防治柑桔銹壁虱、茶樹茶癭螨以及蔬菜葉螨等。
優點:多數生物農藥對人畜的毒性低,較安全;對生態環境影響小。其有效成分來自生物,在自然界中易被分解,對環境無污染。原料來源廣,殺蟲的種類多,對農作物不產生傷害,害蟲不產生抗藥性,可因地制宜生產,產品開發潛力大,為人類今后的研究及其模擬物的制造奠定了基礎。
不足:有效活性成分復雜,較難研制;控制病蟲害的范圍較窄;防治效果一般較緩慢;易受到環境因素的制約和干擾;產品有效期短,質量穩定性差;原藥植物種植有限,商品化生產受到一定的限制。
6 “生物導彈”防治法
在我國,利用病毒防治農林害蟲已有很長的歷史。該技術以昆蟲病毒流行病學為基礎,是利用卵寄生蜂(赤眼蜂)為媒介傳遞病毒,防治森林及農作物害蟲的新技術。該技術充分利用卵寄生蜂和病毒的雙重特性,研制出卵寄生蜂傳遞病毒防治害蟲的技術,使初孵幼蟲罹病,誘導宿主種群罹發病毒病,達到控制目標害蟲的危害。
優點:簡化了施藥方式,降低成本,縮短殺蟲時間,提高工作效率,能廣泛用于農、林、果、蔬、茶等植物害蟲的防治。
不足:由于缺乏對其殺蟲規律的認識和套用化學農藥防治方法,使病毒的浪費相當嚴重(90%以上),病毒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7 以蟲治蟲防治法
以蟲治蟲防治法是目前廣泛使用的生物防治方法之一。我國地域遼闊,資源豐富,害蟲的天敵種類非常多,水稻害蟲的天敵就有1000多種,玉米害蟲天敵960多種,棉花害蟲天敵840多種,它們主要歸屬于瓢蟲、姬蜂、寄生蠅以及農田蜘蛛等。如:甘蔗螟蟲的天敵有赤眼蜂,麥芽的天敵有七星瓢蟲,水稻三化螟的天敵是卵寄生蜂,松毛蟲的天敵有松毛蟲黑卵蜂,橘全爪螨的天敵有雙斑唇瓢蟲,棉田蚜蟲的天敵是食蚜盲蝽等。人為地繁殖害蟲天敵然后釋放是一種生物防治措施。對這些天敵的保護可采取果園種草,麥田套播油菜、設招引飼養箱、調節農藥用藥量、調節農藥施藥部位、改變農藥種類、改變農藥劑型等一系列措施。現在能夠人為大量繁殖,且形成規模的天敵種類有:螟黃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蟲、稻螟赤眼蜂防治稻縱卷葉螟、松毛蟲赤眼蜂防治松毛蟲、螟赤眼蜂防治棉鈴蟲、麗蚜小蜂防治溫室粉虱、智利植緩螨防治二斑葉螨、西方盲走螨防治山楂葉螨等。另外,為了彌補一些害蟲國內沒有天敵的不足,我國從國外引進害蟲天敵多達300種。如在松樹林中放養灰喜鵲來防治松毛蟲、在蝗害區飼養雞、鴨來控制蝗蟲的數量等。
優點:效果好;控效持久;防治成本低廉;且有的還因天敵而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對環境無污染。
不足:天敵的數量不確定。
8 以菌治蟲防治法
以菌治蟲防治法是利用微生物進行生物防治。如用蘇云金桿菌侵染鱗翅目幼蟲。早在20世紀50年代球孢白僵菌就用于防治玉米螟、松毛蟲。目前,白僵菌可濕性粉劑商品化程度很高,蠟蚧輪枝菌防治白粉虱、韋伯蟲座孢菌防治茶園黑刺粉虱正處于試驗階段。
優點:效果好;控效持久;防治成本低廉;對環境無污染。
不足:不同的害蟲需相應的寄生蟲,專一性強。
9 運用基因工程培育抗蟲植株防治法
此防治法正逐步被大面積推廣使用,如將蘇云金芽孢桿菌的抗蟲基因導入棉花中培育出抗蟲棉。
優點:防治效果好,不反彈;無污染;所培育的抗蟲性狀短時間就能穩定下來。
不足:首先是環境安全問題,如轉基因生物是否會影響到生物的多樣性?是否會改變與之相關的物種?其次是用抗蟲植物生產的食物的安全性問題,如是否會對食用者造成損害?是否會造成腸道微生物的菌群失調等。
10 激素防治法
激素防治法是目前廣泛使用的生物防治方法之一,它又可分為蛻皮激素防治法和性外激素防治法。蛻皮激素防治法,如對菜青蟲用蛻皮激素(或類似物)處理,促使其加速變成成蟲,縮短危害作物的幼蟲期,以達到防治害蟲的目的。性外激素防治法,如在田間釋放過量的人工合成的性引誘劑,彌漫在大氣中,使雄蟲無法辨認雌蟲的方位,從而干擾它們正常交尾行為,以減少其發生量。
優點:見效快,效果明顯;無污染。
不足:只是促使幼蟲變成成蟲或干擾它們正常交尾,而并未殺死害蟲,故治標不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