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出來的孩子更有創意!
不久前,中國青少年信息科學技術應用與創新邀請賽現場,大屏幕上,小豬亨亨逃出了車籠。她奮力地跑著,穿過原野,越過山坡……身后,屠宰場的車窮追不舍。懸崖邊上,她懷念著過去的美好生活,淚水順著眼角簌簌下落。屠宰工人面目猙獰,窮兇極惡。他們靠近了。亨亨眼神絕望而堅毅,奮身躍下。崖下,湍急的河水奔涌。
在這千鈞一發的時刻,一位美麗的天使翩然而至,亨亨得救了……
全場掌聲如雷。這樣扣人心弦又出人意料的故事,這樣活靈活現而又精彩紛呈的flash畫面,出自天津市一群10到14歲的孩子之手。他們的美好創意,他們對計算機技術的熟練應用能力,讓與會的大人們贊不絕口。
“我的愛好就是玩。”南京市力學小學四年級學生童語謠在大賽中獲得銀獎,她這樣介紹著自己。的確,玩是孩子的天性。“大人們往往認為,玩是浪費了時間。但事實上,正是在玩的過程中,孩子們廣泛接觸了各種事物,他們的主動精神得到了發揮,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在增長。而發現問題正是創新的開始。”大連市瓦房店實驗小學的宮勛老師說。
“玩”,是孩子們關心的永恒話題。從玩泥巴,玩石頭,到玩試管,玩電腦……新時期的孩子們玩出了越來越多的精彩。
“玩出來的孩子更有創意。”中國家庭教育學會常務理事盧勤說。“我們應該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引導、帶動他們。要努力讓創意生根萌芽,再開花結果。”同時,她還認為,創新意識的培養,動手能力的提高,要靠社會整個系統的支持:家長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和想象力,學校要注重培養孩子良好的思維習慣,鼓勵孩子打破常規,擁有自己的想法,在社會上也要形成寬容的氛圍。將“中國制造”變為“中國創造”的希望就在青少年一代當中。
選自《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