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當年一年輕人剛從學校畢業,想到美國西部當一名新聞記者,無奈人生地不熟。于是,他想到了大作家馬克·吐溫,并寫信求教。馬克·吐溫回信說:“你要能按我的辦法做,一定能得到你的一席之地。”
其實,馬克·吐溫不過是向該年輕人提出了求職設計“三步驟”。一是向報社提出,我不需要薪水,我只想找到一份工作;二是努力去干,默默地做出業績,然后提出:如果報社能給相應的薪水,我愿意留在這里;三是一旦成為有經驗的業內人士,自然會有更好的職位等著你。
該故事給人的啟示頗具現實意義??缛肷鐣豢赡芤徊降轿怀蔀椤皟刃小薄T谶@方面,高不成低不就的事例并不鮮見,怎么辦?通俗地講,沒工作找工作,有了工作,還可以找更好的工作。關鍵是一定要跨入自己喜歡的行業,而不一定是自己向往的具體單位。
我有一鄰家小弟,兩年前從電子學校畢業,學歷不高,但其本人酷愛計算機網絡。某網絡公司招聘,要求大學本科以上的網絡維護人才。他也跑去應聘,并對那公司老總說,我會電工,你不給薪水,試用半年都行。結果小弟順利進入他喜歡的行業。如今,小弟不僅成為那家公司的技術骨干,還兼職維護某賓館的局域網,月收入數千元。
鄰家小弟的經歷,與上述馬克·吐溫教人求職的故事,似乎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套用時下的流行詞語,就是放低“準入”要求,先跨入“門檻”再說,等有了工作經驗、資歷甚至客戶關系網時,也等于取得了可以長期利用的資源平臺。屆時,憑著你自身的“功夫”,就不是你找人才市場,而可能是人才市場找你了。(摘自《演講與口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