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詩經
2007年9月5日,在北京海淀遠大路某銀行,一名顧客將99元錢分99次存入銀行卡中,前后耗時達3小時,引起后面排隊者的不滿。而此時,銀行里的工作人員卻對此熟視無睹。最后,引來媒體關注,銀行值班經理才出面調停。
該顧客再三聲稱自己不是無理取鬧,也知道自己的行為不文明不道德,但銀行工作人員的傲慢和冷淡著實讓人惱火。該顧客幾次電話投訴均無下文,遂向銀行值班經理反映情況,誰知又遭受不予理睬的待遇,所以一怒之下,出此下策。
媒體介入后,銀行經理對該顧客賠禮道歉,真相大白的人們紛紛指責銀行部門的失職。由于工作人員對顧客的傲慢和不屑,也使此銀行的商業形象大打折扣。且不論工作人員因自己傲慢的態度會受到什么懲罰,就銀行自身來說,輿論的討伐對其未來大規模的經營運作都帶來了負面影響,這無疑是一種不小的損失。
無獨有偶,最近又看到了一個經典的小故事,讓我再一次領悟——為人處世,無端的傲慢切不可要。
一對衣著樸素的老夫婦,在沒有事先約好的情況下,就直接去拜訪哈佛的校長。校長的秘書在片刻間就斷定這兩個鄉下老人根本不可能與哈佛有業務來往。老先生輕聲地說:“我們要見校長。”秘書很不禮貌地說:“他整天都很忙。”女士回答說:“沒關系,我們可以等。”過了幾個鐘頭,秘書一直不理他們,希望他們知難而退,但他們一直等在那里。秘書終于決定通知校長:“也許他們跟您講幾句話就會走開。”
校長不耐煩地同意了,他威嚴地坐在辦公桌后,很不情愿地接見了這對夫婦。女士告訴他:“我們有一個兒子曾經在哈佛讀過一年書,他很喜歡哈佛,在這里生活得很快樂。但是去年,他意外死亡。我丈夫和我想在校園里為他立一個紀念物。”
聽到這里,校長并沒有被感動,反而覺得可笑,粗聲地說:“夫人,我們不能為每一位曾讀過哈佛并已經去世的人建立雕像。如果我們這樣做,我們的校園看起來會像墓園一樣。”
女士很快地說:“不是,我們不是要豎立一座雕像,我們想要捐一棟大樓給哈佛。”
校長仔細看了一下這對夫婦簡樸的衣著,然后吐一口氣說:“你們知道建一棟大樓要花多少錢嗎?我們學校的任何一棟建筑物,都超過750萬美元。”這時,這位女士沉默了。校長很高興,總算可以把他們打發了。只見這位女士轉向自己的丈夫,說:“只要750萬就可以建一座大樓,那我們為什么不建一所大學來紀念我們的兒子?”她的丈夫點頭同意。
就這樣,斯坦福夫婦離開了哈佛,到了加州,成立了斯坦福大學,以紀念他們的兒子。
故事結束沒有再提到哈佛校長,但是不難想象,他在得知事情真相后是如何的尷尬與羞愧。他不是一個稱職的好校長,因為他的傲慢讓哈佛失去了一個發展壯大的好機會。
(摘自《當代文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