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睿
對MySpace而言,借推出個人資料共享探索全新盈利模式的意圖清晰可見。而新老對手的迅速跟進則暗示了交友社區領域的一場變革已經拉開帷幕。
在互聯網站紛紛致力于消除彼此之間數字樊籬的潮流中,MySpaee正在把“我的”空間變成“我們的”空間。
5月8日,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MySpace宣布推出“Data Availability”(數據可用性)計劃,用戶將能夠在包括雅虎、eBay、Twitter和Photobucket等在內的第三方網站E共享自己的個人資料,從而實現互聯網上的個人數據攜帶。
據悉,在接下來的數周內,參與計劃的各家網站將會致力于相應的改進,用戶將可以使用輸出數據的功能。比如,MySpace用戶可以把自己的默認照片和音樂愛好列表輸出到雅虎的即時通信軟件(雅虎通)中,或是在eBay的個人資料中植入一些MySpace的信息,從而讓其他用戶更了解自己。而登錄這些網站的用戶只需一鍵就可以返回MySpace網站。同時,MySpace方面還反復重申,MySpace用戶對共享哪些信息以及與誰共享信息有著完全的自主控制權。
據統計,目前所有參與網站的互聯網用戶人數高達1.5億,占美國網民總數的85%,而且這些網站的大部分用戶也是MySpaee的注冊用戶。
5月9日、12日,MySpace的競爭對手Facebook及合作伙伴谷歌相繼宣布推出同類計劃,這顯示出MySpace新計劃在行業中引發了較大反響。
擴張增收
如何改變增流不增收的尷尬局面,是MySpace要著手解決的問題。
5月7日,MySpace的東家——新聞集團發布2008年第一季度財報,盡管包括MySpace在內的福克斯互動媒體旗下網站流量保持增長,但該部門營收卻從上一財季的2,33億美元降至2.1億美元,并且其中約三分之一還是來自與谷歌簽訂的為期3年的廣告合同收入。

鑒于營收狀況的下滑,新聞集團方面承認,MySpace無法完成今年的收入目標,福克斯互動媒體部門2008年的營收增長率將比原定的80%減少約10%。新聞集團此前曾預計該部門今年的總營收最高為10億美元,而這一數字已是新聞集團去年底調低增長目標后的結果。
對此,分析機構Bernstein Research將對新聞集團股票的評級由“跑贏大市”降至“與大市同步”,預測福克斯互動媒體2008財年的營收增長約30%,只相當于去年增長率的三分之一,而成本將會上升46%。
comScore的報告也顯示,隨著美國青年市場的飽和,MySpace月流量增長率已經降至10%左右,而此前MySpace的月流量曾達到過三位數的增長。并且,MySpace目前在全球擁有大約1.16億用戶,如果想要繼續保持增長,MySpace不僅要像前幾年那樣大力拓展新市場,而且還必須爭取傳統網絡用戶以外的群體。
把MySpace放在雅虎、eBay等流行網站上,將能夠幫助MySpace滲透進入新市場。MySpace首席運營官阿米特·卡波表示,“我們相信,我們所做的一切將創造更豐富的網絡體驗,給MySpace用戶帶來更高的使用自由度和吸引力。”
市場分析師認為,MySpace此舉是為了通過合作伙伴的龐大用戶群體給公司帶來更多的營收。
MySpace目前擁有數百萬網頁,網絡廣告位遠遠供過于求,因此單個廣告的價值隨之降低。同時,用戶點擊廣告的頻率較低,一些用戶已經對廣告視而不見。新聞集團首席運營官皮特·切爾寧表示,導致福克斯互動傳媒營收計劃受挫的原因之一是評估社交網站的潛在商業價值較為復雜。
而已經開始采取的新措施將網民的數據和那些非社區網站共享,可以讓MySpace有機會在其中放置在線廣告,因為在那些配置文件中,當網民要轉到別的網站時,更有可能點擊那些廣告,更重要的是,MySpace也可能因此和別的網站分享廣告收入。
咬定MySpace不放松
著名技術博客作者邁克爾·阿靈頓評價道,“由于已先入為主,MySpace在共享用戶信息上已走在了競爭對手Facebook之前,這也意味著更多的用戶將會使用MySpace來存儲用戶信息。”
面對競爭對手發起的挑戰,Facebook沒有閑著,它隨即在5月9日宣布推出“FacebookConnect”(聯系)項目。這是一個類似于MySpace的新舉措,允許會員將自己的檔案數據和身份認證等資料與外部站點連接的技術。雖然新聞集團表示Facebook并未給MySpace帶來太多壓力,但他們同時承認Faeebook已經成為了MySpace相對強勁的競爭對手。
事實上,在全球市場上,Facebook正不斷蠶食MySpace的市場份額。市場調查機構eomScore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Facebook的全球總流量已經高達1.007億人次,只比全球最大的社交網站MySpace1.093億次的總流量少8%。今年3月份,Facebook的用戶數量比去年上漲了240%,達到了1.092億。而一年前,Facebook的全球流量還只是MySpace的1/4。
與MySpace的“Data Availability”計劃相比,Facebonk的新舉措更為大膽,它允許用戶將個人資料轉移到任何網站,而前者僅面向特定網站開放。市場分析師認為,解除對用戶個人資料的嚴格控制,可以使Facebook變為推動和掌控整個互聯網社交聯系的控制中心,從而使Facebook變得更加強大。Facebook網站還將變為一個更具吸引力的小型應用托管平臺,因為用戶將可以把這些應用轉移到其它網站。隨著用戶群體不斷擴大,將有更多開發者為Facebook創建應用。
MySpace與Facebook的過招本來已經夠熱鬧,不料谷歌又半路殺出。
5月12日,谷歌推出名為“Friend Conn-ect”(朋友鏈接)的免費服務,任意網站只需添加一段代碼即可擁有社區功能,并且可以使用安全認證API與其他社區網站的好友進行聯系。此前不久,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在公開場合特別指出,目前的社交網站仍不夠開放,而開放顯然對消費者更加有利。他說:“社交網絡是網民網上生活的一種真正的狀況,而網民有自己的腿,當然會從一個地方走到另一個地方,因此網站運營者應當將整個社交網絡視作一個社會。”這顯現出搜索巨頭對互聯網開放將全情投入的態度。
不過,到目前為止,谷歌仍然沒有一個能與MySpace和Facebook抗衡的社交網站。一些分析家認為,谷歌推出新服務是為在網絡社交服務領域贏得更加有利的地位,而谷歌以
前對這一領域的開發動作遲緩。“朋友鏈接”將提升谷歌在社交網絡領域的地位。谷歌公司規模龐大,因此有足夠能力迎頭趕上。
推倒“圍墻”
相對于董事會期待企業業績的高速增幅,互聯網用戶規模的增速肯定要小得多。因此,在一個增長緩慢的群體中尋找利潤增長點,推進數據共享,推進應用端口的跨站運行的方式成為一種可行性試驗。并且,互聯網巨頭間的初次開放在2年前就已出現。
當時,IM領域就吹響了互聯互通的號角。2006年7月,雅虎通和MSN開始互通測試。分析家Mike Gotta評價,微軟與雅虎的合作將會改變整個IM產業的環境,不同IM軟件的互通將成為大勢所趨。同年12月,IBM公司的Lotus Sametime實現了與AOL的AIM及Google Talk的互通,2007年2月面市的新版Lava-Lava也開始單方面連通MSN。
有互聯網研究人員向本刊記者表示,開放平臺已然成為社交網站的共識,三大巨頭不約而同地推出這項服務,一個主要原因是不論誰進軍這一市場,都能在未來獲得控制用戶數據的權力。
過去的兩年間,Facebook得到了飛速發展,與Myspace之間的差距也越來越小。一些軟件開發人員認為,Facebook快速發展的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將其開發平臺對外開放。

早在2006年,Facebook首度釋放其應用程序接口(API),讓使用者選擇供其他網站或應用程序分享的個人信息,并進一步在2007年5月發布Facebook平臺,供開發人員建置可在Facebook上使用的應用程序。新平臺史無前例地為獨立開發商提供了在社交網站內創建應用程序的機會。
而谷歌一直以來在技術上開放和共享的姿態,不僅為其贏得了更多的擁護者,也讓它能夠借助第三方來完善自己的產品。2007年6月,谷歌、微軟和雅虎等五家公司成立了OpenID聯盟,旨在為用戶創建可以在整個互聯網上使用的單一用戶名和密碼。今年3月,谷歌、雅虎等又聯合創建OpenSocial基金會,致力于為社交網絡應用打造一個通用標準,從而推動社交網站的開放。而一直對第三方軟件和廣告宣傳進行嚴格限制的MySpace也參與其中。輿論普遍認為,MySpace從Facebook開放平臺之后所獲得的巨大成功中獲得了啟示。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社交網站被認為是“圍墻禁錮的花園”。但近日,業界出現了不同聲音。著名財經雜志《經濟學家》就稱:今天的社交網絡存在的問題是它們通常是各自封閉的網絡,對于外部網站是不開放的。這些社交網站對自己的用戶信息都抓住不放,因為對網站來說,頁面訪問率是一項很重要的指標,它們希望自己的用戶信息不會開放給競爭對手,希望用戶始終訪問它們的頁面。
而伴隨著新計劃的啟動,MySpace首席運營官阿米特·卡波表示:“長期來看,‘圍墻禁錮的花園這種商業模式最終將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