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集閱讀留言
閱讀里的歡笑,閱讀里的淚水,閱讀里的感動,閱讀里的心跳……把你真實的感觸、練達的睿智、新巧的見解和我們一起分享吧!
針對本刊所發文章或你推薦的精品文章,秉承我刊“誠懇、自然、質樸、親切”的風格,拿起你的筆,盡情揮灑吧!來稿不少于300字。一經采用,優稿優酬。
《與春天相逢》1 年復一年 [ 2008-1-29 16:40 | By:木易 ]
●放下手中的《經典美文》,剛剛讀過的《與春天相逢》讓我的思緒也回到春天。
年復一年,可回想過去,一切只在轉眼之間。參加女兒的開學典禮,聽到姑娘們洋溢著爽朗的笑聲,自己好像也回到了校園。每天重復著同樣的工作,同樣的生活,心中不免會生出懶散。自古道一年之計在于春,難道今年自己還能重復以往的碌碌無為嗎?
四十年的光陰在人生的旅途中,也算走了一半。也曾有過大靴子帶著小靴子在雨中奔跑的愜意,也有在春天把種子播下的虔誠,亦有在夕陽下怔怔思索時的深沉。可今天的我為什么總是怨懟怠倦呢?
前日碰到一位久未謀面的朋友,我倆都有風濕痛,但他步履已日漸艱難。我說,這病啥時候是個頭,一變天,身體就不好,心情也跟著糟糕。朋友卻莞爾一笑,它最終斗不過我,只要活著,就有責任和它斗到底。如此樂觀的心態,讓我為之動容。
生活賦予我們不同的角色,也賦予了我們不同的責任。我又有什么權利因為一點病痛就自哀自憐?望著孩子那張尚稚幼的臉,想想愛人下班后那疲憊的身影,心中不免生出無限感嘆。
感到期待就是一切,感到永恒就是美麗。
在這個春天,讓我們準備好:
一起上路吧!
(呼和浩特市海東路)
《生命在于開始》2 熱情追尋著我的夢想[ 2008-1-20 09:00 | By:羅振宣 ]
我已邁入古稀之年,逢新年,又讀到《生命在于開始》。
“開始”這個詞之于我,說來有點滑稽,應該是要謝幕時,還奢談生命在于開始。但是,細細品讀起來,還真得感謝謝大光先生,讓我能在新的一年看到:元旦、早晨、生日、老年等這些關于開始的宏論。
退休前,有位朋友對我說:從集體人群中退縮居家斗室,接觸的面積大大地縮小了,退休的生活是一片空虛,閑居無聊,悶得發慌,終日彷徨,抑郁寡歡。那是一種生命枯寂的感覺。
前車之鑒,我吸取了朋友的教訓,提前為退休作了心理調適。自幼酷愛書法,又愛文字,對中醫也很有興趣。待到退休之日,猶如船到碼頭車到站,拎起行李就上岸。迅速轉換角色。
寫作和書法小有收獲,或發表或獲獎,可我患上了類風濕和糖尿病,時不時的這兩種病癥便要來打擾我的寫作。人到老年,關節腫痛、骨質增生、牙痛這些也纏繞著我,我都把它們當作上帝交給我的作業,自己做自己的醫生,一一求證,爭取帶病延年。
《生命在于開始》,讓我重新認識了自己,更鞏固了我的興趣,讓我揚起生命的風帆,踏上新的征程,而今邁步從頭越,從我的古稀之年開始。
(武漢市三陽北路)
《水仙已乘鯉魚去》3 人間有愛[ 2008-2-1 11:30 | By: 鄢飛 ]
那只是暫時休憩于我們心頭的天使,縱然我們愛不釋手,卻不得不松手,任她們自由地飛走,這是天意的桎梏;縱然我們孤僻、乖戾,卻仍在她們的撩撥之下,情弦顫抖,這是天使的誘惑;縱然她們已然遠離,我們卻仍在愛的余音里唏噓、惆悵,這是我們對天使的難舍,對天意的難耐。
孩子,在你一周年忌辰之時,我不知拿什么足以寄托我的哀思,如今,我仍對昨日耿耿于懷,只是偶然看到《水仙已乘鯉魚去》這個故事,才有所釋懷。
寶貝,你們如一面透鏡,折射出我們雜亂無章的生活和尷尬的人生處境。
我們的生活需要激情而沒有規律,我們的人生充滿感性而欠缺理智,我們總是游離在虛幻與現實之間,會一直到老,我們的所有無法承受你們的生命之重。所以,寶貝,放棄你們,是我們不得已的必然。
借著你的一雙慧眼,我終于看清了——我和你父親的人生就像兩條相交的線段,穿越交點之后,現實仍會強行拉著我們沿著各自過去的方向前行,永遠不可能再在一起。你如一個先知先覺的天使,是否不忍自己的雙親天各一方在思念里煎熬?在紅塵中掙扎?在愛海里沉淪?失去生活的信念,徒然消耗他們稍縱即逝的生命?所以,你專程從另一個世界趕來阻止,以免他們的人生以悲劇落幕?同時,你也像個無情無義的魔鬼,你解脫了你雙親的余生,卻扼殺了他們的愛情;你施魔法,無盡地搜刮你母親身體里的愛,即使是對你父親的情,也被你一并納入自己的錦囊……其實,你更像個刁鉆古怪、智慧無量的精靈。在你完成使命離去的前夜,是那么乖巧,那么安靜地陪著我給你父親寫信,你一定知道,我不僅有放棄你,更意味著失去愛人的痛苦。所以,你一反常態地沒令我難堪地嘔吐,如此善解人意,我如何舍得讓你去啊!
寶貝,你以付出生命的代價,讓我在痛苦的矛盾中選擇了堅強地承受。因而,直到今天,在看到Narcissus母親的那句話——懂得恬淡地把不能抓到的放走,我才逐步釋懷。你,還有你父親,都將會慢慢地滑過我的指尖。
聰明的寶貝,不要覺得我們巧言令色,而對這些文字嗤之以鼻。面對你們還未出世便夭折的生命,我們是那么的歉疚。記得送你離去的那天,我從手術臺上下來,陡然一陣暈眩,極度無力地合上了眼睛。卻分明見到久違的香山楓葉,一片血色,比往年更艷麗、更凄美!而我的孩子,則正酣睡在那片血色的楓林之巔,美極了!
孩子,那里就是我和你父親愛情的搖籃,它塵封了我們生命中最甜美的時光。而你,就像一只過路的天使,頑皮地闖了進來,我多想抓住你,卻害怕自己不小心,使你自由飛翔的翅膀折在了紅塵里。所以,飛吧!寶貝,就讓那片血色的楓葉托著你輕柔的身體一起嬉戲于天堂吧!如今,Narcissus也和你一樣,回到原本屬于她的世界。你們把我們完整的生命踩了一個缺口,在我們心中留下一條回歸的幽徑。他日我們告別塵世后,也會沿著這條幽徑,去尋找曾經丟失的部分。
秋風瑟瑟,似在傳送我們無盡的憐愛,但愿它能穿越時空,無所不在,令我們遠在異界的孩子感受到母親的溫情,人世的博愛!
(湖北荊州市沙市區)
《楓葉如丹》4 楓葉人生 [ 2008-1-10 15:40 | By:徐秀墨 ]
●楓葉如丹,楓葉只有經過風霜般的洗禮,才能爆發出烈火般的丹色。人生只有經過楓葉那般的考驗,才能爆發出自己的丹色。畢竟“自古雄才多磨難,紈绔子弟少偉男”,我有這樣的體驗也是在最近。
我覺得上天是眷顧我,因為我在學習上沒經過太大磨難。我上這所高中實屬奇跡,因為我中考分數是579,而這所學校的錄取分數是580,但招生那天學校降了1分,所以我進了這所學校。我上高中后,學習說不上很認真,只不過做一個學生該做的。然而在高一下學期分班后的第一次月考中,我由50個同學中的倒數第一考到第15名,期中考試又到了第11名,我自己都覺得怪,總之一直很順。
老天就是會開玩笑,在你春風得意的時候,給你來一個大跟頭。在上一次的考試中,我又回到了倒數十名。我感到周圍的溫度低得快讓我無法呼吸,壓力陡增,有同學說我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我把我自己封閉了起來。
我差點被這別人看來小小的挫折給擊倒了,我和我闊別已久的眼淚重逢了,我放聲大哭。后來我看到了這篇《楓葉如丹》,我讀了一個晚上,楓葉能在風霜中煥發光澤和精神,我不可以嗎?“楓葉如丹,不正是它同風霜搏斗的戰績,不正是它的斑斑血痕嗎?”我就不能爆發我的丹色?“鳳凰涅槃,浴火重生”,我一定可以同挫折搏斗!
我不要被別人說成“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我要像楓葉一樣,我要變成真正的強者。我不要再流淚,而是要成為一個含淚奔跑的人。以后的我,一定會更成熟。
啊!如丹楓葉,成熟人生!
(江蘇省太倉市沙溪高級中學 指導老師:張年亮)
《愛,一門之隔》 5 愛的傳遞 [ 2007-1-15 15:00 | By: 殷 曉 ]
●一扇門,間隔了兩個世界,當那扇門打開時,兩個世界合而為一,才有了生命的四季輪回。
門緊閉著,人無法穿墻而入,也就無法看見另一間屋子的風景,恐慌、猜忌都讓我們方寸大亂,自己屋子溫度失調的同時,我們也忽略了那扇企圖讓我們溫暖的門。門緊閉著,是我們親手合上它,抵住了它。
愛也許曾經擱淺,掙扎在我們自己的糨糊里。泥沙迷糊了眼睛,我們看不見母愛的無微不至。小小的方框在我們腦中定格,然后被無限放大,然后母愛變成了冷酷。我們不懂愛付出的形式,生怕自己的付出讓恥笑淹沒,生怕我們失去掙扎的勇氣。
可是,當愛的門再次被不經意地打開,當兩個母性世界合而為一,曾經的斑斑點點,便化做紛紛揚揚的雪,落在兩個世界里,彼此都能看到雪景,卻彼此都不愿率先打破雪夜的寂靜。非要一個帶,系了這頭,再連那頭,密密的愛在細細的帶上源源不斷地輸送。而通常,子女是接收方。
讓不愛成為往事,讓愛互傳,傳出銀鈴淺笑,傳出舒心朗笑……
(江蘇省江陰市青陽中學 指導老師:劉生權)
《父親的駝背》6 駝在心中的背[ 2007-2-12 15:00 | By: 佚名]
●歲月輕而易舉地碾壓過父親的脊背,并將繼續碾壓著,肉眼看不到任何碾壓的痕跡,可每次用心去感受時才恍然發現,那背已日漸寬廣而厚實了。那背脊曾是我流下大片口水的沃野,是我至今都依戀不舍的暖暖睡榻。然而,時不我待,如今我已不再切身去感受它的溫度與寬厚了,而是用一種遠遠凝望的姿態去讀它,“讀著歷史的煙云,讀著未來的幻夢……”很遺憾,我總是讀不盡鐫刻在那寬闊脊背上的文字,但有一點,我是始終堅信著的,它一貫的堅挺與硬朗,形象地詮釋著父親在家中的地位及他那不可褻瀆的威嚴。
父親嗜酒,母親說這一點是在她嫁過來之后才發現并一直“深受其害”的,母親還開玩笑說,如果之前知道父親有這個毛病,是堅決不會嫁他的,可我知道家里沒有誰比母親更懂父親的了。那時的父親早已從爺爺那里接過了供養全家的重擔,酒對于他來說,是洗去一天疲憊的甘霖,是治愈失意痛楚的麻醉劑,之后他開始沉淀,沉淀成生命中含蓄而偉大的哲言。也許父親早就知道“借酒消愁愁更愁”的道理,可他卻已無法自拔。
我在不知不覺中長大,也在不知不覺中開始疼痛于父親醉酒后“多情”的眼淚以及那淚水淹沒下羞斂而苦澀的笑顏。我意識到了,父親的背駝在心里。
“父親就這樣無言地用嶙峋的駝背將生活的恥辱和重負扛著,就像一張弓無言地堅韌著,積攢著,為一支支響箭預備著生命的涌動和波瀾。我們做兒女的就是這弓上的箭。”然而我的第一次離箭就夭損了,為整個家涂上了陰沉的色調,無數個沉默的日夜讓我痛苦的近乎窒息。是父親解救了我,他小心地把我重新放回弓弦上,開始積攢再次發射的力量。這一切,是我從他那始終堅挺的背上讀到的。
漸漸發現,那背上的文字又增多了,那深嵌的筆直的字跡,那宏大壯闊的篇幅讓我敬畏。是的,我將在這背上漸行漸遠。那是“一拱溢彩流光的長虹,虹的那頭是遙遠,虹的這頭是現實,我正從這長虹的輝煌中走過來”。
(請作者速與本刊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