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理
小小少年留學出國
李冰冰1989年出生在河南省三門峽市,屬小浪底移民,高中時在洛陽市新安縣第一高級中學就讀。他的父親在發電廠工作,母親操持家務。他有一個弟弟和一個妹妹。一家人就靠父親每月900元的工資生活。
李冰冰天資聰明,同時也是一個很有志氣又很懂事的孩子,在上初中時就夢想著有一天能考入大學少年班成為一名大學生,并且還能讀博士。不過,他知道自己的家庭并不富裕,甚至非常困難。于是,他想要早點畢業,然后賺錢以供養家庭和弟妹,因此他學習非常刻苦。
有耕耘就有收獲。2006年,16歲的李冰冰考入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交通科學與工程學院。河南是每年的高考大省,當年從河南進北航的學生都是全省的高考尖子。中國教育部和新加坡教育部在1992年簽訂了兩國互派留學生計劃,派出的留學生通過本國的考試產生。2006年剛入學兩個月的李冰冰也參加了這次考試,最后以優異的成績從北航3200多名大一新生中脫穎而出,成為北航當年到新加坡留學的15名學生之一,不僅如此,他還獲得了全額獎學金,進入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機械制造專業深造。
和李冰冰同去新加坡的,還有他在北航的同學陳煥龍等人。李冰冰年齡小,同學們總是習慣地稱他為冰冰,冰冰愛笑,傻傻地笑,笑得讓人溫暖。他在同學們的心目中就像小弟弟。在北航時,李冰冰和陳煥龍一個班,寢室是門對門,自然李冰冰和陳煥龍也就成了親兄熱弟、情同手足的好朋友。
2006年12月,李冰冰和同學們啟程去新加坡。李冰冰的父母和陳煥龍的母親到北京機場給兩個好朋友送行時,陳煥龍當著三位老人的面說:“你們放心,我會照顧好冰冰的。”
到新加坡后,李冰冰和陳煥龍住進了同一個宿舍。
冰冰在新加坡的生活特別節儉,多數情況下都是方便面充饑,有時還吃白飯就榨菜,經常胃不舒服。同學們調侃地說他“小氣”,見到他吃方便面就說“沒品位”。他總是笑瞇瞇地說:“填飽肚子就行。”
其實,同學們也知道,冰冰也很想吃好點。但冰冰說,他要攢錢,他是家里的第一個大學生,弟弟輟學了,妹妹正在上學,他要給妹妹攢學費和生活費,不能讓妹妹過得像他那樣苦。
陳煥龍聽后沒有說話,他哽咽了。半晌,陳煥龍說:“不要怕,還有我呢!”
不幸的是,2008年開學后,冰冰開始間斷地咳嗽發燒。他以為是感冒,沒有理睬。幾天后,沒有好轉,室友們催了好幾次,冰冰終于去了醫院,拿了一些藥。誰知,他依然發燒,但是不高,他也就沒有在意。之后,冰冰又去看了幾次醫生,還是沒有明顯的好轉。
幾天后的一個傍晚,冰冰突然高燒,躺在床上不說話,室友們又是找藥又是用冷水敷,好歹是降了下來。第二天冰冰又去了醫院,回來后跟陳煥龍說做了詳細的檢查,抽血,心電什么的。陳煥龍沒有在意,因為,陳煥龍讀高中時由于患鼻炎,也經常感冒發燒,再加上他知道冰冰有咽炎,就想不會有多大的事。
2008年2月27日,陳煥龍一大早爬起來和另外幾個同學一起去爬山,冰冰還在睡覺。晚上回來,他們煲了雞湯,冰冰躺在床上說他不舒服,有點低燒,不想喝。之后,冰冰就先睡了。
異國他鄉突患血癌
2008年2月28日一大早,陳煥龍還在昏昏沉沉地睡覺,突然聽到有人用力敲門。李冰冰自己打開門,走了出去。過了一會兒,李冰冰回來了。陳煥龍迷迷糊糊地問是誰,他說:“是醫生,醫生說血檢有些不對勁兒,讓我去做更詳細的檢查。醫生懷疑是登革熱,你也小心點。”
陳煥龍沒說什么,甚至認為醫生有點小題大做,就又睡過去了。
這天,李冰冰進行了血檢,直到吃過午飯還沒回宿舍,陳煥龍就發短信詢問情況,過了好久,冰冰沒回短信,陳煥龍就直接撥了過去。冰冰在電話里說:“血檢結果出來了,但他們沒有直接告訴我具體情況。但是有三個醫生問了我幾乎是同一類的問題:有沒有家族白血病史、有沒有大出血……看來,血檢有些問題,他們說各項指標偏低,要住院觀察。”
陳煥龍安慰李冰冰:“可能是醫生們喜歡嚇唬人,沒事。”
冰冰說:“可能要抽骨髓化驗。”
很快,陳煥龍跑到了醫院。雖然李冰冰有說有笑,但是當陳煥龍坐在他床邊時,他明顯地感覺到李冰冰安靜了許多。冰冰說:“醫生說情況不太好,從血檢來看可能是貧血、白血病什么的。”
2008年3月1日,骨髓化驗的結果出來了,有50%的成分是癌細胞,基本確診是血癌。
冰冰在第一時間把結果告訴了陳煥龍。猶如晴天霹靂,在場的所有同學瞬間呆住了。陳煥龍問:“醫生說嚴重程度了嗎?”
“說了,說如果治療的話,有30%的機會活下去。”冰冰平靜地說。
過了好大一會兒,陳煥龍說:“沒事,沒事。你跟家里說了沒有?”
“說過了,他們都知道了。詳細結果下周才會出來,到時候再看是在這邊治療還是回國治療。”冰冰的話依然非常平靜。
陳煥龍想,冰冰還是個孩子,單純天真。他的QQ就叫年華,MP3里面也全是水木年華的歌,美麗的年華,懵懂的少年,多么美好啊!怎么會和血癌聯系在一起?
陳煥龍和同學們回到寢室,開始上網搜索資料。所有關于白血病的情況:類型,癥狀,費用等。很晚很晚,他們又開始討論可能的應對方法以及籌款問題。
同學們陪著冰冰說話,陪著他看電視,看著他睡覺。他們心里很苦、很痛。
很多人打來電話詢問冰冰的情況。陳煥龍跟同學杜若谷商量,由陳煥龍發帖說明冰冰的情況,同時聯系其他人開始籌款的準備活動,杜若谷則到醫院陪著冰冰。
同學發出“SOS”
陳煥龍回到宿舍已是第二天早上6點,他就冰冰的情況簡單地寫了一篇日志:“從來不會在博客中寫這些東西,可是這次我真的不知道要怎么辦了……冰冰得了白血病,父母親戚都不在身邊,頂著外國人的身份,我們生活在這里,真有一種說不出的辛酸……”
陳煥龍當時只是想把冰冰患病的事情寫在日志上告訴北京的同學,他知道,校內網日志有一項“分享”功能,只要一位同學“分享”了,他頁面上所有好友就都能看到。剛開始只是新加坡和北京的同學“分享”,后來“分享”的人越來越多,不長時間,就有數千名大學生互相“分享”,除了中國和新加坡大學生外,還包括美國、韓國、法國等國家的大學生“分享”了該日志。
冰冰的同學們的初步籌款方案是:由學校出面牽頭,紅十字會等其他社團聯合舉辦一個大型的籌款活動;將冰冰的情況反映到報社,爭取能引起媒體和社會的關注;聯系中國大使館,由大使館出面爭取華人社團的捐助。哪怕只有1%的希望,他們就決不會讓它溜掉!
國內北航的老同學也聯系上陳煥
龍,說他們會盡快做好籌款的準備。
2008年3月2日是冰冰住院的第四天。早上9點多,陳煥龍撥通冰冰的電話,電話中,冰冰在笑,說等結果出來,就開始進行化療。
下午陳煥龍與幾個同學又到了醫院,問醫生如果讓李冰冰回國治療是否可行。醫生說,冰冰的身體狀況不適合回國顛簸,第一個階段的化療一定要在新加坡做。
醫生還建議,一定要冰冰的父母來新加坡陪同,在化療的過程中一定要有親人陪著他。同學們還不清楚冰冰的父母和學校商談得怎么樣,就算是能來新加坡,辦理加急的出國手續,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因此,在冰冰父母到達新加坡之前的這段時間至關重要。當天晚上,同學們排出一個詳細的時間表,爭取每一天每一個小時都有人陪著冰冰。在化療的最重要幾天里,他們安排跟冰冰比較親近的人去陪伴他,鼓勵他。
讓人們沒想到的是,李冰冰父母的簽證很快辦妥,并于3月7日飛到了新加坡。
陳煥龍等人在去新加坡樟宜機場接冰冰的父母時,杜若谷盯著行李傳送帶,陳煥龍則開始回想冰冰父母的模樣。一會兒,三三兩兩的人群從海關的方向出來。很快,兩個憔悴的身影穿過人群向陳煥龍走來。陳煥龍剛想開口,卻發現什么都已說不出來。冰冰的媽媽緊緊地握住他的左臂,雙眼噙滿淚水,即將奪眶而出。陳煥龍只能用力地攙扶著她,不斷地說:“冰冰還好,冰冰還好。”
冰冰的媽媽一直緊抿著嘴唇。路上,陳煥龍向他們詳細地訴說著這幾天的一切,從查出病況起一直到現在的籌款進展。說完后,車內陷入沉寂。陳煥龍跟杜若谷開始大聲講話,聊新加坡的房子,說在新加坡要注意的事項,想借此分散冰冰父母的焦慮。結果,他發現他的努力是徒勞的,他們只是癡癡地望著窗外。
陳煥龍繼續向他們述說冰冰的情況,說大家都很關心照顧冰冰,也希望他們待會能控制住情緒,給冰冰最大的鼓勵和支持。冰冰父母則是一遍又一遍地重復:“謝謝同學們,謝謝熱心的人們。”
到了醫院,護士正在做檢查,窗簾已經拉上,冰冰的父母只好在外面等。護士做完檢查,陳煥龍跟著出去問冰冰的情況。回來時,冰冰的父母已經圍坐在床頭跟冰冰低聲說著什么。冰冰終于不再強忍內心的痛苦,時不時地甩甩手發發小脾氣,臉上也不再掛著笑容。
下午1點左右,醫生來跟冰冰的父母說了治療的情況。仍然是以前說的4+1方案,也就是4個化療加1個可能的骨髓移植。更詳細的染色體報告會在幾天后出來。之后,護士給冰冰放了一個關于化療的介紹短片,讓他們了解基本的情況和注意事項。
冰冰安靜地睡著了,他的媽媽在旁邊輕輕地撫摸著他的手。這幾天,從來沒看過冰冰這么安穩地睡過。
不大一會兒,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學兄學姐學弟學妹們來看冰冰,浩浩蕩蕩。陳煥龍安排他們分組看望。本打算看看就走,結果冰冰睡醒了,心情也好了很多,就聊了起來。女同學們拿來了布偶,加上之前的幾個,排在床頭整齊地笑。
晚上11點,陳煥龍打開電腦才發現網上“炸開了鍋”,各種消息紛涌而來。
8國10萬大學生的關注
北航外派留學生李冰冰患急性白血病的消息,經室友以網絡日志形式公布后,立即引起中外大學生的關注。北航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學生還在校內網上建了一個“為冰冰加油,與白血病奮戰到底”的群。很快,該群中已有來自8個國家的超過5000名大學生進入,有為冰冰祈禱祝福的,有幫忙聯系骨髓配型的,還有聯系慈善機構捐款的。
從3月10日開始,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為李冰冰組織了募捐,當地學子與來自中、法、美、韓等多個國家的留學生踴躍捐款,到3月11日,兩校已經捐款6萬新幣,約合人民幣30萬元。
與此同時,一場跨越國界的捐助行動逐漸升溫!
在北航,大家紛紛解囊相助,為千里之外的冰冰傳遞力量和祝福。
在北航的校友和老師眼中,李冰冰是個健康快樂的大男孩兒。雖然李冰冰的學籍已經轉入了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但曾經和他朝夕相處了短短幾個月的老師和同學卻怎么也放心不下。于是,一場自發的愛心捐款承載了他們對冰冰的所有希望。
3月11日上午,在北航校園內,上百名同學發起了捐款行動。李冰冰的同學們在南區小綠園廣場、在二號公寓樓前、在第六食堂廣場等地點設立了募捐點,印制了條幅和宣傳單,準備了愛心展板,每當有行人路過,這些愛心使者們都會熱情地走上前去向行人介紹這位急性骨髓白血病患者的情況,用自己的愛心去感染更多的路人。
伸出援助之手的人不止學校的學生,還有學校的教職工,當得知有這樣一位需要幫助的人的時候,大家紛紛往捐款箱內投入了愛心。
除現場募捐外,北航學子們還積極與多個慈善組織聯系,希望能獲得更多的幫助。
在網上,關注冰冰病情的網友越來越多。“加油!人生還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在等著你呢!”“冰冰,加油!一定能戰勝病魔的!”
北航校內網專門制作的主題為“海內外學子同攜手,與冰冰一起抗病魔”的頁面,已有逾10萬名中外大學生瀏覽,紛紛留言鼓勵冰冰。
3月11日下午1時30分,冰冰發布了入院后親自寫的第一篇日志:“今天由于學姐和玉峰的幫忙,可以自己上網了。首先感謝一下大家的支持,我想我會挺下去的。昨天晚上輸了兩袋血,今天感到好了一點,但是因為繼續輸入化療藥物,副作用變得更加明顯,不過還好,只有3天的化療藥了。”
根據冰冰的病情,醫生建議目前需要4個療程的化療,大約需要15萬元新幣(約75萬元人民幣)。如果情況樂觀,之后冰冰依靠靜養就可以痊愈。但如果情況不見好轉,則還需要18萬元新幣做骨髓移植手術。
據留學生會成員及南洋理工大學學生活動中心官員初步統計,至3月13日,共募集捐款約8萬元新幣,約合人民幣40萬元。相對于冰冰所需的基本化療費用相差還是很遠。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學校一直很關注,也常常去人探訪李冰冰;李冰冰父母的住宿也是由學校免費提供;在捐款的過程中,學校不斷地宣傳號召。
3月14日,是李冰冰第一輪化療的最后一次用藥,晚上,藥物已經注射完了。冰冰憔悴了許多,臉上的皮膚失去了往日的光澤,并產生了少量的脫發。
所幸的是,冰冰精神尚好。除此之外,還有一個比較好的消息,經過醫生的診斷李冰冰得的雖是白血病,但只要鞏固、強化治療,也可不做骨髓移植。這個消息對于處在焦慮中的李冰冰父母和關心他的同學來說是一個天大的喜訊。李冰冰在網上留言道:“在異國他鄉最無助的時候,是你們托起了我的生命……謝謝你們,我的同學,我的同胞。”
我們祝他早日恢復健康,重返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