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學祥
今天本是周末,但自從做了大連市慈善總會的會長,我這個年逾花甲的老頭子就跟年輕人一樣地干勁十足,越是到周末或節假日就越忙活。這不,今天恰逢第四屆中國國際老年人用品博覽會開幕,由于老年服務產業也是大連慈善總會于去年開始重點關注、并設立了相關慈善實體的,因此也參與其中,設展區、搞洽談、做論壇,并承辦了表彰招待晚會,這一天的日程又被安排得滿滿的。
出席第四屆“老博會”開幕式
上午九點整,第四屆“老博會”在大連星海會展中心開幕。展會由大連市人民政府、中國老年學學會主辦,為推動國內老年產業發展搭建交流平臺,展示國際上最新的涉老產品,分析未來老年用品的發展趨勢。市領導及兄弟省市老干部局、老齡辦、老年學學會負責人和參展商、貿易商代表等出席了開幕式。
海外共有41家企業參展,國內有20個省市76家企業參展。展出的產品讓我們大開了眼界:枕式洗發器、可上下樓梯輪椅、可調移動式座便器、帶椅拐杖、帶放大鏡拔刺器等,都是最新的高科技、人性化的老年人用品,既突出了無障礙理念和人性化特征,又反映了我國老年人的生活水平、精神風貌以及為老年人服務的政策措施。我們的工作人員在參觀的同時,也留心哪些產品能夠為我所用,能夠使弱勢群體受益。
我們的展區主題為《大連市慈善總會為老服務系列工程規劃設想》,從調研工程、養護工程、救助工程、網絡服務工程和慈孝評選工程等五大工程,展示了慈善老年產業計劃或已經開展的一系列活動。
大連是老齡化程度比較高的城市,老齡化速度比全國平均水平提前17年。據統計,截至2007年7月,全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達96.5萬(其中80歲以上的老人14.9萬人,百歲以上的老人312人),占全市人口數的16.9%,并仍以每年4%的速度遞增,老年人口數居遼寧省首位。預計到2010年,全市老年人口將突破110萬,老年人口高峰期將要到來。
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社會的全面可持續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也造成很大壓力。如何應對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趨勢、滿足廣大老年人養老服務的多項需求是擺在黨和政府以及全社會面前迫切需要解決的一項重要課題:關注老年人口的生活狀況、研究并不斷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是當前老齡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近年來,大連市養老服務社會化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形成多形式多樣化的養老服務格局。為了配合市政府進一步推進老年福利社會化進程,全面掌握大連市城鎮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切實解決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問題,我們大連市慈善總會與市民政局、市老齡委辦公室、市老年學學會聯合,對全市養老機構和老年人服務設施建設狀況進行調查,并學習考察了廈門、上海、青島的老齡工作,形成了《關于加快發展我市城區養老服務業的調查報告》。結合調查結果,大連市慈善總會決定從2007年—2009年實施為老服務系列工程。利用三年時間,在進行廣泛調研的基礎上,在老年福利設施建設、老年生活環境建設、老年文化生活建設、老年服務網絡建設以及貧困老人、高齡老人的社會救助方面,用慈善的力量動員全社會為大連市老齡事業發展作出貢獻。
結束了老博會開幕式后的參觀,我們一行又驅車來到振富大廈。展會在這里舉辦了商貿對接發布會,我們慈善組織和大連市中小企業局、市老年大學等單位與日本考察團、參展商、貿易商進行了對接洽談。
與此同時,為了充分發揮中國國際老年人用品博覽會在大連舉辦的優勢,將展會信息、產品集聚反應轉化為慈善經營優勢,市慈善總會金瑪愛心超市與老博會組委會合作,在振富大廈設立了大連國際老年產品展示推廣中心,常年展示國內外先進的老年人、殘疾人用品及設施設備,為參展商提供續展或保稅延展服務。老博會參展企業可以通過捐贈、捐款、委托代理等形式免費進入該中心,開展展示、銷售、貿易等業務。
參加“中國新型養老產業發展論壇”
下午1點,展會舉辦的“中國新型養老產業發展論壇”準時開始了。作為慈善總會的代表,我也有幸與中國老年學學會常務副會長趙寶華、北京大學社會學教授陸杰華、日本關西社會經濟研究所所長本間正明等國內外六名專家學者一道,圍繞養老產業、養老模式、慈善養老、社會保障及老年教育等內容作演講。根據我國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速,養老方式逐漸轉變,新的養老需求不斷涌現,高水準養老機構供給嚴重不足等實際,我們探討了新型高端養老產業發展規劃思路、市場需求、經營管理模式及相關政策等重要問題。趙寶華副會長的《養老產業的三大需求和機遇》、陸杰華教授的《健全政策體系,促進新時期老齡產業發展》以及本間正明《日本的老年人口——環境變化和社會保障》都給我會今后的慈善實踐以有益的指導。
我講了最近幾年在慈善為老服務工作中的一些體會——《整合慈善資源調動社會力量構建大連慈善養老服務體系》。伴隨著改革開放和社會的巨大變革,老齡事業的歷史遺留問題已凸現出來。老齡事業是整個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事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最大的民生問題之一,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特別應該指出的是,這些老年人為祖國的解放、建設、改革開放、教育、撫養后代貢獻了畢生精力作出重大貢獻,也是全社會最應受尊敬的人。相比其他群體,他們的工資收入最低,月平均收入不足900元;住房面積最小,50%的老人與兒女混住:醫療負擔最重,50%的老人年平均醫療費在2000元以上;活動場所最少,60%以上老人在自家、街頭、公園打發時光;孤寂感最強,50%空巢家庭,30%獨身生活。他們已經構成當今社會一個最大的弱勢群體。
我們爭取市政府支持,建立起老年人服務與求助呼叫系統;通過募集資金,擴建大連市老年病醫院;設立“百齡老人”頤養基金專項基金、老干部援助基金、殘疾老人救助基金,從而使他們生活穩定,看得起病、吃得起藥,并為他們創造結對幫扶、認養助養、志愿服務等多種救助形式。
組織“大連慈孝獎”頒獎晚會
“2007大連慈孝獎”評選活動是由市慈善總會發起、并聯合市精神文明辦、市老齡委共同主辦的一次覆蓋全市城鄉的規模空前的慈孝人物評選活動,通過各區(市)縣“海選”、登報公示,最終由公眾投票從300余名候選人中評選出“百名愛心老人”和“百名愛心孝子”。此項活動從今年5月13日母親節啟動至10月19日重陽節結束,歷時五個多月,在全市范圍內形成了很大的影響,報紙、廣播、電視各媒體競相播報慈孝人物的愛心事跡,在全社會弘揚中華民族尊老重孝的傳統美德,讓“百善孝為先,慈愛在大連”的宣傳主題深入人心,促使全市形成愛老、敬老、助老和關心下代的和諧氛圍。
頒獎晚會上,我們為慈孝人物獲獎代表頒發了獎杯、證書和獎品,向鼎力相助的協辦單位頒發了優秀組織獎,向贊助單位頒發了特別貢獻獎。來自全市城鄉的獲獎慈孝人物代表近百人,與國內外嘉賓、市領導以及慈善工作者們歡聚一堂,還有老年藝術團的成員們載歌載舞、精彩獻藝,場面很是壯觀,氣氛也很溫馨。這種暖意融融的畫面一瞬間在我的腦海里定格,讓我聯想起很多愛心凝聚的場面。
讓我想起市慈善總會成立的三年來,慈善家們一次次亮牌捐贈、慷慨解囊,受助者們一聲聲親切呼喚、道謝致敬,義工隊伍一天天發展壯大、愛心廣布……三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推動下,我會募集的款物已達3.3億元,實現了一年翻一番;開展了28個救助項目和大批臨時援助項目,使百萬人次的弱勢群體受益;已發展注冊義工四萬余人,共有17萬多人次參與開展義工活動近1.7萬次,奉獻時間60萬多小時,無償獻血12萬多毫升。就在昨天,工作人員統計了今年以來總會的募款總額,款物合計是1.26億元,這其中無一不是大家愛心的凝聚。
晚會結束時,已經是晚上9點了。我也結束了這“慈善一日”的奔忙,這一天的工作都是圍繞著慈善為老服務工程的,想想特別有意義,記述下其中閃光的點點滴滴之后,我覺得愈加充實。慈善事業是朝陽事業,生機勃勃,必將給老年夕陽產業注入新的活力,積極探索適合老齡事業發展的模式、讓老年人也能夠分享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果,乃是慈善人為之努力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