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 慈
截至7月4日,杭州市共接收抗震救災捐贈款物8.35億元。望著統計報表上沉甸甸的數字,回首“5·12”以來愛心如潮的日日夜夜,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一份令人自豪的答卷,是我們最深切的體會。
特大地震在四川汶川發生了,沒有行政動員,災情就是命令。僅僅3小時,也就是5月12日下午5時許,杭州市下城區商業貿易有限公司就通過下城區慈善總會向汶川災區捐款5萬元。山崩地裂的汶川與寧靜溫馨的杭州就像一顆心臟那樣,同時在搏動。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情同此理,人同此心。從那一刻起,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富貴貧賤,杭州人紛紛趕往各捐贈接收點,盡己所能,踴躍捐款捐物。愛如潮涌,每天從早到晚,前來捐款的群眾和單位絡繹不絕,捐款人排成十多米長的隊、一個小時就開出一百五六十張捐贈收據是常有的事。一時間,財政局倉庫里的捐贈收據很快就全出光了,需緊急趕制。千千萬萬顆熾熱愛心在短短的54天里匯集成本文開頭那沉甸甸的數字。
2007年是杭州市歷年募集社會捐贈最高的一年,為3.16億元,短短54天匯集的抗震救災捐贈為去年一年的2.64倍。在2005年12月召開的首屆中華慈善大會上,針對“社會慈善意識不強”的論點,我們的觀點截然相反:“誰說社會慈善意識不強?請看1998年‘三江抗洪救災捐贈的滾滾人潮,請看年初向印度洋海嘯災區捐贈的跨越國界的愛的暖流,大善大愛就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每當人類發生大災大難,而且災情為人們所充分了解時,蘊藏在中國人心中的那份善那份愛就會像火山般的爆發出來!”
請看這耐人尋味的一幕:看了一夜關于災區災情電視報道的蕭山區某村的村民,5月13日一早不約而同地來到村委會,催促村干部說:“怎么還不組織捐款?”群眾的熱情走到了干部的前頭。“人民群眾是真正的英雄!”這是一條顛撲不破的歷史唯物主義的真理。只有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才能夠充分調動起蘊藏在人民群眾中間的積極性。人民群眾是我們力量的源泉!我們慈善工作者的責任就是選擇合適的火種去點燃蘊藏在人民群眾心中愛的圣火。
人民群眾愛如潮涌,慈善總會成了愛的主要匯集地。為了完成前所未有的、極為繁重的捐贈接收工作,不辜負社會各界的重托和信任,市和各區、縣(市)慈善總會的同志們發揚認真負責、不怕疲勞、忘我拼搏的精神連續奮戰,忙得沒天沒夜,沒有午休和雙休日。當天賬目當天清,錢賬不清不下班,而捐贈接收往往從早上8點持續到晚上10點,為此經常要工作到凌晨一兩點鐘。一天忙下來連手都不像是自己的手了。我們辦公室4位同志連續25天沒有一天是零點前離開辦公室的,到后來個個都是帶病堅持奮戰;蕭山區慈善總會會長褚木根、秘書長汪壽高年屆七旬,淳安縣慈善總會秘書長盧衍德年屆六旬又患有嚴重的糖尿病,每天都工作至晚上10點多;余杭區慈善總會副秘書長黃麗莎是退休后來負責財務工作的,心臟開過刀,最近又腰椎間盤突出,一直在做推拿治療,但現在也顧不上了,天天工作至深夜。余杭區慈善總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徐阿富說:“要趴下,也要在崗位上趴下!”鏗鏘有力的語言代表了全市慈善工作者對黨和人民的莊重誓言,體現了全市慈善工作者的精神風采。一份耕耘,一分收獲。
截至7月4日,杭州全市慈善總會已累計接收捐贈款物6.09億元,占全市社會募捐總額的73%。在杭州大型慈善公益組織中,慈善總會的歷史最短,專職人員最少,辦公設施最簡陋,從1994年12月市慈善總會注冊算起,只有14年不到;市慈善總會和15個區、縣(市)慈善總會中,只有市慈善總會和余杭區、蕭山區、臨安市、淳安縣慈善總會有專職工作人員;除蕭山區慈善總會以外,有專職工作人員的單位只有一兩間12平方米左右的辦公場地。但是在平常的捐贈接收工作中,我們總是走在最前列,在去年全市社會捐贈總額中,慈善總會接收的2.5億捐款占79.11%;這次的抗震救災捐贈接收工作又是走在最前列。這說明我們的工作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認可,是卓有成效的。正因為如此,我們又一次向黨和人民交出了一份令人自豪的答卷。雖然我們很累,但我們的心是甜的。人民群眾的認可,是對我們慈善工作者的最大獎賞。是人民群眾的捐贈熱情和熾熱愛心感染著我們、鼓舞著我們、激勵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