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楊
有個搞管理的朋友跟我提起,“很多人在企業里干了一年,見過一些業務后就坐不住了,要跳槽。我的一個手下干了一年就要走,理由是‘我都看過了。我的建議是,如果再待兩年,會有一個完成的過程,如果再待五年,會成為這方面的專家。可他去意已定。”
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待久了,人會倦怠,所以工作需要經常變動。這種變動,一是跳槽,二是局部微調。
無論是跳槽還是微調,前提條件是已經吃透了當前這份差事。因為每份工作都是有營養的,我們至少要把它的營養吸收干凈。很多事情都是這樣,當你身在其外,會感到神秘甚至害怕,而當你身在其中,就會發現不過如此。善于學習和成長的人往往會用或長或短的時間吸取工作的營養與精華,然后去追逐下一份營養餐。
怕就怕還沒來得及吸收此刻的營養,卻看到了別的誘惑。為什么有的人在工作道路上越走越寬廣,有的人卻越來越萎縮?原因就在于前者吃透了每份工作,日益強大;后者不善吸取營養或貪多嚼不爛,導致營養不良,無法生長。
曾有個女同事,生性可愛,是單位里各種活動的組織者。但她喜歡耍小聰明,本職工作還沒做好,就去外面攬活兒干。最終,她待不下去,主動辭職,離開之前哭著問領導:“我怎么老是工作上不順心?”
好工作是干出來的,把不好的工作干好了,好工作肯定就來了。這是真理。
所以,當你想換工作的時候,請先不要把目光聚焦在新工作能給你多少薪水或如何沒有壓力上,因為有壓力往往意味著你還沒有搞定它。此時應該回過頭來看一下自己要離開的這份工作,它是否已經毫無營養。
有句話說,給我一個支點,我能撬動地球。工作就是我們的支點,哪怕它現在看起來多么微不足道,但正是這一個又一個支點,撬起了我們成功的人生。
(摘自《上海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