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建廣
他是一位普通維修工,卻與奧運結下不解之緣,不但和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保持了20多年書信聯系,還受到他的接見;為了支持北京申奧和宣傳奧林匹克精神,他先后耗資近100萬元,幾乎傾家蕩產;他從6萬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成為一名奧運火炬手。
被簽名點燃的奧運情結
45歲的方鴻是河北石家莊市人,自小喜歡體育運動。1984年8月的一天,他和工友休息時看電視,正好看到時任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薩馬蘭奇為獲得冠軍的許海峰頒獎。聽到莊嚴雄壯的國歌聲響起,方鴻萬分激動,在他的印象里,只有重大國事活動才奏國歌,而為一個運動員奏國歌讓他非常震撼。他情不自禁地說:“我也想讓薩馬蘭奇給我頒個獎?!闭f完,引起工友們一陣哄笑。
于是,他給薩馬蘭奇寫了一封信,信中寫道:看到您為中國運動員頒發中國第一枚奧運金牌,我很激動,想請您為我的紀念封簽名,希望中國也能舉辦奧運會。
三個月后,在方鴻幾乎要放棄等待時,來自奧林匹克總部的郵件到了。很多好奇的工友湊過來,都猜想里面裝著什么。方鴻剪開了信封,里面除了他寄出的紀念封,還有兩張卡片。方鴻拿起紀念封翻看,沒有看到簽名,只在右上角看見一道如心電圖似的劃痕,他不禁有些失望,工友們也都哄笑著散開了。
方鴻盯著紀念封看了一會兒,忽然醒悟:那“心電圖”就是簽名!方鴻激動地跳了起來,連聲高呼:“這就是簽名,這就是簽名!”
從此,方鴻就與薩馬蘭奇開始互通信件,薩馬蘭奇給他寄一些奧運會資料,他也開始關注收藏一些與奧運會有關的郵票、紀念封。有時他會請薩馬蘭奇在紀念封上簽名,薩馬蘭奇每次都來者不拒。
1993年,北京首次申辦2000年奧運會,方鴻高興極了,逢人便說:“我們也要辦奧運了。”然而,那次北京申奧以兩票之差敗北,方鴻把自己關在房間,一天一夜不說話,也不吃飯。
我要讓世界了解北京
1999年,北京開始申辦2008年奧運會,方鴻心中的激情又被點燃了,他總覺得自己應該為北京申奧做點兒什么。
他重點篩選了北京一些代表性景觀,包括故宮、天壇、長城等風景名勝,還整理了一些歷史資料。同時,為了保證圖片效果,他花17000多元購買了一部專業相機,潛心研究攝影技巧,然后自己去景點取景拍照。同時,他還購買了大量北京申奧發行的郵票、紀念品等,匯成一部內容充實、豐富多彩的申奧宣傳冊。
考慮到宣傳效果,方鴻還要把文字資料翻譯成英語,這可把他給難住了。他去求助翻譯事務所,對方要價都很高,他跟人講價,人家說:“你這都是專業術語,不好翻譯。”最后好不容易找到一家,價錢勉強可以承受,可人家還沒翻譯完,方鴻又收集到新信息,有了新想法,內容又需要改動。改了兩次后,人家不干了,說:“錢退給你,你另請高明吧?!?/p>
方鴻碰了一鼻子灰,悶悶不樂地回到家,看到兒子的英語書,突發奇想:沒人給翻譯,我就自己翻譯,為了奧運,豁出去了。他去書店買回一些英語教材和工具書,開始一個單詞、一句話地學習,邊學邊照著自己的資料翻譯。有時語法掌握不住,他就跟做填空題似的,在相似的句子里填單詞。方鴻每天堅持學習到深夜,一次,鄰居在樓道里碰到他,說:“你們家兒子真刻苦,半夜還念英語?!蹦睦锸莾鹤?,都是他在挑燈苦讀。
那段時間,單位工作挺忙,作為維修工,他每天累得腰酸背痛,回到家連飯都懶得吃。但一想起自己的宣傳冊,馬上就有了精神。他的進步也顯而易見,經過半年多的刻苦學習,他竟然自己翻譯了全部資料。后來他還參加英語專業自學考試,拿到了大專學歷證書。
為了保證翻譯的準確性,他又找到當初的翻譯事務所,請專業人員勘誤。翻譯人員看完他的翻譯資料后,問他:“這是在哪家事務所翻譯的?”方鴻說:“我自己翻的?!蹦侨说纱笱劬粗f:“你開玩笑吧,這么專業的水平,至少是大學英語老師。”方鴻笑了,說:“確實是我翻譯的?!?/p>
他講了事情的來龍去脈,旁邊的翻譯所主任聽完后,走過來對他說:“北京申奧是全中國人的事情,我們也要盡自己的一份力,這次宣傳冊勘誤費全免,以后再有類似的資料,你盡管拿過來,我保證不收你一分錢。”這讓方鴻非常感動,也讓他深深體會到中國人對于奧運會的熱情。
宣傳冊整理完畢后,需要訂量印制,方鴻要給200多個國家的奧委會主席都寄一本,這就需要200多本,可是他到印刷廠去談,人家一聽他要印的數量,馬上拒絕了他。印刷廠的人說:“印刷品印數越多,成本越低,你這冊子這么高的標準,數量又這么少,光制版費就把你嚇跑了?!?/p>
方鴻說:“沒關系,你算吧,我聽著?!比思铱此幌耖_玩笑,就給他具體算了算。盡管有心理準備,他還是吃了一驚:宣傳冊每本成本要300多元,而印200多本,光印制費就需要6萬多元,還要嵌入一些申奧郵票和紀念品等,每本又要增加成本600多元,整個宣傳冊制作下來,至少需要20多萬元。
他不愿意半途而廢,可去哪兒找這么多錢呢?這些年,雖然他和妻子也存了一些錢,但那都是省吃儉用攢的,是給孩子上學的錢。他試探著做妻子的工作,“什么?”妻子一聽就火了:“這么多年,我們攢下這點兒錢容易嗎?沒有自己的房子,現在還一直和父母住在一起,你覺得臉上光彩嗎?再說父母歲數大了,孩子眼看要上大學,這都需要錢。你把錢花了,以后怎么辦?”
妻子說著不禁淚水盈眶,方鴻聽著也不好受。他何嘗不知道家里的情況,可是如果現在放棄,以前所做的一切就都成了無用功。他給妻子講北京申奧的意義,妻子一句也聽不進去,后來還是17歲的兒子幫他解圍,在兒子的勸說下,妻子終于含淚答應了。結果,宣傳冊連印制費用加上高昂的國際郵費,足足花了26萬多元,把他們多年的積蓄一下花光了。
宣傳冊寄出后,方鴻感覺了卻了一樁心愿,也完成了一項使命。令方鴻沒想到的是,三個月后,他竟然陸續收到了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奧委會主席的回信,他們紛紛對方鴻的行為表示贊賞。一個國家的奧委會主席在信中說:以前我們了解北京都是通過官方報表,對奧運會在中國90%的支持率感到懷疑,現在通過你的行為,讓我們徹底打消了心中的疑慮。
每次收到這樣的信,方鴻都一句句翻譯給妻子聽,和妻子共同感受為北京申奧盡自己力量的成就感。時間長了,妻子也逐漸體會到他的用心,開始支持他的“敗家”事業。后來的兩年間,他又陸續給國際奧委會和200多個國家奧委會等機構寄出800多張明信片,7000多封信函,用盡了他和妻子的全部收入。
2001年7月13日,是國際奧委會宣布2008奧運會主辦城市的日子,方鴻這次信心百倍,因為有100多位外國奧委會主席回函,他知道北京一定會成功。為了紀念這歷史性的時刻,他提前給臺灣奧委會主席吳經國先生寫信,因為他是惟一參與投票的中國人,請他從會場寄回一枚紀念封,并請薩馬蘭奇等人簽名。
半個月后,他收到了吳經國夫人代寄的簽名紀念封,吳夫人在信中說,因為當時吳經國在投票大廳出不來,所以專門委托她幫忙代辦這件事。那也是當時從莫斯科投票大廳寄回國內惟一的信件,紀念封上不但有吳經國的簽名,還匯集了薩馬蘭奇、劉淇、何振梁、維爾布魯根、袁偉民的簽名。這枚紀念封見證了中國奧運史上的重要時刻,極具文物價值,在2007年6月北京舉行的國際收藏博覽會上,被專家評定為“中國申奧第一國寶”。
傳遞奧運不了情
北京申奧活動塵埃落定后,方鴻回想這么多年的生活,對妻子和兒子充滿深深的歉疚。為了幫自己圓夢,家里的開支能省則省。一套結婚時買的內衣,妻子穿了20多年,袖子上都有了破洞,她縫補后依舊在穿,每當看到妻子那件補丁內衣,他的心里頓時酸澀無比。已經上高二的兒子,也很少買新衣服,經常穿著校服,只有過年,才去批發市場買件便宜衣服。
一次,兒子的學校開運動會,他報名參加比賽,卻沒有運動鞋,他沒跟家里說,把方鴻以前準備扔掉的鞋子找了出來,準備穿著去比賽。方鴻要給兒子買雙新鞋,誰知兒子把舊鞋穿到腳上試了試,說:“蠻合適的,就它吧?!狈进櫿f:“這鞋都開膠了?!眱鹤诱f:“沒事,我去外面修修就行?!狈进櫟难蹨I“刷”的流了下來。
2003年8月3日,北京奧運會徽開始發行,而發行地點卻設在遙遠的廣州。會徽一向被譽為奧運的靈魂,為了讓各國奧委會都能分享北京奧運會的成長過程,他決定自費購買2000多套,贈送給200多個國家奧委會,每個國家10套。這次,妻子沒有反對,只是說:“這兩年攢下的錢是孩子上大學的學費。”方鴻心里也清楚花掉這些錢意味著什么,但為了有始有終,他不想放棄。
他去找親戚朋友借錢,人家知道他的“瘋子”行為,都惟恐避之不及,還紛紛勸他別再“不務正業”。方鴻轉了幾天也沒借到錢,他最后把目光盯在自己收藏了多年的郵票上,那可是他的命根子。20多年下來,他的郵票增值了不少,其中最著名的猴票已經從當初的8分錢,漲到近3000元。想到要賣掉自己多年的收藏,他不禁心如刀絞。
方鴻帶著藏品來到一家收藏市場,低價賣出大部分,籌了15萬多元,然后專程請假趕往廣州??墒?,等他趕到會徽發行現場才知道,全國各地的收藏家都專程趕了過來。會徽標價78元一套,因為他所要數量巨大,根本滿足不了。方鴻只好從一些藏家那里高價收購,有的收購價格甚至翻了一番,錢不夠了,他只好打電話向家里求援。
后來,還是父母拿出幾萬元養老錢,才讓他滿載而歸。但是會徽買回來,郵寄費又成了問題,國際郵遞費價格很高,最貴的一次,連快遞帶保價,一共花去1300多元。這時,又是兒子站了出來,說:“媽,我上大學可以勤工儉學,自己賺學費,你就把學費拿出來支持爸爸吧?!弊罱K,方鴻用兒子的學費寄出了這200多枚會徽。
為了宣傳奧運精神,讓更多人了解奧運,方鴻開始帶著自己的紀念品自費參加展覽。2007年春天,方鴻帶著自己的奧運紀念品在上海參展,其中僅和薩馬蘭奇的通信及簽名紀念品就達600多件,堪稱是世界之最。尤其是那枚“申奧第一國寶”,被一個地產商看中,先是開價100萬,方鴻沒答應,他又拉著方鴻到停車場,指著一輛寶馬6系列雙排座跑車說:“這輛車價值150多萬,你要答應,現在就可以把它開走。”
方鴻還是婉言謝絕了,雖然他的代步工具只是輛自行車,雖然他很需要錢,但他更知道這些藏品對宣傳奧運的意義和價值。20多年來,為了支持北京申奧和宣傳奧林匹克精神,方鴻自費購買郵寄各類郵票、紀念封、徽章、宣傳冊、紀念鋼筆等奧運紀念品,已經累計耗資近100萬元。
2007年6月24日,第13屆國際奧林匹克收藏博覽會在北京召開,出席會議的國際奧委會前主席薩馬蘭奇先生親自打電話約見方鴻。當方鴻來到酒店時,87歲高齡的老人使勁握住他的手,連稱“老朋友”。
2007年10月18日,經過初選和復選,方鴻從6萬多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成為2008北京奧運會火炬手。當主持人現場介紹這位普通的維修工,為北京申奧和宣傳奧林匹克精神所做的努力時,現場觀眾都被深深感動,全場掌聲如雷。
談到自己24年的奧運情懷,方鴻說:“奧運本身體現了一種重在參與的精神,雖然我們不是運動員,但是一樣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參與奧運。支持奧運,是我今生最無悔的選擇。”
(摘自《黃河黃土黃種人》廖新生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