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克莎
時間的流逝總是那么悄無聲息。18年過去了,我們再次追尋、審視歷歷往事的過程中,又一度提起成潔這個名字。行色匆匆的路人們操著忙碌的步伐,露出陌生、迷惑與遺忘的神情。或許在這樣的時間沖洗之下,那個最初打動過、激勵過無數人的無臂女孩不知不覺已淡出了人們的記憶……
“手腳健全的人都應該向你學習”
1989年,四川南江縣八廟鄉中學初二學生,13歲的成潔被評選為首屆“全國十佳少先隊員”。是年十月,在人民大會堂被江澤民、李鵬等中央領導親切接見,85歲高齡的鄧穎超更是點名問道:“那個沒手的女孩在哪兒?我要同她站在一起。”合影之后,鄧奶奶疼愛地摟著成潔,夸贊道:“向你學習!手腳健全的人都應該向你學習!”
9歲那年春天,成潔還是個貪玩的孩子。一天,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為了接近一只彩色羽毛的小鳥,成潔尾隨其走到變壓器旁,失足滑倒在高壓線上,一陣火花立即將她擊倒……持續昏迷中,父母望著她那燒焦的胳膊和畸形彎曲的手指,不禁潸然淚下。醫生為挽救這個孩子的生命,截去了她的雙臂。
一切來得如此突然,讓所有人措手不及。在這莫大的厄運面前,九歲的成潔并沒有被擊潰。從最初的號啕大哭,到隨后默默走上與厄運抗爭之路,身殘志堅的成潔經受了巨大的悲傷與痛苦,克服了常人難以克服的困難。一次她在公園觀看“萬能腳”表演,一位先天上肢癱瘓的表演者嫻熟的雙腳演出震驚了她,更讓她明白:災難可以毀掉人,也可以鍛煉人。雖然沒有手,但還有腳,有健全的頭腦。從此,成潔開始練“萬能腳”,以腳代手。
從練習用腳取物,到用腳瀟灑地寫下書法,這過程充滿著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自從失去雙手之后,雙腳就告別了襪子,即使是數九寒天也得赤腳。而為了使雙腳不生凍瘡,成潔堅持冬天也用冷水洗腳。為了擴大腳趾張力方便取物,她在雙腳大腳趾二腳趾間各塞上一團棉花,不到一小時就脹痛難忍,但她連睡覺也不肯取掉……
失去了靈巧的雙手,可成潔并沒有離開學校,沒有失去與玩伴兒的嬉戲,只是這一系列未缺失的背后,是她莫大的堅持和常人無法想象的努力,13歲的她感動過太多的人們,故事在全國各地流傳……
“我現在很好”
這個秋天,記者從南昌一路詢問追訪,幾經周折,打探得知成潔在藍天學院開了個校內超市。趕至超市,幸運地找到了成潔的丈夫汪東先生。在汪先生帶領下,臨近午時,我們終于見到了成潔。
面對記者的突然來訪,成潔沒表現出被打攪的不快,安靜地靠在客廳沙發上。略顯單薄的身體,談吐間不經意流露出的依舊是那份堅強,淡淡地用南方普通話娓娓講述她現在的故事。而那爽朗笑聲的背后是樂觀、平和,還有那句她掛在嘴邊的“我現在挺好”。
1994年夏天,高考結束。遺憾的是平時成績不錯的成潔,由于背負著之前太多朋友、媒體的關注,發揮不佳,分數剛過委培線。面對結果,她很內疚,覺得自己辜負了親人和朋友。
盡管高考失利,但很多學校紛紛聯系成潔。面對多種選擇,成潔卻選擇了江西一所民辦大學——藍天學院。這樣的選擇讓很多人感到意外。成潔有這樣的決定是因為一個電話。他們家住在貧困的縣城,為了接上一次電話,父親得走很遠的路去郵局排隊等候。“我也是個殘疾人。”身為小兒麻痹癥患者的于果校長在電話那邊的第一句話,將父親所有擔憂和隔閡都消融了。
收拾行李,乘上去南昌的火車。于校長親自在藍天學院校門口接候,兩人第一次見面,都還沒開口,就已淚眼相望,感動了在場的所有人。這么多年過去了,成潔依舊記得于果校長對她說的那句:“既然我們的身體不完整,那么就讓我們的意志強過別人!”
和大多女孩一樣,成潔也喜歡播音、主持,在她的內心中也希望某天能走進屏幕,面對觀眾談笑風聲。“但我知道因為身體的原因,那并不現實,所以我想我應該選一個和手相關不大的專業,所以我選擇了英語。”
在大學中成潔迅速成長,她沒有辜負大家的期望,在參加國際商務英語專業的考試中,16門功課平均成績名列江西省第一名。如期拿到了大專文憑后,她又憑著自己的實力,考進江西教育學院英語本科班。1998年7月,成潔本科畢業,選擇了留在母校任教英語。但由于身體原因,前后任教時間不到一年,隨即轉去負責行政相關事務。期間,成潔偶爾也去給學生上思想政治課,或許是因為自身過去的故事,學生都很愛聽她講故事。不久之后,成潔當上外語系系主任,可按丈夫汪東的話來說“她不是能當官的性格,凡事都過于力求親歷親為,太盡心了……把自己搞得很辛苦。”或許那段時間受工作的影響,成潔的身體開始出現一系列不適,睡眠、腸胃都有一些問題,只能離開工作,安心在家休養。
為了讓成潔退養在家中經濟也能有所保障,于校長特地安排校內一間店面給她開起了小賣部,并許諾可一直開下去。成潔也達成校長所期盼的心愿——1999年,開始攻讀南昌大學漢語言文學專業在職研究生。“這是于校長的一個心愿,他希望我可以進一步進修下去。盡管我對這個專業沒有什么基礎,讀起來較吃力。但無論怎樣,我還是在其中收獲了很多。”
還生命一個理由
現在的成潔身為人妻,有著一個可愛的女兒——汪子曰,小名叫悄悄。悄悄已經滿7歲了,在上小學二年級。房間墻壁上各種彩色蠟筆的痕跡都是她的杰作,粉紅書桌邊上擺著她的電子琴。成潔用腳點著鼠標,找出女兒的照片:“孩子長得像我,很調皮,喜歡親近人,性格也像我,我在想,如果當年我不是那么頑皮,或許也不會發生那樣的事情了……”說這話時,成潔話音有些低落,流露的卻不是難受的神情。隨即她很快轉到了別的話題上:“我只是希望她能一直健康、快樂,希望她能有出息,但我不會過于迫切。只要她能健康快樂就好,無論是身體還是心理上。”
或許是因為9歲那年遭到高壓電擊,成潔短期記憶很好,可長期記憶中很多東西已記不清楚了,甚至在住院期間發生的很多故事,都介于記憶與非記憶之間,只能靠父親來講述和回憶。即便這樣,當記者問起那些幫助過自己的人,最想感謝的是誰時,她很快說出了一堆名字:于校長、徐立萍、袁老師、王璽……
在失去中學會珍惜,在得到中學會滿足。生命相對時光而言是短暫的,但歷程卻可以是絢爛多姿而充滿誘惑的。也許在某些人看來,成潔的生命是殘缺的,但是,她懂得珍惜,她用殘缺塑造了完美,她在努力拼搏中體會到人生的快樂,在一點一滴中看到生命的燦爛。
成潔的故事曾經感動了無數人,也點燃了無數人對生命的希望,她活在我們身邊,沒有海倫?凱勒那么遙遠。或許每個人都該像成潔那樣善待自己的生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自我,還生命一個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