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 皮

水皮從來就沒有把北京舉辦的奧運會看做是一場體育的盛會,盡管全世界208個奧林匹克的成員第一次在中國完成“全家福”,但是事實上將近90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都將由此聚會北京,這樣的規模只有聯合國60年紀念大會才能相媲美。
奧運會的舉辦對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來講,意義是完全不一樣的。它意味著進步、奇跡、成就、承認、融合、共享、創造新世紀。
亞洲有史的三次奧運會
第一次是在1964年的日本東京。戰后的日本人民經過長達20年的艱苦奮斗,以創紀錄的日本奇跡贏得世界的尊敬,獲得奧運會的主辦權,至今運行的新干線就是當時的杰作。奧運會后日本經濟進入新一輪高速增長,一直持續到1986年美國強迫日本簽下廣場協議,日元強勁升值為止。
第二次是在1988年的韓國漢城。同樣在創造了亞洲"四小龍"的經濟奇跡之后,韓國獲得了全球的矚目,得到了奧運會的主辦權,漢城奧運會對韓國企業的崛起意義非凡。三星、LG、現代這些巨頭在此之后開始晉身世界品牌,日本家電霸主地位被強烈震撼,韓國經濟一路高歌猛進,直到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才戛然而止。
第三次就是2008年的此時此刻的中國北京。
絕非巧合的是,2008年正是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三十年的奮斗,中國的財富在積聚,中國的社會在進步,中國的影響在與日俱增。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也是中國創造世界經濟奇跡的三十年,遍布全球的中國制造已經成為全世界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組成,而日本"失去的十年"也正是因為中國的崛起而宣告結束。中國的經濟總量在全球排名坐四望三,直追美國這個全球經濟的火車頭。
21世紀是亞洲的世紀,也是中國的世紀。
奧運會的舉辦是個象征
中國和世界的關系歷史上從來就沒有如此的緊密,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歷史上從來就沒有如此的暢通,資本市場的命運和脈搏就更沒有如此的共振:中國成品油一天不漲價,國際原油期貨的炒作就一天不降溫,油價炒得越高,通脹的壓力就越大,經濟衰退的壓力就越大,美元貶得就越低,美元貶得低,油價就炒得更高,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就越大,惡性循環也就沒完沒了。
中國的管理層從來沒有面對過如此復雜的局面,昨天還被指責向全球輸出通縮,今天就面臨輸入通脹的壓力,中國的經濟政策已經在影響世界大宗商品期貨價格的走勢,而國際資本市場的炒作回過頭來又在影響著我們國內的經濟決策。宏觀調控的預見性、靈活性、原則性不可避免要經歷前所未有的考驗,保持對市場的敬畏,保持對規律的尊重,減少價格管制,取消行政補貼,都必須要以我為主,以發展為主,變被動為主動,變消極等待為積極進取。我們擁有如此龐大的市場,如此巨大的外匯儲備,如此巨大的勞動力市場,我們只要應對得當,美國的危機就是中國的機遇!
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我們欣喜地看到,從6月13日中央工作會議之后,宏觀調控出現了大家期盼已久的轉折,首要任務由防經濟過熱防通貨膨脹轉變為保經濟快速增長控制物價過快增長,這是中國政府對經濟規律的尊重,對計劃經濟的反思。無論是針對中小企業的出口退稅和信貸擴張,還是對資本市場和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取向,都表明抑制經濟增長的因素一旦被解決,那么,中國經濟內在的固有的活力將又一次得到充分的煥發,一旦上層建筑對經濟基礎的反作用力被政治體制改革所替代,那么,中國經濟的能量將會又一次集中爆發。我們不能妄自尊大,但也不能妄自菲薄。
布什馬上就要離任了,但是他來北京了;普京已經改任總理了,但是他來北京了;薩科齊曾經反復無常,但是也來北京了;還有日本首相福田,即便當天來回也要來北京參加開幕式,將近90位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他們是來看奧運會的,但是更是來為中國捧場的。一個大國在崛起,一個經濟巨人在崛起,這就是新世紀的中國故事,一個偉大的故事。
資本市場就是一個講故事的地方,只有偉大的故事,才會成就偉大的股市,才會成就偉大的博弈。從這個意義上講,奧運會只是這個故事的開始而不是結束,下一個十年或二十年正在等待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