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劍波
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兩翼,只有兩翼齊飛,語文素養才能躍上高格;讀與寫的自然結合,是閱讀教學最合適也最實惠的語言實踐方式。而現實的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往往脫節,一是因為教材中專題選文與寫作訓練經常不相匹配,二是實際教學經常有“勞于閱讀,逸于作文”的現象,這幾乎成了一個頑疾。
如何在文本閱讀與寫作中架設一條行之有效的通道,讓讀寫自然結合、協同發展?能否讓文本的閱讀到文本的寫作經常化、趣味化?筆者探索的是一條以提高文本感悟能力為核心的語言運用創意表達之路。所謂創意表達就是從閱讀教學中選擇寫作訓練的切入點,尋找好文本的寫作參與點,它可以是文本的空白點,也可以是學生情感的興趣點、閱讀的延伸點等等。這種方式既充分挖掘文本的資源價值,以不拘一格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又能夠在閱讀教學中實現寫作的“短(短小)、頻(頻繁)、快(快捷)”,從而短循環、快節奏、易反饋,讓學生參與興趣濃厚,訓練成效明顯,成為一條既提高文本感悟能力又提高寫作素養的途徑,既富有現實意義又具有實際操作性。
創意表達以學生的語言訓練為核心,又與文本相輔相成,讓學生品出語文的滋味和文字的美感。創意表達是閱讀與寫作的協同活動,二者同行,既讓學生穿行在文本的世界里,深入體味文本的意味、意蘊、意趣,又以寫作來發掘、發散、發展,注重提高寫作素養,從而使學生寫作從“索然寡味”變得“多滋多味”,甚至多有期待,語文課堂也因此呈現興味盎然的局面。
以下是創意表達的幾種設計思路和樣例。
一、文本開掘,拓開一片天光云影
文本的資源需要深入開掘,開掘的過程就是創造性地賦予文本意義的過程。學生閱讀、開掘的過程照亮了文本,反過來文本的拓展又照亮了學生的閱讀。如《記念劉和珍君》,面對頗有難度的文字,有些學生遲遲進入不了文本,此時可以提出:假如為紀念劉和珍,由你來為烈士塑像,在材料選用、姿態動作、人物神韻等方面,你有什么設想?此時學生極能見仁見智:有主張用大理石,寓意劉和珍堅貞剛強的;也有主張用白玉,寓意劉和珍純潔無瑕品質的;也有主張用青銅,寓意劉和珍精神萬古長青的。姿態上有提議突出“常常微笑著,態度很溫和”標志性神情的,有主張體現在執政府喋血又相互救助的特寫鏡頭的等等。在討論中,文本被開掘,思維被點燃,有學生這樣想象:“劉和珍短發齊耳,一抹淺笑綻于顏間,然微笑中見堅貞,清秀中顯剛毅。走在女師大的校園內,劉和珍短發揚起,步伐堅定,就算風狂雨驟,于她又有何懼?手中所捧的《莽原》讓人想見當初預訂時的毅然,再聯系慮及母校前途泣下時的黯然,前往執政府請愿時的欣然,一個追求真理、執著堅定、富責任感的愛國青年就這樣立于我們眼前。”這個開放性的設計能“復活”情境,讓學生寫中悟讀,跨越時空界限,最大可能地走近人物。
又如詩歌教學經常可以進行“化詩為文”的嘗試,如《沁園春·長沙》中可以改寫寫景詩句:“遠望千山萬嶺,楓林如染,像熊熊燃燒的烈火;近看漫江水碧,千帆競發,像戰場上無數奮進的勇士。抬望眼,雄鷹展翅,矯健勇猛,翱翔長空;低首處,魚兒戲水,自由輕快,生機盎然。”推而廣之,教材中的律詩、絕句都可如此嘗試,類似“唐詩素描”之類,既有利于對文本的理解,又訓練了語言表達,可謂一舉兩得。
二、感悟提煉,融入自我深思凝想
語文是人文的,并非知識點的堆積、羅列就能提高語文素養。語文需要時時感悟,并善于用文字流瀉下一時的感悟。教師應經常要求學生用凝練的語言提煉自己的瞬時感受,這樣運用語言的過程,是語言感覺不斷廣化、深化、美化、敏化的過程。如郁達夫在《故都的秋》中以獨特的眼光發掘故都的美,傾吐對故都深沉的眷戀,若讓學生為郁達夫筆下的故都擬一條推薦語,是一個不錯的方案。學生的精彩不時流瀉:“故都古韻,你我共品。”“故都的秋,最美的秋;若想賞秋,請來故都。”“沉醉故都的秋,品味最美的酒。”“故都無限景,醉煞郁達夫。”“不盡眷戀情,盡在故都秋。”《我的空中樓閣》也可作類似訓練,如:“聚天地之靈氣,攬日月之精華。江山如此多嬌,風景這邊獨好——請到‘空中樓閣來。”
又如韓愈在《祭十二郎文》中的泣血傾訴感動著一代代讀者,這樣的感動就需要提煉,而不能淺嘗輒止。請學生用兩個四字短語概括:“至情至文,千年絕調”,“悲歌當哭,響窮千古”,“一腔真情,滿紙血淚”等,凝練又真切。學《巴爾扎克葬詞》可以設置情境:假如你也參加了葬禮,聆聽了雨果的演講,請在留言簿上用一句話表達你當時的感情。一學生感悟得極深切:“人間喜劇是你不朽的豐碑,人間悲劇使你悲壯地離去。”
再如《莊子·秋水》,一則兩千多年前的寓言,但時至今日仍可啟迪心智,從中汲取人生智慧。面對河伯,面對河伯這一類人,面對我們也可能就是河伯,那么,你想說什么?請用一句話寄語河伯。課堂上學生感悟不斷:“自大由于無知,自知才能自明,自明才能不斷進取。”“不斷開闊自己的眼界,才不至于成為井底的那只蛙。”“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墻角的花,你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我們的驕傲多半基于我們的無知。”“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河外有海,要以虛心的態度看待自己,要以學習的態度看待別人。”“當一個人只關注自己的時候,那么,別人的世界就不復存在了。”這種人物寄語尤其在小說人物分析中有普泛的意義,如杜十娘、林沖等,都可引導學生采用此種方式加以品味。
三、文本補白,于空白中闡釋精彩
文本經常存在著空白點,這些空白點發掘得巧妙,常能源于文本又超越文本,讓學生在對文本“二度創造”中獲得意義生成。如《裝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別里科夫在結婚的悲喜劇中一命嗚呼,進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個套子——墳墓,墓志銘在文中即是一“空白點”。以擬墓志銘的方式讓學生評點,引發了學生的眾多感悟:“他一生追求套子,最后理想實現于此。”“‘套子容不下‘亂子,更扼殺了‘性子,也阻擋了社會前進的‘步子。”“套中人,套送終。”“在恐懼中活著,在恐懼中死去,他的一生就是一個‘怕字。”“問世間‘套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許。”“活在套中死亦套中,始因套子終亦套子。”“為套子而生,亦為套子而死,將自己裝在套中即是他此生的最大滿足。”
又如《〈寬容〉序言》中先驅者被人們用沉重的石塊殺死,最后人們悔悟,埋葬了他的遺骨。先驅者的碑文也是一個空白點,學生擬的文字有:“他用他的生命/證明了真理的永恒/他的啟示/給我們創新與探索的勇氣/生命不在永恒/只在不斷開拓/這里躺著一個不受古老律法禁錮的靈魂。”“最璀璨的明珠是先驅者,最寶貴的財富是寬容。”“他用自己的生命警戒后人——人類的天職在于勇于探索真理。”“這是先驅者足跡的盡頭,但不是人類探索真理的盡頭。”“希望的足跡由你踏出,真理因你的無畏而閃光,愚昧因你靈魂的警示而消亡。”“一個偉大的靈魂在此安息,探索者、先驅者的名字叫——不朽。”
再如《我有一個夢想》,可以擬寫馬丁·路德·金的紀念碑文:“他的身軀并不高大,但是靈魂卻偉岸挺拔,他的一生并不漫長,但是精神卻永垂不朽,他對自由與平等的追求代表了每一個備受煎熬卻渴望斗爭的人心底最真的呼喚,膚色沒有使他自卑反而襯托了他金子般閃亮的心,受壓迫的生存環境沒有使他自棄反而使他堅定了與命運相抗爭的信念,縱然他的一生如同流星般短暫地劃過天際,但他的光與熱將永遠照亮與溫暖著人們。”
四、標題擬寫,概括濃縮文本精華
為課文擬寫各部分的小標題或為課文補寫副標題,是一種訓練概括能力的有效方式,又可成為作文擬題訓練的合適載體。精彩的標題來源于對文本的合適解讀,對語言的精心推敲。筆者在課堂上經常采用小組“最佳標題”的比賽方式激勵學生同組間互相協作,合擬標題,現場品評,氛圍、效果均不錯。如畢淑敏在《我的五樣》中以虛擬的心理游戲表達對自我生命生存意義的追尋。學生補的副標題有“尋找生命的支點”“深入靈魂的拷問”“生命的叩問”“我為何而生”“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這些標題既見概括,也見感悟。
又如《項鏈》的情節概括,可采用為各部分擬小標題的方式來進行。最后全班協作、品評,擬定了班級最佳:“夢幻狂想曲”“都是請柬惹的禍”“奢侈的包裝”“灰姑娘的舞會與12點的鐘聲”“十年艱辛春華逝”“出人意料的真相”,七部分標題均扣合文本且用語精彩。
五、延伸拓展,以一點打開一扇窗
有時,在文本解讀時,適當延伸拓展,往往能取得“延伸一個點,打開一扇窗”的功效。當然,前提是合理延伸與適度拓展。如羅曼·羅蘭在《〈名人傳〉序》中奉貝多芬、列夫·托爾斯泰、米開朗琪羅為英雄并這樣表達自己的“英雄觀”:“我稱為英雄的,并非以思想或強力稱雄的人;而只是靠心靈而偉大的人。”由此啟發學生,從羅曼·羅蘭的英雄觀出發,能成為英雄的當然不僅這樣三位,我們的心目中也有著這樣的英雄,請為自己心中的英雄寫一段話。學生筆下的英雄魅力獨具:“論英雄,惜英雄,英雄的可論可惜之處在于他們獨特的可愛與魅力。海倫·凱勒,一個戰勝了聾盲的女英雄,一個為了千萬仍在愚昧無知中煎熬的人們而奔走的英雄。”“如果把人分成幾等,霍金,按健康,他是下等人,但按才識學見,他是上等人;按行為能力,他是下下等人,但按意志,他是人上人。”“特蕾莎,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除了愛一無所有的修女,將關懷和愛帶到人類最黑暗的角落,靠著這種愛心,也僅僅靠著這種愛心,她的身后站起千千萬萬的追隨者。”“懷善去惡的圣者,呼吁仁愛與尊重,舍棄身前的榮耀,視金錢如浮云。受其醫治的疫病受難者奉他為神明,他卻認為是贖罪。史懷哲,他,因心靈而偉大。”
又如《我與地壇》,在課堂教學最后可以延伸出“面對苦難——生命的追問”的話題。我借用了貝多芬的名言“乞求失敗”和作家陸星兒的一段話:“感謝挫折和失敗,因為它,人生才豐富、充實。苦難是人生的真諦,苦難在雕塑一個人。”另外還有一篇《讓苦難芬芳》的短文:“如果把苦難只視為苦難,那它真的就只是苦難。但是如果讓它與你精神世界里最廣闊的那片土地去結合,它就會成為一種寶貴的營養,讓你在苦難中如鳳凰涅槃,體會到特別的甘甜和美好。”之后讓學生用文字表達自己的感悟。思考、感悟之渠一旦開掘,學生的文字汩汩滔滔:“流星的光輝來自星體的摩擦,珍珠的璀璨來自貝殼的血淚,痛苦是一種財富,從苦難起航,只有在痛苦和磨難中才會誕生靈魂的歌聲!”“生命恰似一股激流,沒有巖石和暗礁,就激不起美麗的浪花。”“生命是一朵常開不敗的花,那挫折必是滋養花的養分,沒有經歷過挫折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沒有養分滋潤的花遲早也會枯萎。”相信,這樣的感悟與文字也同時化為了學生精神的養分。
(浙江省寧波中學 31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