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 毅
盧安克走在南方青黃錯落的稻田間,陰天午后的渾濁陽光漫過山梁上的茂密樹林,灑在他留有泥漬的寬大T恤上。這個穿著廉價迷彩褲、踏著劣質塑料鞋、鑰匙用白色尼龍繩串在腰間的瘦弱德國人,從背后看去,仿佛是中國僻遠山村里趕圩歸來的農民。
黃昏來臨,寧謐的山村里升起了白色的炊煙。
盧安克到校門口的小賣部買了一小袋花生米,回到宿舍炒熟,再煮上一小鍋飯,這是他的晚餐。餐桌上方,有不少蒼蠅嗡嗡盤旋。
從1997年至今,他在中國廣西的大山里已經待了十年,輾轉多處山村,過著城市人難以忍受的簡陋生活,堅持做他的教育研究——他希望世界上的很多事情能夠通過教育得到改變。
“只有創造才能獲得力量”
2006年,簽證到期的盧安克曾經回到德國8個月。在離開前,他和學生拍攝了一集全由鄉間孩子真人演出的“電視劇”。盧安克自己創作了充滿魔幻色彩的劇本。在劇情中,孩子們從“魔法世界”進入“技術世界”,最后“解放世界”。
盧安克的哥哥盧安思是攝影師,在收到弟弟求助的電郵后,正在泰國工作的他來到中國的大山里,并從當地電視臺借來設備,協助弟弟拍這部“電視劇”。
孩子們剛開始對劇本不感興趣,他們最希望做的,是像香港武打片那樣表演武功。盧安克不喜歡港片的暴力,但為激起孩子們的興趣,他還是設計了些武打鏡頭。
拍電視劇的過程并不輕松,學生不認真,道具很容易被破壞。“電視劇”拍完之后,盧安克并不滿意最后的完成片。但孩子們看了片子之后很驚奇,并為自己當初的不認真感到后悔。
盧安克還是覺得學生會從中獲益,“重要的是,這些孩子應該多進行文化創造活動,只有創造才能獲得力量。”
發掘人的創造能力,正是盧安克教育研究的重要部分。“我做事情的大方向是和華德福教育一樣,但是具體做法不同。”十幾年前,被遠東的神秘所吸引的盧安克來到中國留學,發現了這個國家對于“華德福”的陌生,他覺得這里的孩子需要這樣的教育。
華德福教育(Waldorf Educa-tion)是由德國教育家魯道夫·施泰納創立的一種已有八十多年歷史的教育體系,強調從頭、心、手整體出發,培養和諧完整的人。從上世紀70年代起,華德福教育在世界范圍內得到承認。
盧安克選擇農村作為他研究教育的基地,他認為,農村孩子可借助的力量較少,從他們身上更能看到教育的實際作用。而且,親近自然的孩子比在鋼筋水泥森林里生活的孩子更有想像力。
當他在東南大學無法獲得接觸農村的機會時,他轉學到了廣西農學院,在那里,他開始認識中國的山村,并用自己的言行對人們講述什么是“華德福”。“拿工資的人是不自由的”
盧安克很容易被認為是在為貧困山區扶貧掃盲,但他堅持認為這些和他無關,“我是在為研究做實驗。”以前,盧安克還在另外一個山村時,村民們曾請他去求政府撥款幫他們建橋。
“他們以為我是個重要人物,只要我說句話,政府就會滿足我的愿望。不過,我是走路的,政府官員是坐空調車的,我怎么去找他們?過了幾年,倒是政府的人來請我幫他們找錢,但是我也不懂得怎么找,只好拿自己的稿費給他們。”
每到周末或是假期,冷清的校園會讓盧安克感到不安,他會住到學生家里去。
“每個人都需要一個家,我也需要家。我的家(學校)比較大,我的孩子(學生)比較多。他們的父母外出打工,多年不回家,他們也需要一個可以暫時替代他們父母的人,他們那么靠近我,就是因為沒有父母可以靠近。”盧安克說。
盧安克要求自己教書不領工資,一個原因就是希望自由。“我只做我自己感興趣的事,拿工資的人是不自由的。”他曾經拿過工資,他在漢堡美術學院讀大學時,學的是工業設計專業,但他發現這是一個錯誤選擇。“做工業設計方面的工作需要很多時間來表現自己,向別人證明自己的能力。我做不了這樣的事情。”
他的事跡經媒體報道后,讓遙遠的山林里多了一些陌生的訪客。盧安克最害怕的,是總有女孩跑到山里表示對他的愛慕。
39歲的他至今未婚,也沒有女朋友。“如果我成家的話,就不好再做現在這些不賺錢的事了,我也必須掙錢。我認為做志愿者和成家是要作出選擇的,不可能兩樣都選擇,只能選擇一個。”盧安克說。
兩個世界
2006年,盧安克注冊的德國魯道夫·施泰納教育友好協會駐中國辦事處到期,他的中國居留證也到期了,為方便留在中國做研究,他打算加入中國國籍。根據有關規定,他的申請沒有獲得批準。原因包括“要有中國籍配偶”、“需在國家一級單位工作四年以上”等等。
一些媒體為盧安克打抱不平,但一向心平氣和的盧安克認為這事沒那么嚴重,“不符合條件,沒被批準很正常。我只想試一試,不行就算了。”
2007年4月份開始,盧安克獲得了中國共青團國際志愿者的身份,成了廣西惟一的國際志愿者。“這對我開展研究非常好,限期一年,到明年4月份為止。”
盧安克說他以前不會考慮未來,現在也不會。但他顯然不想離開廣西的這個小山村。“我喜歡這里的孩子,還有我的研究,離開這個地方就等于沒我自己了。”盧安克低聲說。
他還是會懷念德國。“那是另一個世界,是我的另一條生命。”
他曾是德國一家帆船俱樂部的成員,到現在已有十幾年沒碰過帆船了,那時他還是二十多歲的小伙子。來中國前,他把那艘打工掙來的二手帆船賣掉了。
盧安克曾冒出一個想法,希望能做2008年北京奧運會帆船項目的志愿者。他當過教練,和帆船世界冠軍比賽過,但一想到記者又會洶涌而來時,他又擔心了:“志愿者的事……還是算了吧。”也許,平靜的生活才更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