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柏權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學科的靈魂與精髓.新課標強調學生必須掌握基本的數學方法,把如何看待數學,如何理解數學以及能否運用數學方法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進行數學交流作為評價學生的一個尺度,由此可見掌握數學思想方法比掌握數學知識本身更重要.那么,我們在進行數學教學活動中應怎樣結合教材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呢?
一、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明確數學思想方法的內容及教學要求
新課程標準將“數學建模”的思想、“數形結合”的思想、轉化的思想、類比的方法、變化與對應、統計的思想等作為學習內容貫穿于整個教材中,而這些數學思想方法又確定為了解、理解和會應用三個層次.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不僅應使受教育者能感悟到這些數學思想的存在和應用,更應該激發學生學習數學思想方法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能夠很好地把握“了解”“理解”和“會應用”的原則,就能使學生的學習更輕松活潑、松弛有度,更有利于身心健康.倘若把“了解”上升為“理解”,而“理解”拔高為“應掌握”,會使初次接觸數學思想方法就感到抽象難懂,高深莫測,動搖信心,從而產生負面影響.比如在人教版數學九年級上冊§24.2中,通過證明“在同一直線上的三點不能畫圓”引出的反證法,就屬于“了解”的層面,那么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牢牢把握住這個“度”,不能隨意拔高加深,否則效果將得不償失.
二、以“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導“方法”
在初中數學中,許多數學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兩者之間難以分割,它們既相輔相成,又相互蘊含,混成一體難以分割.方法較為具體,是實施有關思想的技術手段,而思想是屬于數學觀念范疇,比較抽象.比如解二元一次方程組中“消元”的思想,“代入”、“加減”是手段,都為“消元”服務,可簡單說成“代入”、“加減”是手段,“消元”是目的.因此,在課程教學中,加強學生對數學方法的了解、理解及掌握,是使數學思想與方法得以高度統一的得力手段.
三、利用課堂教學為載體,感悟、了解“思想”
由于初中學生數學知識比較貧乏,抽象思維能力也較為薄弱,不可能把數學思想和方法作為獨立的教學單元,而只能把數學課堂教學作為載體,把數學思想滲透到數學知識的教學中,使學生在具體的數學知識學習中感悟數學思想,在數學方法的掌握運用過程中,理解數學思想.在“有理數”中利用數軸研究有理數的有關概念和運算律,不等式與不等式組,與圓有關的位置等就體現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方程與實際問題的教學就能很好地體現數學建模的思想;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二次函數的教學給我們向學生灌輸函數觀念提供一個平臺等等.新編初中數學課本內容豐富多彩,它蘊含深刻,反映了許多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教學外,應當充分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注重對數學思想方法的培養,這對學生的數學思維的形成、數學素質的提高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通過范例和解題教學,體會數學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我們知道學習的目的在于應用,解數學題能檢驗掌握知識的程度,通過
解題更能體會到數學思想方法的作用.我們從具體數學問題和范例的教學中總結歸納解題方法,提煉和抽象成數學思想;在解題過程中充分發揮數學思想方法,對發現解題途徑的定向、聯想和轉化功能,起到觸類旁通;以數學思想觀點為指導,靈活運用數學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問題.因此,范例的選擇必須具有典型性、啟發性、創造性,能從中抽象出一般性和規律性,能展示數學思想和具有代表性的數學方法.另外,教師要善于誘導,進行解題反思,優化解題過程,總結解題經驗,提煉數學思想方法.
五、遵循學習規律,逐步滲透數學思想方法
我們知道,知識在于積累,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數學的學習,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也不例外.數學思想方法的形成與獲得(掌握)應按照啟發、吸收、消化和發展的認識規律進行教學和策劃,分階段、有步驟地貫徹實施,教師要認真鉆研教材,掌握教材的知識結構,善于發現教材與數學思想方法的結合點.比如,“數形結合”的思想在教材中的第七章“有理數”、第九章“不等式與不等式組”、第二十四章中的“與圓有關的位置關系”等都有滲透,貫穿整個初中階段學習,由感性到理性,逐漸由低級階段向高級階段發展.此種例子比比皆是,不勝枚舉.
學生對于數學思想方法的認識與形成需要一個較長的認知過程,既需要教材的滲透,也需要教師的點撥,最后還需要學生自身的感悟和理解.注重對學生進行數學思想的培養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關鍵,在平常數學教學中,如果能夠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這將有利于引導學生抓住數學的靈魂、掌握數學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