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科成
憂患意識是一種高尚的人格特征,體現的是一種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它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培養、熏陶和體驗.讓憂患意識從小就在學生心中烙下深深的印痕,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一、教師本身要認識增強憂患意識的意義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當代中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革.從國際上看,當今世界,不僅是全面開放性的世界,而且是復雜多變的世界.國際局勢的發展變化,使我們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機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新挑戰.從國內發展來看,當前,我國正在經歷著從傳統農業社會向現代工業社會、從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的雙重轉型.伴隨改革的深化和社會的發展,經濟社會結構的變動更加劇烈,各種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我國正處于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在這樣的國際國內環境中,要在歷史新起點上繼續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我們必須對前進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風險有足夠清醒的估計和準備.
的確,30年的改革開放,成績是突出的,成效是巨大的,但我們不能沉溺于所謂“盛世心態”,而淡薄了危機感和憂患意識.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突出的問題和困難.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城鄉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仍然不平衡;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加大;勞動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教育衛生、居民住房、安全生產、司法和社會治安等方面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黨內思想道德建設有待加強,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少數黨員干部作風不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比較突出,奢侈浪費、消極腐敗現象仍然比較嚴重等.現在,我們的中小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從小被父輩們寵著,被祖輩們慣著,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無憂無慮的生活;他們在學校沒有人生目標,沒有學習目的,沒有學習動力,不思進取,更不關心國家的前途命運;他們不知道創業、繼承、競爭、創新,更沒有危機感.在他們身上難以找到接班人、棟梁才的元素.對這些問題,我們教師要持之以恒地培養他們的憂患意識,使他們居安思危,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
歷史的經驗表明,形勢好的時候,發展順利的時候,憂患意識更容易淡薄,而危險恰恰容易在這個時候滋生,我們一定要高度注意這個問題.
二、教師在教學中要找準實施憂患意識滲透的切入點
1.在學習有關測量的內容時,筆者引入了國際標準話語權的內容:“三流企業賣產品,二流企業賣專利,一流企業賣標準”已成為我國大企業家們對技術標準的深刻詮釋.如今,我國越來越多的企業主動參與國家標準、國際標準的制定.越來越多的企業家已認識到:誰掌握了標準的制訂權,誰的技術就成為標準,誰就能夠有效掌握市場競爭的主動權,獲得最大的利益和生存空間,即“得標準者得市場”.
要掌握更多的國際標準話語權,重要的標志是承擔國際國內TC(專業技術委員會)、SC(分技術委員會)和WG(工作組)的工作機制.能不能成為國際標準化組織的常任理事國,核心的考核指標就是承擔TC、SC、WG10%的比例.有關人士介紹,目前美國是18%,英國是16.2%,德國13.4%,法國11.9%,日本6.5%,而我國只有1.7%.據國家標準委介紹,在現行的17000多項國際標準中,由中國起草被批準的只有20多項,加上現在由中國起草正在走審批程序的共計50多項,只占到3‰,差距顯而易見.因此,以農產品為例,一些發達國家一方面利用其技術優勢廣泛設置貿易壁壘,阻擋中國優勢農產品的出口;另一方面利用中國農業標準化水平相對較低的現狀,向中國大量出口農產品.目前,我國遇到的技術壁壘主要來自四方面:技術法規、標準繁多,要求高,修訂頻繁;對包裝、標簽以及勞工保護要求嚴格;“綠色壁壘”;極力控制參與國際標準的制定.
2.在學習機械效率、能量的轉化內容時,筆者要求學生了解:(1)當前我國的能源問題就是能源消耗的速度在加快,而能源儲備則不足,長此以往,可能出現供不應求的能源危機.造成這種狀況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長期以來我國對能源的低效率使用.我國8個主要高能耗行業的單位產品能耗平均比世界先進水平高47%,而這8個行業的能源消費占工業部門能源消費總量的73%.按此推算,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我國的工業部門每年多燒掉了約2.3億噸標準煤.目前,我國萬元GDP能耗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4倍,是日本的9.7倍;(2)有一組對比數據可以說明我國“能源荒”的原因所在.據統計,我國能源人均擁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1/2,天然氣資源僅為世界人均的6%,但單位產值能耗卻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倍.目前我國GDP只占全球總量的1/30,但消耗能源總量卻高于全球1/10.我國單位產值所耗能源是美國的4.3倍,德、法的8倍,日本、瑞士的11倍;(3)目前,美國裝機容量8億千瓦,但GDP是中國的10倍.到2020年,我國GDP預計相當于美國現在的一半,但新裝機容量要比美國現在裝機容量多5億千瓦.我國能源系數總效率僅約10%,不及發達國家的1/2,另外90%的能源在加工轉換、儲運和終端利用過程中損失和浪費了.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但萬元GDP能耗水平超過發達國家3~11倍,資源和環境的承載力已近極限.
以上是筆者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培養學生憂患意識的一些體會和做法.尚不成熟,只愿能為引玉之磚.憂患意識是一種在和平安寧的環境中產生的居安思危的意識,是對國家前途命運可能出現的危機狀況的預見.這是愛國憂民意識的體現,也是對國家、人民高度負責的態度.困難時期需要常懷憂患,和平時期更加需耍.
憂慮意識是一種財富,因為它會最大限度地激發我們的內在動力和潛在智慧.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憂患意識意在讓學生了解國情,增強責任心和使命感,并將其轉化為為中華之崛起而奮發學習的動力,具有極其重要的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