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民學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是讓學生獲得感性認識的基本手段,在物理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給學生以啟發,使其思維活躍,更利于學生形成物理概念,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學生能力的發展、技能的培養.因此,加強對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為了搞好物理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實驗操作和解題能力,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力培養:
一、培養學生實驗預習的習慣
實驗預習是實驗課的一部分,可通過學生自己預習和教師指導預習進行.通過預習,使學生對實驗目的、實驗過程、實驗儀器、使用方法、實驗注意事項等有一個清楚的了解,以便在實驗課上能夠順利地完成實驗,避免因實驗過程出現意外而耽誤教學時間,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一方面保證了實驗的成功進行,同時也很好地輔助了教學.因此,培養學生學會實驗預習,是順利完成實驗的基礎.
二、培養學生正確使用實驗儀器和測量物理量的能力
初中物理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較多.如電流表、電壓表的使用、溫度計的使用、學生天平的使用,都必須要求學生從理論和實踐上理解和掌握不同儀器各自的使用方法.這些問題,只有讓學生到實驗室去,親自動手,了解實驗儀器,才能很好地掌握.而物理量的測量是在正確使用實驗儀器的條件下進行的.要正確進行物理量的測量必須遵循實驗儀器對測量的要求.如長度的測量,除了正確使用刻度尺,還要做到貼、平、齊、視、估、補等要點.在電流的測量中,學生除了要掌握電流從“+”接線柱流進,從“-”接線柱流出外,還要理解和掌握三個接線柱,兩個量程,不同的接線柱對應不同量程的含義.因此培養學生對實驗儀器的正確使用和物理量的測量能力是初中物理實驗必不可少的.
三、培養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能力
觀察實驗現象是獲得實驗結論的重要途徑.俗話說“會看的看門道,不會看的看熱鬧”,說的就是要會觀察.實驗現象的觀察要符合目的性、整體性、理解性、選擇性、精確性和客觀性六個要求.要通過觀察實驗現象看到實驗本質.不同的實驗可以根據其實驗目的有不同的觀察側重點.如在探究“滑動變阻器改變電路中電流大小”的實驗中,學生往往被小燈泡忽亮忽暗的實驗現象所吸引,而忽略了造成這一現象的另一現象——滑片的移動和接線柱的連接方式.此時,教師就要適時加以指導,使學生明白小燈泡亮暗變化是由連入電路中電阻線長度的變化引起的,從而達到進行這一實驗的目的.由此可見,學生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能力是教師必須著力培養的.
四、培養學生處理和分析實驗數據的能力
可靠的實驗結論是在分析和處理實驗數據的基礎上得出的.合理設計記錄表格,及時記錄實驗數據,然后正確處理和分析數據,才能得出可靠的結論.如長度的測量、導體電阻的測量,為了減小誤差,可以采用多次測量求平均值的方法處理數據.在探究導體兩端電壓與電流的關系、探究彈簧的伸長與拉力的關系的實驗中,利用表格記錄分析就能很快得出電流跟電壓成正比,彈簧的伸長與拉力成正比的關系.究竟采用什么方法處理和分析數據,只有訓練有素,才能做到運用自如.
五、培養學生自主合作與創新的能力
自主創新是新課程理論對學生實驗的基本要求.實驗中不能忽視學生的合作,合作有益于實驗設計的改進,通過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學生的主體作用得以發揮.既能保證實驗的順利完成,又能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實驗中同時還要鼓勵學生交流與評估.從合作中學到的知識,會根植于他們的心中,其效果比教師的講授好得多,不同的實驗方法是培養學生求異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增設開放性實驗、探究性實驗、學生分組實驗,鼓勵學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實驗步驟和實驗方法進行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如在特殊長度測量中,可以指導學生用化曲為直的方法,也可以用平移的方法等測出特殊物體的長度.在探究浮力大小的實驗中,可以用日常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做實驗,讓學生自選器材或自制器具.教師要善于利用物理與生活的緊密聯系,鼓勵學生利用身邊的物品進行物理模型小制作、小發明,創設實驗情境,調動和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創新精神.
學生物理實驗能力的培養是學好物理的關鍵,教師必須給予持之以恒的訓練,這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必須做到的,否則物理實驗教學就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