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婷婷
摘要:我國的相當一部分企業缺乏核心競爭力,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從討論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的影響因素出發,從不同的方面分析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的阻礙因素,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企業;自主創新;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27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8-0043-02
自主創新能力是國家競爭力的核心,也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當前,我國正處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關鍵時期,在這種情況下,加快企業自主創新的能力,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是提高國家競爭力的關鍵環節。
一、影響我國企業自主創新的原因分析
1我國企業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不突出
近百年的世界產業發展史表明,真正起巨大推動作用的技術幾乎都來自企業。據統計,當下世界科技研發投資的80%、技術創新的71%,技術轉讓的62%均由世界500強企業所創造和擁有。目前,我國的一些優秀企業,如海爾、長虹、科龍等,已經取得了很多令世人矚目的創新產出成果,這表明我國企業的創新能力已經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類似企業只是少數,在我國還有更多的企業創新產出狀況不佳。從總體上看,我國企業尚未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技術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還比較大。據統計,我國大中型工業企業研究開發經費占銷售額的比重只有0.76%,遠低于發達國家2.5%~4%的水平;有科技研發活動的企業僅為38.7%,設立研發機構的僅為23.7%。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的企業僅為萬分之三,98.6%的企業沒有申請專利。企業在技術創新活動中不能發揮主體作用,直接制約了我國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
2技術市場不健全、缺乏創新的社會氛圍
我國企業創新能力不強,沒有成為技術創新主體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場機制尚不健全,政策環境尚不完善,技術創新還沒有真正成為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內在需求,沒有成為企業獲得競爭優勢的主要途徑。另一方面,進行自主創新的風險很大,無法預期最終結果和收益,然而,在社會風氣下重染下,人們都普遍追求眼前利益,因而影視歌明星、體育明星受到追捧,一夜暴富者成為一些人心目中的英雄;在政界,官員們熱衷于搞政績工程,搞立竿見影的短平快項目;在科技界,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家受到尊重,各種科技人才類的精神獎勵大多數都是面向科研院所和高等學校的,而工程師的社會地位過低,對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的物質和精神激勵嚴重不足,等等,都影響到自主創新的文化氛圍。一些決心開展自主創新的企業缺乏社會的支持,一些自主品牌得不到社會的普遍認同。這樣的社會文化氛圍是不利于企業自主創新的,在這樣的社會中,自主創新是不會有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的。
3激勵制約機制不完善、高素質技術人才缺乏
目前,部分企業缺乏有效的激勵機制,也是妨礙企業自主創新活動的一個重要因素。因為技術研發與創新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直接影響當期的企業贏利狀況,許多決策者在發展創新戰略時都存在著保守心理,由于創新激勵機制不健全,加上研發成果的不確定性,導致企業投資者在投入資金時猶豫不決。當前,不論是國家還是企業,其激勵機制大都軟弱無力,其表現是獎勵的力度不夠,達不到應給予的激勵水平。特別是物質獎勵太少,不足以酬勞創新者所付出的智慧和勞動,起不到激勵的作用。企業家的長期化行為還缺乏有效激勵,企業家的創新意愿和創新動力明顯不足。
人才是研究開發活動的實際實施者,只有擁有了具備創造力的核心專門人才,企業才有開展自主創新的可能性。目前,創新人才尤其是專門創新人才的不足嚴重影響到企業的自主創新活動。部分企業與專業化創新人才合作不夠,在解決自主創新尤其是技術創新的某些關鍵問題時,缺少交叉學科、創新人才之間的協作,企業的重大創新課題也就不能及時攻克。
4企業自主創新相關的政策環境不完善
首先,我國政府科研投入中給予企業的份額十分有限,尚未體現出企業作為自主創新主體的位置。其次,我國現有的財稅體制不支持企業創新,企業的研發投資不能單獨列支而要作為資本性支出征稅,高技術智力密集型企業要給員工支付很多的工資,這些工資一部分要作為個人所得稅上繳。再次,我國現有的金融體制也不支持企業創新。企業的研發投資需要漫長的研發周期,投資巨大,風險性高,我國沒有形成良好的知識資本風險投資融資渠道,中小企業通過變成上市公司融資的審批十分有限,知識資本占多少股份也沒有明確的控制。導致企業自主創新步履維艱。
5產學研不溝通,技術創新服務體制不健全、服務能力有限
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除了依靠自身的技術學習與積累之外,一條重要途徑就是加強產學研合作。目前,我國企業與科研院所大多是以私人關系才合作,雙方之間就缺乏有效的體制對這種合作給予保障,企業、大學、科研機構之間沒有一個明確的渠道進行溝通,從而建立合作關系。最后導致科技成果轉化成產品的轉化率低,企業生產和投放市場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也難以及時反饋。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沒有反應實際市場的要求。
另外,雖然在政府不同部門的支持下,我國已經建立各級各類的為企業創新提供服務的社會機構,如生產力促進中心、創新服務中心、技術轉移中心、科技評估機構以及大量的咨詢公司、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資產評估事務所、情報信息服務機構,等等。但這些機構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與成功的經驗,服務能力有限,因此,無法滿足技術創新企業提出的專業化的需求。
二、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的途徑
1確立企業在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
工業化歷史進程表明,正是由于一大批企業在市場競爭的驅動下,通過不斷的技術創新活動,使科技進步成為經濟發展的內生要素,提高了所在國家經濟發展的效率。改善了資源、環境利用方式。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企業既是市場競爭的主體,也要成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建設創新型國家,關鍵是要強化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主體地位,明確企業的發展目標和措施,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大幅度提高國家自主創新能力。
2加強企業的資金和人才投入
沒有投入就不會有產出,充足的資金和人才投入是技術開發與創新成功的必要條件和保證。因此,對于我國大多數企業來講,要增強其自主創新能力,就必須加大資金和人才投入。企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努力:一是拓寬融資渠道,包括自籌、政府資助和商業貸款;二是合理分配資金;三是高校引進人才,或進行合作開發。
3政府要為企業自主創新提供支持和保障
政府應在建立和完善企業自主創新機制、促進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方面做更多的工作,這包括:(1)完善國有資產出資人到位的相關制度,促進企業技術創新工作;(2)強化戰略規劃管理,加強對企業科技工作的指導;(3)拓寬各種渠道,支持科研院所進入大型企業集團或與之開展各種形式的研發合作;(4)建立科技工作協調機制,為企業技術創新爭取良好的政策環境;(5)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建立企業自主創新的動力機制。
4加強企業與科研院所的合作
以地方政府的名義,通過建立產學研合作研究的基地,企業、院校、科研機構的合作就得以保障。可以進行一些帶有長期性的重大研究項目,也可以避免機會主義行為。允許有條件的企業建立博士后流動站。國外的經驗也表明,大企業的研究力量較強,如果建流動站,吸引一批博士后進去做研究,出了成果直接向企業報告,這對于研究人員了解市場需求和生產實踐、確立研究課題的有用性有直接好處。對企業而言,利益是更為直接的。企業更多還是投資和應用的主體,有靈活的機制,有強烈的市場意識,有可投入的資金,有應用新技術的欲望。這便為科研院所提供了用武之地。作為自主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科研院所在競爭前研究、共性技術研究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5建立有利于企業自主創新的文化氛圍,構建企業自主創新的激勵機制
在全社會形成尊重科學、尊重創新、敢于創新的良好的社會氛圍。提倡企業家精神,造成一種人人談創新,時時想創新,無處不創新的組織文化氛圍,培育有利于創新的企業文化。它能夠使全體員工為企業創新目標的實現而努力工作,并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能。
同時,企業內部要從改革分配制度人手,完善對技術創新人員的激勵機制,重點要做好研發人員的激勵。首先,要使激勵手段多樣化;其次,企業要建立公平公正的員工創新績效考核制度;另外,激勵需要本著實現雙方利益目標一致的原則。
三、結束語
提高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是增強國家自主創新能力的一項重要任務。每一個企業。都面臨著自主創新的挑戰與壓力。企業應該緊緊抓住本世紀頭20年這一重要戰略機遇期,迎接挑戰,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建設創新型行業。
[責任編輯馮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