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
摘要:2007年以來,物價上漲成為經濟生活中的焦點問題之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是不是該干預物價,應該如何干預,干預到什么程度被大家所關注。實踐證明,政府在宏觀調控市場物價方面能夠發揮較大的作用,針對市場物價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應適時出臺一些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引導市場物價走向良性循環的軌道。在市場調節功能尚未失靈的情況下,對于那些競爭性商品,政府應該慎重干預市場。
關鍵詞:物價;市場;宏觀調控
中圖分類號:F812.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08)08-0167-02
一、我國物價上漲的現狀
方便面漲價、豬肉漲價、快餐漲價……從2007年開始,物價瘋長的消息充斥于耳,老百姓是怨聲載道,小商小販借機哄抬價格,一些行業也是聯合出臺漲價的對策……物價上漲影響了從行業到企業、從企業到商家,從商家再到普通百姓的生活。2008年1月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7.1%,創11年以來新高。其中,城市上漲6.8%,農村上漲7.7%;食品價格上漲18.2%,非食品價格上漲1.5%;消費品價格上漲8.5%,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6%。從月環比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2007年12月上漲1.2%。
物價。不僅關系到市場秩序的穩定,關系到經濟的平穩發展,而且關系到普通百姓的切實利益,物價上漲可能引起多米諾骨牌效應。那么,對于此次物價上漲帶來的相關問題,如何解決?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是不是該干預物價,應該如何干預。干預到什么程度?
其實,對于市場的調控,我們從來都是依靠政府宏觀調控和市場自我調控,維護物價穩定就需要宏觀調控與市場結合,共同起作用。
二、面對漲價,政府應該有所為
實踐證明,政府在宏觀調控市場物價方面能夠發揮較大的作用。政府針對市場物價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應適時出臺一些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引導市場物價走向良性循環的軌道。
(一)政府應該明確對哪些情況進行干預
在我國目前情況下,有兩種情況政府必須進行價格調控:一種情況是壟斷。在我國,由于市場經濟發展程度的限制,壟斷和具有壟斷色彩的行業還廣泛存在,諸如具有自然壟斷性質的城市公用設施(交通、供水、供電、電信等);具有行政壟斷性質的行業(諸如油氣產業、銀行、保險等金融業);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部門(如教育、醫療等)。這些領域,必須進行政府定價或者政府價格管制。另一種情況是價格操控或合謀等破壞競爭的行為,如某些行業的生產商協商漲價、某些具有市場勢力的大企業的囤積行為、限制競爭者自行定價的市場行為等。
(二)政府如何進行干預
1從宏觀上,政府應出臺積極有效的宏觀調控措施,維護市場價格的穩定。如2007年,央行連續的出臺了六次加息政策,連續十次上調準備金率,同時,降低了利息稅的稅率,這樣的宏觀金融、稅收政策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遏制了經濟增長過熱的勢頭,對于維護宏觀經濟市場的平穩創造了良好的經濟、市場環境。
2要加強對市場物價的監控管理,整頓和規范市場價格秩序。要緊緊圍繞群眾關心的價格熱點問題,堅決查處各種亂收費、亂加價和價格欺詐、價格壟斷,以及哄抬物價、牟取暴利等價格違法行為,維持好市場價格秩序,確保價格運行正常,促進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而要做到這一點,根本上應當依賴于社會主義法制化進程。依法治國是我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我們要依法治國就是要建立健全各項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執法必嚴。對于市場經濟中出現的問題,物價、財政、工商、農業、質量監督、商務等部門要敢于痛下殺手,一經核實,將依法從快從重處理。如剛剛出臺的《反價格壟斷法》就不失為完善社會主義法制的一項重要立法。
3要善于研究物價的成因,做好政策引導扶持,政府可以通過價格機制引導廠商增加供給,彌補商品供應不足的缺口,最大限度地實現供需平衡。不應該通過單純壓低需求來適應低水平的供給,而是要通過更多機制的有效建立,增加中長期供給,提高整體供給水平,用更高的中長期供給水平來滿足正常增長的需求水平。要把短期的需求管理與中長期的供給管理結合起來,在不損害內需,特別是消費需求的情況下,保證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均衡發展。
4加強價格監測和預警工作。對糧油、肉禽蛋菜、醫療、教育等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和服務價格,以及煤炭、石油、鋼材等能源、原材料價格應繼續進行重點監測。加強對價格變動情況的分析,對可能引起市場價格異常波動的傾向性、苗頭性問題,及時進行預警、預報,做到見微知著,防患于未然。
5在物價普漲的情形下,政府的二次分配功能必須強化。要從整體上提高國民的收入和福利,以提高其應對物價上漲的能力。公共政策應更多地普惠民生,強化公共財政的社會保障功能。在價格總水平上漲的情況下,要充分強調政府扶助弱勢群體的責任。此次物價上漲主要是食品類價格上漲,對于不同人群帶來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對于高收入者來說,由于食品支出占其總支出的比例較小,對此次物價上漲不是很敏感。對低收入者來說,由于食品支出占其全部消費支出的比重較高,他們感覺到的物價上漲比CPI要大得多,并對他們的生活帶來了較大影響。政府要著手研究低收入居民的收入與價格指數掛鉤機制,及時掌握價格上漲對低收入居民生活的影響程度,適時啟動價格補貼機制,緩解價格上漲對低收入居民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保障低收入居民的基本生活。從現有的情況看,許多地方在對低收入人群實施生活補貼上缺乏必要的機制保證,建立動態的低收入人群消費價格指數監測,是必須的。
三、面對漲價,政府還要做到有所不為
當然,在市場失靈的條件下,行政權力對市場予以一定的干預不但正常,也有必要。按照經濟學的思想,市場經濟中實現資源配置的基礎是價格機制,政府干預則是對市場機制的有益補充,在市場機制不能有效發揮作用的場合,政府干預不可缺少;而在市場機制自身能夠有效發揮作用的場合,政府就不需要干預。而且即使干預,其前提必須要有對市場規律、對市場狀況與趨勢的準確認識與把握。如此也才能擺正權力與市場的關系。
我國經過多年的市場經濟改革和建設,民眾基本生活必需品已經成為充分競爭的市場。在這樣的領域,應該讓市場之手發揮充分作用,把定價權交給市場,徹底由供求關系決定價格漲跌,以充分競爭形成均衡價格。非萬不得已(如戰爭、大的自然災害等),國家盡量要避免用行政之手來控制自由競爭領域的物價。否則,在市場并未失靈的情況下,政府的無端介入對于市場機制無疑是極深的傷害。政府對于微觀市場的過多介入,不僅不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要求,倉促的政府介入,反而可能弄巧成拙。所以,政府應該尊重市場規律,充分發揮這只“無形的手”的調節作用。
此次物價波動中大多數政府機構的作為是中規中矩的,甚至是出色的。譬如,嚴格控制公共產品和壟斷行業的漲價行為,對妨礙競爭、價格卡特爾等市場行為嚴格監督,及時糾正(以公開批評和制止方便面行業集體漲價為代表)。不過,也有一些政府機構,缺乏對市場經濟下政府行為準則的認識,企望靠政府的行政手段穩定物價甚至制定價格,其結果很可能是好心辦壞事,即使能在短時間內控制住物價水平,也將危害價格對生產的指導作用,妨礙經濟的健康發展。
例如,蘭州市物價部門規定:凡蘭州市普通級牛肉面館,大碗牛肉面售價不得超過2.5元,小碗與大碗差價為0.2元。違規者將嚴厲查處。事實證明,這種干預所導致的結局是相反的。蘭州牛肉面漲價,是在牛肉、清油以及調味品等原料價格大幅上漲所導致的,如果不漲價,牛肉面館就難以為繼。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政府對牛肉面進行限價,同時也應該對牛肉、清油以及調味品等原料進行限價,否則,限價令早晚會成為廢紙一張。但這樣一來,政府干預就可能陷入一種永遠走不出去的困局,最終導致市場調節機制出現紊亂。因此,在市場調節功能尚未失靈的情況下,對于那些競爭性商品,政府應該慎重干預市場。
[責任編輯杜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