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道榮
媽媽總是比爸爸好說話,從小到大,他的要求在媽媽那兒很少被拒絕。也許是媽媽不會拒絕,可是,認真回味,他發現,媽媽這輩子,其實說過很多“不”字。
媽媽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我不累”。每天下班一回家,媽媽就擼起袖子,忙著做晚飯。從單位回到家,媽媽不過是從一個戰場轉移到另一個戰場。一家人旅游歸來,進了家門,一個個累得散了架似的,癱倒在沙發上,只有媽媽一放下行李就開始拾掇衛生,忙著燒水做飯。媽媽就像個陀螺,一刻不停地旋轉著,忙碌著,她總是說,我不累。
奶奶病倒了,媽媽在病榻邊守了整整三天三夜。爸爸要換她,讓她回家休息,她堅決不肯離開,說:“我不困。”縫補衣服時,天黑眼花,一針扎進了指甲縫里,流出血來,媽媽連眉頭都不皺一下,“我不疼。”路遇險情,媽媽像母雞一樣,張開雙臂,將他緊緊摟在懷里,說:“我不怕。”
他小的時候很調皮,經常闖禍,媽媽到處向人家賠罪,“都是我不好,沒有管好孩子。”長大了,要出遠門,媽媽反復叮嚀:“媽媽不在身邊,一定要照顧好自己。天冷了,不要忘記添衣服;你的胃不好,不要吃涼東西;晚上不要熬夜……”他結婚了,媽媽喜極而泣,哭得跟個淚人似的。他答應媽媽,每隔一段時間就回家看她。媽媽破涕為笑,“不準討了老婆忘了娘。”一手拉著兒子,一手拉著兒媳婦,又加了一句,“娘更不準你欺負媳婦。”孫子出世了,剛剛退休的媽媽又趕來上崗,說:“為了這個家,我永遠不下崗。”
媽媽老了,說的“不”字也越來越多。打電話回去,電話那頭,媽媽永遠是同樣一句話,“我和你爸爸身體很好,你們安心工作,不要擔心我們。”每次寄錢回去,媽媽都會立即打電話來,“我們不缺錢,你們要買房子,買車,錢緊。聽話,今后不要寄錢回來了。”春節回家,為媽媽買了一些滋補品,媽媽不高興了,“買這些東西干什么,不要瞎糟蹋錢,你們常回來看看我們,比什么東西都滋補。”
媽媽病了,去醫院的路上,媽媽忽然怯怯地說:“孩子,去醫院要不要打針啊?要不要抽血啊?我怕疼。”聲音細得像一根針落在地上。一直不怕疼、一直沒喊過疼的媽媽,突然像個孩子,白發下面,是布滿皺紋和驚慌、恐懼的臉。他雙手攙著媽媽,安慰她:“媽,不怕,我們會一直陪著你。”
手術室前,躺在推車上的媽媽,一只手緊緊握著他的手,久久不肯松開,“孩子,不要把媽媽一個人丟在醫院,媽害怕啊。”
他雙手摩挲著媽媽的手,那雙手曾經那么豐潤,那么漂亮,現在,卻像風干的蠟燭,殘留著最后一點兒生命的熱量。媽媽被推進手術室,他告訴自己,不!不要哭!當手術室的門合上,他再也控制不住,淚流滿面。
“不要離開我們,永遠也不要離開我們!”他在心中默默呼喚著……
(雅心摘自《揚子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