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前

華爾街金融危機如狂風暴雨般掃蕩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史無前例的救市舉措之下,全球經濟依然不能避免衰退的命運。
美國西海岸常常會遭遇颶風襲擊,颶風所到之處皆是一片狼籍,損失慘重。隨著次貸危機愈演愈烈,美國華爾街掀起了一股金融颶風,將全球卷入一場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之中。
2008年9月15日,就在美國政府剛剛出手救助“兩房”沒幾天,全美第四大投資銀行雷曼兄弟公司向法院遞交破產保護申請,與此同時,全美第三大投行美林證券被美洲銀行低價收購,美國國際集團(AIG)也因急需巨額融資被美國政府接管。發生的這一系列事件震動了全球金融市場,顯然一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已經爆發。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說,美國正遭遇“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帶來的沖擊如狂風暴雨般掃蕩著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
華爾街,不僅是國際金融中心的象征,更是世界財富的聚集地。這里有全世界最大的金融機構,有最富活力的創新產品。這些金融機構的觸角伸向世界各個角落。然而近兩年來,次貸危機讓“活躍”過度的華爾街品嘗到了苦澀。在金融風暴持續肆虐下,一向在華爾街及全球金融市場呼風喚雨的五大投資銀行幾乎全軍覆沒,而其他商業銀行和金融機構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嚴峻考驗。華爾街仿佛在一夜之間倒退了79年,回到了上世紀最大金融危機爆發時的1929年。
行政接管“兩房”。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美國住房抵押貸款的主要資金來源,所經手住房抵押貸款總額約為5萬億美元,幾乎占美國住房抵押貸款總額一半。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后,兩家公司過去一年來股價慘跌,融資成本不斷上升,一度瀕臨破產境地。在這種情況下,2008年9月7日,房利美和房地美被其監管機構美國聯邦住房金融局(FHFA)接管。
五大投行全軍覆沒。投資銀行是這次美國次貸危機的始作俑者,也是在這次危機中沖擊最大的行業。全美第五大投行貝爾斯登是這次危機中第一個倒下的投行。9月15日,由于不能找到合適的買家,全美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申請破產保護,而全美第三大投行美林證券在美聯儲的壓力下被迫同意以約50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美洲銀行。9月21日,美聯儲宣布,批準高盛集團和摩根士丹利成為銀行控股公司的申請。至此,美國最大的5家獨立投行全部消失。
美國國際集團(AIG)被行政接管。AIG是美國最大的保險公司,它在信貸違約掉期等業務上累計虧損高達250億美元,在其他業務上累計虧損也達到150億美元。9月16日,美聯儲宣布,授權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向陷于破產邊緣的美AIG提供850億美元緊急貸款。貸款將以AIG的全部資產為抵押。作為提供貸款的條件,美國政府將持有AIG79.9%的股份,并有權否決普通股和優先股股東的派息收益。
大型儲蓄機構出現倒閉。9月25日,全美最大的儲蓄及貸款銀行華盛頓互惠公司被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查封接管,成為美國有史以來倒閉的最大規模銀行。在聯邦存款保險機構安排下,摩根大通以19億美金收購該行大部分資產。與此同時,第六大銀行美聯銀行出現巨額虧損面臨困境,目前已經與花旗集團等多家銀行展開收購談判。
華爾街是美國的金融中心,也是世界的金融中心。在經濟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華爾街的金融風暴必然會引起全球金融動蕩。受華爾街金融風暴的影響,全球金融系統爆發危機,股市一瀉千里,損失慘重。2008年10月的第二個星期,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一周的跌幅達到18%,創下了其112年歷史中單周最大跌幅的記錄。與此同時,歐洲股市也一路下跌,亞洲股市持續重挫。截至10月14日,今年以來美國股指跌幅已達45%,而日本的跌幅達到了35%。如果將歐洲、新興市場和金融機構的損失也包括在內,2008年全球金融資產損失已經達27萬億美元。
史無前例的救市措施
面對這場百年一遇的金融風暴,各國政府紛紛出臺金融救援方案,全球聯手對抗自1929年以來最嚴重的金融危機。美國總統布什表示,在當前危機動搖國民對金融系統信心的形勢下,他將采取任何必要的措施來穩定市場狀況。美聯儲、歐洲央行、英國央行以及全球其他多家央行宣布,將聯合出臺措施幫助穩定金融市場。這次全球金融救市措施從動用資金的規模、運用的手段以及參與的國家數量都是史無前例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形勢繼續惡化,全球的救市措施可能還將會繼續升級,救市手段可能會更多。截至目前,世界各國政府、央行和監管部門已采取的救市措施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是注資增加市場的流動性。在10月3日美國國會通過7000億美元金融援救計劃之后,美聯儲表示將繼續加大救市的力度,增加向市場的注資,預計這將使美聯儲注資總規模在年底前增加到9000億美元。歐洲央行在9月15日股市大跌的當天以及第二天,分別向商業銀行注資300億、700億歐元。10月9日,歐洲央行宣布,將以隔夜基金的形式再度向金融系統注入創紀錄的1000億美元流動性。為控制金融市場的動蕩局面,日本央行也加大對金融市場的注資力度,截止到10月6日,日本銀行已連續14個工作日向市場緊急注資超過26.1萬億日元。10月13日,美聯儲聯合歐洲和日本等五大央行新推“無限額”注資計劃。金融機構只要提供正當的抵押品,將可無限額地從央行拍得美元資金。
二是放松貨幣政策統一降息。10月8日,美聯儲、歐洲央行和其他四家央行進行史無前例緊急協同降息,以緩解金融危機對經濟的影響。美聯儲宣布降息50個基點至1.5%,歐洲央行、英國央行、加拿大央行、瑞典央行和瑞士央行也紛紛降息。與此同時,中國人民銀行也宣布從10月9日起下調一年期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0.27個百分點,并宣布暫停征收利息稅,同時決定,從10月15日起下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日本銀行宣布繼續將銀行間的無擔保隔夜拆借利率維持在0.5%的水平不變。
三是實行金融機構國有化。為防止金融機構破產引發的一系列問題,各國政府對問題金融機構采取了注資收購或行政托管的措施。美國政府已宣布,將拿出2500億美元向包括花旗銀行、美洲銀行在內的9家主要銀行注資。英國政府也宣布將直接向包括渣打銀行和匯豐控股在內的該國最大的8家銀行注資。截至目前,美國已先后國有化了“兩房”及AIG,英國國有化了北巖銀行、布拉德福-賓利銀行,德國國有化了第二大商業地產貸款機構,荷蘭國有化了富通銀行在荷業務,烏克蘭臨時接管了第六大銀行烏工業投資銀行。與此同時,德國、澳大利亞、愛爾蘭、希臘等一些國家還提出對個人銀行存款提供不限額的擔保。
四是限制賣空或暫停交易。9月18日,美國政府推出了限制證券市場“裸賣空”的新規定,對裸賣空者實行“零容忍政策”。之后,法、英、德、荷蘭、愛爾蘭、澳大利亞、瑞士等國的政府和監管部門也相繼跟進禁止沽空。為防止證券市場的劇烈動蕩,一些國家政府或監管部門還采取了暫停交易的措施。截至目前,至少有7個國家暫停交易,其中包括俄羅斯、巴西、冰島、日本、韓國、印尼、泰國等。俄聯邦金融市場局對股市漲跌停做出最新規定:一旦股指漲跌幅達到百分之五,市場將暫停交易一小時;股指漲跌幅達到百分之十以上將全天停止交易。
全球經濟衰退難以避免
據統計,自2007年年初以來,全球金融機構已經宣布的與次貸相關的虧損和資產減計已經達到了5000億美元,過去一年全球股市因信貸市場崩潰所蒸發的市值高達11萬億美元,而今年截至目前已經損失高達27萬億美元。金融市場如此巨大的動蕩必然會向實體經濟蔓延,導致全球經濟出現下滑甚至衰退。美國及其他西方國家的救市措施雖然可以減少一些損失,但無法挽救整個金融體系的崩潰,也無法阻止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在全球金融危機影響下,國際金融界正醞釀著一次新的洗牌,世界經濟也將面臨一次巨大的挑戰。未來兩到三年,全球經濟形勢不容樂觀。

隨著宣布倒閉和破產的金融機構增加,各國央行紛紛為銀行和其它金融機構注資,美國政府近期可能動用7000億美元擬購金融機構按揭壞賬。當全球商業機構面臨信譽喪失、信用不足,信貸緊縮的尷尬境地時,投資者的擠兌和全球金融風暴的席卷足以沖垮整個資金鏈條。金融危機將向實體經濟傳導,實體經濟將受到損害。次貸危機爆發以來,信用緊縮已經危及世界各國經濟。今年除美國二季度消費有所增長外,其它數據均顯示美、日、歐投資和消費已經處于下滑趨勢中。隨著危機的惡化,美、日、歐的投資和消費將加速下滑,美、日、歐經濟出現衰退將不可避免。
由于新興經濟體對發達國家較強的經濟依賴和金融資本的動蕩席卷,新興經濟體將成為本次金融風暴的另一大受害者。金融危機一旦引致實體經濟出現問題,就可能會影響到世界貿易。目前世界貿易主要由美國、歐洲帶動,美歐貿易進口額的下降,對新興市場國家將產生影響。新興經濟體經濟面臨減速甚至衰退的風險。隨著全球信貸緊縮,新興市場國家的融資將越來越難,成本將越來越高。由于銀行業在經濟中所占比重過大,金融危機已對冰島經濟形成嚴重沖擊,冰島成了第一個瀕臨“破產”的國家。在金融危機影響下,亞洲新興經濟體韓國的外債規模兩年內增加了兩倍多,在外資撤出的情況下,韓國將面臨更大壓力。
美國及歐洲國家政府救市和央行注資及放松貨幣政策,將產生更多的流動性。形勢的惡化使美元企圖走強的想法無法實現,美元將持續貶值;大宗商品價格有可能被再次推高,在救市政策導致過多的流動性推動下,此次危機將可能導致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并存的結局。全球資金尋找避險渠道和美元貶值將可能再次推高黃金及大宗商品價格。當全球資本紛紛拋棄面臨貶值的金融資產時,黃金及大宗商品將成為更好的避險工具,價格出現反轉。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在全球經濟衰退的背景下將再次點燃通脹升溫的預期,全球金融風暴將演繹成經濟衰退和通貨膨脹并存的“滯脹”局面,各國政策當局將應對更加復雜的局面。
對我國的影響將逐漸顯現
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中國經濟實力顯著增強,金融體系不斷健全。由于中國金融開放程度并不大,雖然也有一些對外投資遭受了一定的損失,整體而言,這次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直接影響并不大。但是,對正在逐漸融入全球經濟金融體系的中國,這次百年不遇的全球金融危機也必將會對我國的實體經濟本身以及人們的心理和信心產生一定的影響。對此,我們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適時調整我們的宏觀經濟政策,保證中國經濟能夠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首先,中國在這次危機中產生了一定的直接損失。我國是美國資產最大的持有者,資產額高達1.8萬億美元,是美國金融市場最大的支撐。根據美國提供的資料,我國購買美國的國債大約有5000億美元,占我國外匯儲備的30%左右。此外,我國的一些金融機構還購買了美國公司的債券。在美國一些金融機構破產的情況下,一些機構的投資將面臨損失。根據各家公布的數字,包括中國銀行、招商銀行在內的我國多家金融機構購買了雷曼兄弟7.5億美元的債券,雷曼兄弟破產將直接導致這些機構因持有其債券而蒙受經濟損失。另據報道,中國投資公司投資的一個54億美元貨幣基金,因投資了雷曼兄弟的債券成為美國第一個虧損的貨幣型基金,正面臨清盤的風險。此次金融危機還重創了我國剛剛起步的QDII。在全球資本市場動蕩的影響下,QDII大多損失慘重,有些QDII產品已經損失近70%。
其次,全球經濟衰退對我國出口有一定的影響。出口是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推動因素,近年來進出口總值已經超過GDP的60%。在美國國民借錢消費模式終結的情況下,“中國制造”隨之受到影響。可以預料的是,我國宏觀經濟的外部環境將由于此次席卷華爾街的金融風暴而更顯嚴峻。美國經濟在未來幾年內將面臨下滑甚至衰退的風險,從而導致其國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欲望繼續降低。最新的美國經濟數據并不樂觀,9月份失業率高達6.1%,商品零售額大幅下跌1.2%,為三年來最高跌幅,遠超此前預計的0.7%。歐元區經濟數據也在惡化,失業率增至7.5%,英國9月份失業率2.9%,連續第八個月攀升。美歐是中國的重要商品出口地,美歐消費能力的降低,必將影響中國的出口。出口下降在程度上會影響中國經濟的增速,但13億人口的國內市場前景廣闊。我們應將擴大內需作為經濟政策的著力點、出發點,促進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再次,這次金融危機對我國金融市場信心有負面影響。面對全球金融風暴,溫家寶總理曾說“信心比黃金和貨幣更重要”。信心是金融市場的基礎,恐慌會使金融危機加劇。美國次貸危機延續不斷,帶給金融機構的損失和震動相當大。華爾街五大投行擁有強大的投資和研究團隊,資產超過數千億美元,信息資源也極為豐富,這樣大型的投行也紛紛倒閉,說明了此次危機的嚴重性。隨著我國金融市場的對外開放和與國際接軌,人們很自然地要關注全球金融市場的信息,并以此為依據判斷我國金融市場的走勢。在這次危機爆發之前,中國股市和樓市已經開始進入下行通道。這次金融危機對我們最大的影響可能是對金融市場信心的影響。此外,由房價下跌導致的次貸危機無疑也將打擊中國房地產市場的信心。房地產與銀行信貸、居民家庭等聯系緊密,一旦房地產出事,很可能會滲透到經濟各個角落,影響今后中國經濟走勢和金融市場走勢。
最后,全球各國救市措施所導致的流動性過剩對中國有著中長期影響。從短期看,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后,國外金融機構面臨流動性問題,有些機構將收回在中國的投資,一些熱錢將撤出中國市場。中國股票市場和房地產市場已經出現下跌態勢,外資的出逃將會進一步加劇中國資產價格短期內的下跌。同樣由于受到流動性緊縮的影響,在全球經濟面臨衰退的情況下,短期內,石油、糧食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將有所回落。但從長期看,美國歐洲等國向市場注資和放松貨幣政策,必將導致美元繼續泛濫,導致全球流動性過剩加劇,而這對商品市場而言將是實質的利好。據不完全統計,截至10月15日,全球投入救市金額近3萬億美元。在全球經濟不景氣,股票市場無利可圖的情況下,這些資金很可能將重新進入大宗商品市場,推高石油、糧食等大宗商品的價格,造成商品價格上漲的壓力,從而推動中國物價上升,加劇中國輸入性通貨膨脹。與此同時,這些過剩的流動性還會重新進入中國,推高中國資產的價格。對此我們應有所準備和防范。
(作者為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中國建銀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政策研究室高級經理,中投證券監事,中國投資學會理事)
編輯:邱玉琴omnicourage@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