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兆東

他喜歡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想了解地震活動,那么你就去研究地震,而不要去研究震動。”
在如何運行美聯儲上,伯南克也表現出一定的書生氣。通過賦予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成員們更多的發言權,他在制定利率政策上顯得更加民主化。
—選自羅格·洛文斯坦對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的專訪
他學術經驗豐富;他在經濟大蕭條與通貨緊縮方面堪稱大師,被譽為“美國金融危機救市三劍客之一”。
危機往往能造就傳奇人物。
一場起源于美國次級債問題的次貸危機僅僅一年多時間,就已經從次貸危機演變成美國金融危機、全球金融危機……在這個人心惶惶、彌漫著大蕭條的悲觀論調的時刻,美聯儲主席的一言一行毫無疑問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更何況,本·伯南克(Ben Bernanke)這樣一個對“大蕭條”頗有研究的美聯儲主席。
盡管在進入美聯儲之前,伯南克曾被譽為“神童”,是個造詣深厚的經濟學家,但他能否力挽狂瀾,在次貸危機中書寫傳奇,人們當前還只能拭目以待。如果他真能做到這一步,那么,他的歷史成就將可能超越格林斯潘,成為美國歷史上的“世紀人物”。
逃不過的“宿命”?
“就是要稍微有點兒顛覆性”。伯南克剛剛就任美聯儲Fed理事時,曾在一次演講中開了個玩笑,暗示美聯儲能夠從其他國家央行的運作中借鑒的一點。3年之后,這位曾經提倡顛覆傳統觀念的人執掌了美聯儲大權。
2006年2月初,時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伯南克,正式接替1月31日屆滿離任的格林斯潘,成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他是美聯儲1913年成立以來的第14位主席,任期為4年。是年3月28日,在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FOMC的會議上,伯南克上任以來首次發表觀點。他認為,在溝通的透明度和清晰度方面,應該向國外(中央銀行)學些什么。以往,這樣的言辭簡直是不可想象的,當時的人們普遍認為,央行通過保密能夠產生更大的影響力,令市場感到措手不及,并引發證券價格的急劇波動。然而,這一次,本·伯南克使得人們對貨幣政策的看法發生了轉變。
執掌貨幣大權后,伯南克先是重復格林斯潘的加息招式,“虛晃一槍”三度升息。但不久,也就是2007年初,次貸產品導致的危機跡象一暴露,伯南克迅速殺了個回馬槍,掉轉矛頭開始了降息之招,以此破解次貸迷陣。
2007年,對于中國的金融界來說,對伯南克的深入關注,除了伴隨美國次貸危機的不斷演化,還有一本著作《大蕭條》,這是伯南克在《通貨膨脹目標制》之后的又一重要學術著作,該書通過對大蕭條這一經濟史上的重大事件的深入研究,把總體分析和結構分析、宏觀分析和微觀分析有機地結合起來,闡述了解釋大蕭條成因和機制的思路。
也許這就是宿命。對于伯南克來說,大蕭條時期或是他學習技藝的獨一無二的實驗室,如今,這場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機就像一個動態“實驗室”,而他正站在這個實驗室的中央。媒體此刻都不約而同地想到伯南克喜歡的一句話,“如果你想了解地震活動,那么你就去研究地震,而不要去研究震動。”
這個以“學術派”形象示人的溫文爾雅的經濟學教授,接下來必須面對的,將是一場有史以來最為深刻的“金融危機”的挑戰。人們心中的疑問就像羅格·洛文斯坦對本·伯南克進行了三次專訪后所寫的那樣,他能阻止大蕭條嗎?
我們可不可以假定,事實上,作為危機處置大俠的伯南克,在進入“次貸危機迷陣”前,這位現任美聯儲主席已經做好了準備?

天才般的學術敏感
1953年12月13日,伯南克出生于美國佐治亞州的奧古斯塔,在南卡羅來納州一個名叫狄龍的小村子長大,父親是當地的藥劑師。小時候的伯南克就表現出了智力方面的潛質,大學入學考試成績達到1590分,離滿分僅差10分。
1975年,伯南克在哈佛大學獲得經濟學最優等成績,并于1979年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獲得博士學位。在攻讀博士學位時,伯南克對兩件事最感興趣:一是美國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二是波士頓紅襪棒球隊。
“進入麻省理工后的第一個秋季,我逃了許多堂課,就為了看棒球聯賽。”伯南克回憶起那一年,波士頓紅襪隊輸掉了比賽,至今仍令他傷心。差不多同一時期,他開始因為對美國經濟大蕭條的濃厚興趣而潛心思考和研究起大蕭條的原因,并開始長期關注通貨緊縮對經濟所構成的威脅。
完成學業后,伯南克以教師的身份繼續從事學術工作。1979-1983年,擔任斯坦福大學研究生院經濟學助理教授;1983-1985年,擔任斯坦福大學研究生院經濟學副教授。這一期間,他發表了一篇影響深遠的論文,論文分析了20世紀30年代美國經濟發展停滯的根源所在。他所關注的重點并非美聯儲允許貨幣供應下降而造成的損害,而是轉移至美金融系統失靈的問題上。
1985年,伯南克轉到普林斯頓大學任經濟和政治事務教授;在從事教學活動期間,伯南克還是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訪問教授(1989-1990),紐約大學經濟學訪問教授(1993年)。1996-2002年,伯南克在出任普林斯頓大學經濟系主任期間,除在學術方面頗有建樹外,在協調人際關系方面也顯露了天賦。他從不認為自己比同事們更聰明或者職權更大,而是習慣于傾聽不同的聲音。他也從不參與政治紛爭。
2002年8月5日,伯南克進入美聯儲,作為決策委員會的候選成員,并于2003 年11月14日被推選為美聯儲正式委員。2005年6月,伯南克擔任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不過,早在正式進入美聯儲之前,伯南克就已經擔任過一些美聯儲的職務,1987年至1996年間,他先后是費拉德爾菲亞聯邦儲備銀行、波士頓聯邦儲備銀行和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訪問學者。1990-2002年間,他還是紐約聯邦儲備銀行學術顧問小組的成員。2002年,伯南克被布什選為美聯儲理事。
新論迭出的美聯儲理事
即便是棄教從政,在美聯儲里,伯南克也并不像個體制內的政治決策者,更多時候他還是保持著自己的學者風范。他的腦子里總是有諸多新想法,就像一個“個人創意工廠”,對于那些早已習慣了美聯儲高度謹慎行事風格的銀行家和投資者來說,他獨立、活躍的自由思想方式很受歡迎。
“我認為,我的很大一部分貢獻,是我作為一名學術界人士、一名智囊人員所做出的。美聯儲里沒有人試圖來協調我的觀點,也沒有人叫我閉嘴。”2004年,伯南克在一次采訪中間接地評價了美聯儲此時表現出的寬容。
在學界、政界以及世界金融市場中,從來都不乏有關伯南克的獨立、新銳思想的經典故事:
2002年冬,美國經濟界開始擔憂通貨膨脹的危險,他出面暗示,美聯儲可能采用包括印發更多貨幣等非常規措施,來制止通貨膨脹的出現。這一關于非常規貨幣政策的暗示,立即引起了金融市場的高度關注。
2005年初,伯南克拋出“世界正在遭受儲蓄過剩煎熬”的新論。他指出,美國的經常性賬目逆差并不是美國人肆意揮霍消費的惡果,而是世界其他地區國家過分節儉的結果。這一新論一度成為當年經濟界的爭論焦點。
當然,人們印象最為深刻的,還應屬伯南克在美聯儲中支持設立通貨膨脹目標的堅定立場,在這一點上,他和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意見相反,他也因此而更加出名。伯南克有一個雅號叫“印刷報紙的本”,即起源于他與格林斯潘在通貨膨脹問題上的分歧。公眾賜予伯南克這個雅號是基于他的一個觀點:如果有需要,就可以通過大量印刷鈔票的方法來增加流動性。但伯南克認為這個雅號曲解了他的本意,其實他主張應設定一個明確的通脹目標,即要在一定時期內使通脹率保持在某個特定水平。他認為,這樣做既可以引導市場對通貨膨脹的預期,也有助于美聯儲提高其價格穩定目標的可信度。成為美聯儲主席的候選人之后,他的這一立場更是常常掛在人們嘴邊,每每被拿來與格老的“老調”相比較。
童真、嚴謹于一體的本
“善于自我克制又沉默寡言,是深具團隊精神、潛心工作與公開發言謹慎的典范”。
“其為人的正直和高度的經濟專業素養,都令人感到印象深刻”。
從公眾到白宮,對伯南克的評價無一不談及正直、嚴謹。實際上,這位一絲不茍的經濟學家偶爾也會大發童真。2007年的一天,布什開玩笑提起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參加會議的伯南克穿黑西裝時居然穿著不配套的棕色襪子。結果就在第二天,又有一個布什出席的會議,伯南克提前來到了會議室,他向其他的與會者每人發了一雙棕色的襪子。當布什到會時,發現會議室里所有人都穿著棕色的襪子。
當然,作為一個經濟學家、“央行行長”,人們更在乎他是否具有敏銳的洞察力、預見力和決策力與駕馭力。2007年4月,伯南克與他人合著的《宏觀經濟學》在中國被翻譯出版時,中國讀者看到這樣的評價和期待:
“他習慣運用其學術背景和對最新數據的縝密分析來解決當下的經濟問題,然后用非專業人士也能理解的語言讓人們了解他的想法,把復雜的經濟問題講得通俗易懂、直截了當。”
“伯南克自2006年2月擔任美聯儲主席以來,在貨幣政策方面比較側重于通貨膨脹率的目標控制,其民主、溫和的工作作風已經得到了經濟界的普遍歡迎。相信伯南克憑借其深厚的經濟學造詣,再輔以溫和的作風、靈活的外交手腕,一定能為高度全球化的美國經濟把好關。”
固然,嚴謹不等于正確。2007年5月17日,伯南克剛剛說過“次貸市場不會對其他經濟領域或整個金融體系造成嚴重影響”。三個月后,次貸危機就全面爆發,世界各大金融市場無一幸免。2007年的美國《商業周刊》毫不客氣地把伯南克的這句大話列為當年“十大最失敗預言”之一。
媒體認為,與他的前任格林斯潘含糊其辭的“格式風格”講話相比,伯南克太老實了,才會犯這種低級錯誤,同時也能看出他有一個正直的性格。好在此后,隨著次貸危機的愈演愈烈,伯南克的果決充分顯現出來,而他與財政部長保爾森的配合也日益加強。正是在兩個人的默契合作下,美國金融市場開始了一場“世紀洗牌”。
朝著目標前行
為了布什政府的救市計劃能夠順利獲得通過,伯南克兩上國會山作證。對于外界指責保爾森有華爾街利益輸送之嫌,伯南克則坦然對答,他與華爾街沒有任何關系,但他要講的是:如果該計劃不能盡快通過,美國經濟將陷入衰退。
伯南克正努力在通貨膨脹上行和經濟衰退兩大風險夾擊下,小心應對。對于當前高度敏感的市場來說,伯南克深知他的每一招都至關重要,如一招不慎,其帶來的影響將可能是災難性的。
實際上,在解決美國通貨緊縮問題上,伯南克在業界早就獲得了極大的知名度,2002-2003年他極力鼓吹降息,結果導致美國聯邦基金利率下降到45年來的最低點1%。對于石油價格上升,伯南克認為,石油和其它常規能源供應吃緊且存在著不確定性因素,而全球經濟的快速擴張帶來需求的增長,因而,能源消費者可能在今后幾年內感受到沉重的壓力。雖然從長期來講,能源價格的上漲有可能致使經濟增長放緩,但已然居高不下的油價不大可能進一步大幅上漲,因此油價對經濟的長期影響應該在可控制范圍內。
關于美國的“雙赤字”問題,伯南克認為,美國外債膨脹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市場國家經常項目的實質性轉變,這種轉變將這些國家從國際資本市場上的借款者變成凈放款者。窮國的錢對美國經常項目赤字起到了推波助瀾。
對于全球儲蓄過剩與房地產泡沫,伯南克指出,在經歷低迷后的世界經濟復蘇后,企業投資欲望低迷,而大量的金融資產在國際上到處尋找投資目標,美國乃至多國股市的崩盤仍使不少資金持有者心有余悸,于是,住宅房地產便成為最受青睞的投資領域之一。資金進入美國后,首先抬升股價,從而既鼓勵消費者也鼓勵投資者。當股市資金充溢時,這些資金又轉向債券市場,導致房價上升,消費更加活躍。
伯南克還有一個理論貢獻,就是他主張在宏觀經濟模型中加入更多的經濟指標來決定貨幣政策的取向,以便實現更加有效的經濟穩定。并且,他也撰寫過大量的論文來說明其所設計的一些具體方法。
現今的伯南克,面對“次貸危機”以及更為嚴酷的金融危機沖擊波,他的對策就是啟動降息周期,迅速進行經濟干預,保持“軟美元”的競爭優勢,更好地對沖次級債危機的影響,保持美國經濟在健康的軌道上不斷地前行、前行。
伯南克曾表示,中央銀行的銀行家們最終學會了如何去引導經濟發展——不是靠神秘力量,而是靠經濟科學。如果果真如此的話,我們就不再需要藏在幕后的天才,只需要這些能夠駕馭市場,實現理性預料的聰明的技術人員就可以了。“如果伯南克要證明他的話是正確的,他就需要,如果可能的話,將發生經濟衰退的可能性降到最低點。”羅格·洛文斯坦在《他能阻止大蕭條嗎》一文的最后說。的確,想要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本·伯南克的使命才剛剛開始。
(作者為高級經濟師、客座教授、暢銷書《次貸危機》、《越南危機》作者)
編輯:姜新菊jiangxinju@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