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月中旬,正當市場似乎顯現出回暖跡象之時,華爾街又接連傳來噩耗并觸發新一輪金融危機。曾為美國第三大、第四大投資銀行的美林證券和雷曼兄弟相繼隕落—前者被美國銀行低價收購,后者則提交破產申請并成為美國有史以來最大一宗破產案;大摩及高盛則被迫轉型銀行控股公司;全美最大保險公司AIG也瀕臨破產進而被國有化。隨后,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表示此次金融危機是“其職業生涯中所見最嚴重的一次”,其對金融危機“百年一遇”的形容更為全球金融市場增添悲觀氣氛。全球股市在接二連三的打擊下陷入“嚴重低迷”時期。
危機蔓延
伴隨華爾街危機的進一步加深和蔓延,近來被經濟學家及投資者經常引用并寄予希望的“經濟脫鉤”理論正在經受嚴峻考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表的更新版的《全球金融穩定報告》認為,新興市場經濟體迄今較好地應對了金融動蕩,但隨著危機的延長、外部融資環境趨緊以及通貨膨脹壓力增大,新興市場經濟體面臨的風險也不容忽視。
而作為主要新興市場國家的中國,雖然國內消費強勁、經濟增長態勢沒有改變,但源于美國消費疲軟所導致的中國出口增長放緩,已引發投資者擔憂。而亞洲及中國股市的全線沉淪,以及中國各大金融機構持有雷曼及“兩房”按揭信貸證券化金融產品狀況的陸續披露,美國的信貸危機在事實上已對中國金融業產生沖擊。
對中國貿易、金融的雙重影響令許多人對“脫鉤”理論表示質疑。美國前財政部長勞倫斯薩默斯日前表示新興市場國家在此次金融風暴中已無法置身事外,主要新興市場股市的下跌幅度已超過發達國家,并尚未有明確見底跡象。奧邁企業顧問(上海)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Stewart Winspear則認為:“我們正在看到真實的沖擊,而且將看到在不久的將來美國和歐洲市場的持續性放緩對于這里在經濟上的沖擊。”
在金融危機已波及全球市場的背景下,中國政府于近日推出“兩降一免”的貨幣財政組合拳,以期防止經濟下滑。但有專家表示,這些措施僅僅是穩定市場信心,并不能有效刺激經濟增長。投資者依然對趨勢下行的宏觀基本面表示擔憂。
并購良機
中國的“危機”二字運用得好,可以理解為“危險中的機會”。當全球金融格局發生劇變的同時,許多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是進行并購的良好時機。原因有三:
一是國外金融資產價格大幅縮水,從而大大降低并購成本。有經濟學家表示,盡管美國經濟面臨系列難題,但從投資角度考慮已具備一定的投資價值和吸引力。這特別體現在金融領域。中國企業可反向操作,借此以較低成本進入美國華爾街,從而增強在國際金融市場中的地位。
二是中國企業目前資金依然充足。盡管新興市場國家受到次貸危機的影響已逐步顯現,但總的來說,所持美國信貸資產的比例相比自身總資產和凈資產來說較低,賬面上會有一定影響,但并不影響其實際利潤。中國目前如中行、工行、建行所持雷曼兄弟相關資產分別占其總資產額的萬分之一,依然有足夠的現金流抵御金融危機。
此外,IPO市場異常慘淡。金融危機引發全球股市低迷,觀望氣氛極其濃厚。湯姆森-路透對外發布的數據顯示,亞洲股市創出自2001年以來最低的第三季成交量,有多達63宗IPO擱置或取消,充分反映出人們對于黯淡經濟前景的擔憂。畢馬威華振會計師事務所的合伙人陶匡淳即表示:“我們近期看到一些失敗的或延遲的IPO正在找尋其他資本來源。”寶維斯律師事務所香港辦事處公司法律事務部合伙人朗杰則強調了外國私募股權在這個領域的影響:投資人,特別是外國私募投資者都需要并想要退出。如果IPO行不通,他們將著眼于其他機會,包括以并購方式。
用友軟件集團業務發展部的總監吳強也表示,現在是恰當的并購整合時機。從大環境來說,這是國際化競爭的結果,且全球經濟放緩趨勢帶來資產價格的降低;此外,領先者需求更大的發展,小的市場玩家則尋求價值認可和資產保護。在談到有哪些領域引領整合時,他認為主要是相對成熟的行業或市場領域,如資源、制造業和服務業等。
并購整合會帶來生產成本的降低、品牌集中和更好的產品和服務,但也存在挑戰如業務及人員整合的難度,這尤其體現在跨境收購中。
在談到中國企業是否已充分具備進行海外并購的條件時,美國青鋒投資有限公司的董事總經理Chip Chaikin表示,中國企業目前尚缺乏管理人才和全球化運作能力,對法律及其他風險缺少充分認知,此外還有文化方面的障礙。他認為國際性的私募股權基金能夠為跨境并購起重要的推動作用,并能夠在某種程度上幫助企業規避風險。亞洲開發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莊健也認為:中國企業在金融領域實施大規模跨國并購方面仍屬于新手,與發達國家存在不小的差距。企業對金融衍生品和國際金融市場的了解都還遠遠不夠,判斷和抵御風險的能力和意識相對欠缺。
中投公司投資百仕通及中國平安“抄底”富通集團即是最好的警示和例證。以百仕通集團10月9日8.71美元的收盤價計算,中投公司30億美元的投資已浮虧70%。而受雷曼破產拖累,大幅下挫的富通股票也已使平安賬面浮虧驚人:相比平安投資富通集團19.05歐元的成本價,截至10月3日,富通集團的股價已跌去70%。平安集團在10月6日發布公告稱將對之前投向富通集團股票的總投資成本按審慎原則在2008年第三季度財務報告中進行減值準備,并終止其進一步的海外拓展計劃。
可以看出,現階段雖被認為是良好的收購時機,但卻不能操之過急、盲目出手。僅僅因為價格便宜,還不足以構成投資的理由,充分識別并防范各種風險才是關鍵。此次金融危機帶來的機會與教訓是同等重要的。如果只看到機會,而忽略了應有的警惕和風險防范意識,盲目購買海外資產的企業則有可能成為最后的接盤者和犧牲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