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年
翟美卿是誰?
香江集團總裁、金海馬集團董事長,除此以外,隨著“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正式掛牌,翟美卿還是中國私人慈善基金第一人。
她不認為自己漂亮,但承認自己有點兒氣質;她不認為自己是女強人,但肯定自己充滿女人味;她不認為自己是有錢人,因為她沒時間去享受金錢;她更不認為有錢就是富人,因為只有心靈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有。她統領著一個龐大的商業部落,可是最多的生活表情卻是微笑;她有堅韌不拔的毅力,可以橫掃通往目標路上的一切障礙,卻宣稱要成立一個10億元的慈善基金,因為她同時還有一顆柔軟的心。
平生第一個100萬
對翟美卿而言,最具傳奇色彩的經歷不是今天的富有,而是她在22歲時就賺到了平生的第一個100萬。
上世紀80年代的廣州,“做生意”、“當老板”成了坊間最強音。作為地地道道的廣州人,翟美卿說自己還在上中學時,腦子里就有個聲音在不斷呼喊:我要當老板,要當老板!而那時候,她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去給做生意的同學幫忙,一有機會就纏著人家問這問那,所有做生意的門道對她來說都有吸引力,因此高中一畢業,她就奔出校門打工去了。
翟美卿第一次自己當老板,賠了2000元,而且這錢是借來的。好在她很快就把錢還上了——有家公司想把廣東的家具運到北京去賣,希望她能給提供貨源,她一個人跑到廣州、順德等地的家具廠,居然談成了幾十萬元的貨品,并從中賺到了此生的第一筆錢——3萬元。這一年,她21歲。
嘗到甜頭的翟美卿開始盤算:不少人賣家具只是租個攤位,怎么可能把生意做大?家具應該放到商場里去賣!于是她自己跑到北京,拿著家具圖板,坐著公交車,一家一家國有商場跑推銷。
在北京的國華商場,她做成了第一筆生意。“當時廣東的床墊很好賣,這家商場里的貨品剛剛脫銷,我去的正是時候。他們連連說好,讓我趕緊把貨運來。”翟美卿在廣州迅速組織了一車皮60噸的家具運到北京,一共240多張床墊不到兩天就賣光了。“哇,我想,這就是發財之路啊!”回憶起掘第一桶金的過程,翟美卿笑得很開心。
在廣州組織貨源,發到北京郊外驗單、提貨,然后卸貨、裝車、押運、批銷……翟美卿一人包辦一切,忙得不亦樂乎。兩年后,翟美卿掙到了自己平生的第一個100萬。這樣的結果難免叫人大感意外:會有這么多?翟美卿笑了:“當然啊,我一天能接好幾個車皮,每個車皮都能讓我賺個兩三萬元哩。”談笑間,一切似乎都輕而易舉,是不是因為時過境遷,曾經的艱難和挫折都被過濾掉了?但翟美卿說,她從來就沒有過所謂挫折感,因為一個人面對社會的時候,“你只能適應而不能改變”。
有了100萬,翟美卿決定不再“倒”別人的床墊了,她要開工廠做自己的產品。
成就自己的商業帝國
翟美卿的左頰有一道淡淡的傷痕,笑起來像個深深的酒窩。那是一次遭遇歹人搶劫留下的記號,它記錄了翟美卿在北京開工廠期間一次“大難不死”的遭遇。
當時她奮力呼喊,窮兇極惡的歹徒用刀扎她的嘴,甚至扎壞了她的扁桃體。在這種情況下,她依然拼命去奪歹徒手中的刀子,就是不肯交出保險柜的鑰匙。直到門外響起腳步聲,歹徒嚇跑了,她的嘴巴、眼睛、喉嚨都被扎傷,縫了17針,頭腫得比平時大了一倍,吃東西只能通過一根直接伸進食道的管子灌些流質食物。最可怕的是眼睛充血,一個多月里眼前除了一片血紅,什么也看不見。翟美卿說那一次能夠活下來真是奇跡,而容貌沒有被毀更是奇跡中的奇跡。
在翟美卿住院兩個月期間,工廠處于半停產狀態,再加上市場不景氣,導致床墊大量積壓。“我決定不開工廠了,我要開商場。”“為什么?”“因為我得把自己工廠生產的東西變現。”
1990年,香江集團及其屬下從事家居連鎖經營的金海馬集團創立了,不到兩年時間,他們就把自己的家具商場發展到8家,幾乎占據了整個深圳的家具市場,后來又以3個月的速度在上海創辦了4家倉儲式銷售商場,被人稱作“金海馬旋風”。
“開商場第一年我就探索出一套管理辦法,搞倉儲式經營、連鎖模式,然后自己設計財務管理集中制,設立審計部,搞人力資源管理,寫出了詳細的出納、采購、業務等各方面的控制流程。”對這些10多年前全靠自己摸爬滾打總結出的經驗,翟美卿曾經覺得拿不出手,但后來有人告訴她:“你的辦法很先進,很多企業都做不到。”后來翟美卿從境外經濟管理書籍里發現,“國外的書上原來都是這么教的”。直到今天,集團發展改革中的很多措施仍是她自己想出來的,每當有人向她指出“書里沒這樣說過”時,她就會告訴對方:“沒關系,等我做完了,我來寫書。”
獨特的經營發展戰略使香江金海馬很快在全國各地擁有了200家家具商場和10多家現代化的家具工廠,經營范圍擴大到了裝飾材料、建材、家居用品……讓翟美卿最感到滿意的是集團走的是多元化路線,到今天已經創下了“香江家居”、“金海馬家居”、“錦繡香江”等一系列品牌,成為一家以商貿建設、住宅房地產和家居流通業為支柱產業,以金融為后盾的跨行業、跨地區和跨國經營的企業集團。
什么樣的人生才是完美的
翟美卿身上有一種與“世故”無關的美,有人把這歸結為她明亮的眼睛。她的目光總是清明澄澈,深可見底,她笑說,可能是因為自己心里不裝事情。
中學時代賺錢當老板過好日子的人生目標實現以后,翟美卿在她的日記里反省:“人死了掙多少錢都是帶不走的,那我活著是為了什么?我能留下的是什么?”這是打拼的年代里決不會去思考的問題,“人生已經有了安全感,我不需要再追求錢了,如果這時候能為社會做點兒事情,那我的人生就完美了。”
廣東青遠縣處在石灰巖地區,地里種不了東西,集體搬遷之后,孩子們每天要走十幾公里路去上學。翟美卿花50萬元在當地為他們蓋了一所學校,這是她捐建的200多所光彩學校、春蕾學校、希望學校中的一員。
翟美卿最初幾年的捐贈,隨意性比較強,只要是聽說要捐助便解囊,往往不問結果,有時連收據也沒有。這樣的捐贈缺乏系統性,管理也跟不上。后來,她的捐贈慢慢向規范化發展,設立了“劉翟美卿專項基金”、“香江獎教獎學基金”、“中山大學教育獎勵基金”等各種獎教獎學基金。
“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是我國首個國家級私立基金會,國家民政部批號為“001”。
一直以來,中國的各種基金會都帶有行政色彩,私立基金會由于沒有“準生證”而一直沒有誕生。2004年2月4日,國務院第三十九次常務會議通過了《基金會管理條例》,允許設立非公募基金會,這一法規的出臺,為非公募基金會的出現提供了法律依據。法規于當年6 月1日開始實施,香江集團迅速向民政部提出申請,很快便取得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的批文。
在“香江社會救助基金會”的掛牌儀式上,翟美卿表達了她的心愿:“我從1995年起就在想著賺錢后怎么用,心里漸漸有了一個夢想,那就是要設立一個2億元的慈善基金會。現在,2億元已經不是問題,我的夢想是踏踏實實把企業做大做強,設立一個10億元的慈善基金會。”
翟美卿曾派公司的工作人員回訪一所春蕾小學。工作人員一到那里就給她打電話,說自己剛進學校就被孩子們團團圍住,有很多孩子上前抱她,孩子們把她當成是翟美卿了。用自己的付出改變別人的命運,翟美卿由衷地感嘆:“人生多有意義啊!”
(摘自商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