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肽頻
“踩”是人們迎接春天的第一個行為動作。自很小在家鄉開始,直到今天我在城市的角落,都不時看到與“踩”有關的動作,春天就像是人們一不小心踩出來的。
在中國古代,春節是一個農業性的概念。它相當于春季的“立春”,只要它張開了口子,整個春天就開始萌動。所以,在我國民間,春節總是貫穿了太多的行為意識。在家鄉我就見過最典型的幾個“踩”的動作。首先作為孩子的是踩高蹺。找兩根小手臂粗的竹竿,在竹竿腰上扎兩只短木棍,然后扶著墻壁,歪歪倒倒地上路。看到有一個孩子這樣做了,不到半天工夫,就會有好多孩子來趕“高蹺會”了。大人們樂得圍在一旁觀看,也時有大人接過我們小孩腳下的高蹺,被摔了個屁股朝天的。還有一種叫做踩燈籠的游戲,這是有點奢侈的游戲。我們在大人寫春聯的剩余紅紙中,找些碎小的,用竹莖糊起小小的燈籠,排在石頭上,然后像“蜻蜓點水”一樣,從石頭上飛身而過,腳踩處,爆出噼噼啪啪的響音,像鞭炮,似氣球,感覺春天猶如腳底下的“神行太保”,是專門來和孩子賽跑的。這時讓我們感到最神氣的還是那種“踩花轎”的大型活動,整個村莊都踩動起來。幾十架各式的花轎,在男人女人的手中,老老少少在花轎內外跳來跳去,也是踩來踩去。抬花轎的人,他的每一步都會踩出花樣,有時像百步穿楊,有時似天馬行空,總之抬花轎的人他的步伐越“花”,喝彩聲就越多。現在想想那種踩在大地上的感覺,至今仍有一團火在腳底下涌動。
春節過后,農忙開始。這時一項有關季節更本質的“踩”的活動,在田野間揮灑開來。家鄉農人習慣于將冬季長出的雜草和紫云英,全部刈割,然后一家大大小小全上陣,一腳一腳地踩進田里,叫“埋青”。這些踩進田里的春草雜花,在土壤里腐爛發酵,是最天然的肥料,把春季和夏季的莊稼喂養得又壯又肥。原來就這么簡單的“埋青”,卻孕育了這樣重大的主題,任你憑空想象不出的。春天是從土壤里向上躥起的力量,而“踩”這個動作是使勁向下,人們的這一“踩”猶如打開一個季節的閥門,一片春天的喜人景象也就此打開了。
現在在城市,我們也時不時看到這些“踩著春天”的行為,只不過有些是在人們的無意中進行的。
你沒有注意去踩,就感到了它的價值。如人們喜歡的“踏青”。這里的“踏”是一個比較文雅的說法,其實說得簡白點,就是到外面的世界里走一走,踩一踩,然后帶著鄉野之氣進城,過上一段舒心的日子。前幾天,有朋友邀我去跳舞,說春天來了,人也該松動松動骨頭。我這把骨頭雖不是老骨頭,但也是經歷了四十個春天的一副架構。當我和朋友一起興奮地扭動著老腰,我感到腳下的感覺真是美妙。踩在地板上,地板就有一種顫動;踩到別人的腳上,別人就喊:“疼!疼!”
有天,我終于帶著一家人來到郊外的一片田野,和我小時家鄉差不多的田野。下了車,我一腳踩在田野的青草上,感到腳底下一軟,陷進一層鞋底的深度,像踩在地毯上,又如踩在人的肚皮上,讓人的雙腳在柔軟中感到一種透過腳背的力量。我立即俯身朝腳下看了看,擔心從田野里拔出的鞋沾滿太多的“野味”。當我提起鞋子細察鞋底時,竟然沒有粘上泥土。奇怪不?是不是春天有特別神妙的個性?直到城里夜晚的燈光全部亮起,我行走于堅硬的水泥街面時,依然感到我的雙腳充滿異性的溫柔。
踩著春天,春天不但與你一道醒來,還會為你留下一雙完美的腳印。踩著春天,春天把它的神經連接到你的腳下,讓你的雙腳充滿堅實的力量和邁動的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