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小波今年15歲,他從小性格內向、靦腆。我在市直機關上班,丈夫是一家國營大廠的業務副廠長,常年在外奔波,錢雖然掙了不少,可他總沒有時間和兒子一起親近。丈夫偶爾回家,我讓他多抽些時間和兒子一起玩,可他總說廠里太忙,脫不開身。時間長了,兒子跟他爸爸的感情就有點兒生疏了。
看到丈夫不管孩子,弄得兒子跟沒爸爸似的,我便在生活中盡量補償他。小波吃的穿的用的,打小就比一般孩子要強得多。在家里,小波對我也很依賴,10歲的時候還不敢一個人睡覺。他除了作業是獨立完成的以外,其余的事情幾乎都由我包辦了。
盡管小波的生活環境十分優越,可他并沒有多少快樂。因為整日里和我泡在一起,和父親接觸的時間少而又少,他的性格里缺少了男孩子的堅強和陽光。
小波上小學時,還愿意和人交往,小伙伴雖然不多,但總能找到玩伴。可自從讀初一開始,小波的性格變得越來越不合群了,而對我的依賴也越來越強。
有一次,我中午有事不能回家,便叮囑小波到商店買包方便面,用開水泡好后吃,他答應了。可我晚上回到家里,看到餐桌上放著一包沒有開封的方便面,便問小波中午吃沒吃方便面,兒子苦著臉說:“老媽,我實在不知道怎么泡啊!只好到外面買了幾個包子湊合了一頓!”小波的話讓我哭笑不得,我生氣地說,方便面外包裝上都有操作說明,你難道不認識字嗎?小波看我生氣了,他一言不發,回自己的房間去了。等我進去時,看到他的眼睛紅紅的。顯然,我的話傷了他的心,不由得我為這孩子的脆弱感到擔憂起來。
升入初二,小波越發沉默寡言,有了心事也不愿意向我說。我知道,男孩到了青春期以后,身體和心理會發生許多變化,這個時候父母特別是父親,應該主動擔負起引導孩子平穩度過青春期的任務。可這個時候,已經升任廠長的丈夫比以前更加忙碌了,我請他多留心兒子的變化,并要求他經常和兒子談談心,丈夫卻不以為然,仍舊忙他的。
沒有想到的是,兒子參加了一次班集體活動后,性格變化更大了。那是去年國慶節后,班里組織大家到一家大眾生態園游玩。生態園里游樂項目很多,大家玩得很開心。兒子卻受到了很大刺激。在通過一個繩索橋時,大部分男生都過去了,連一些女生也勇敢地走了過去。可兒子膽子小,幾個男生攛掇著他穿越繩索橋,他試了幾次竟不敢過。連一些女生都嘲笑他不像個男子漢。
中午吃飯時,大家三三兩兩地自由結合,把從家里帶來的食品放在一起吃。可誰都不愿意和兒子結合,男生看不起他,女生覺得他女里女氣的,也不愿意和他一起吃。最后,小波只好一個人躲到大樹后,草草吃了幾口完事。
這次集體游玩回來后,小波更加自卑了,學習也漸漸失去了興趣。初二下半學期,他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成績持續下降。2008年“五一”過后,竟再也不肯去上學了。我要送他去上學,他竟說在班里誰都看不起他,誰都可以欺負他,他再也不想上學了。如果我逼他,他就離家出走。
從此,小波在家閉門不出,我用盡了各種辦法都無法讓他再回到課堂。無奈,我只好給他辦了休學手續。現在,他的同學們馬上就要開始初三的課程了,可小波仍然堅守在一個人的世界里,讓我這個當媽的一籌莫展,我該怎么辦呢?
小波母親敘述的個案我在咨詢中也經常遇到。隨著現代人生活節奏加快,生存壓力加大,在家庭中,父母雙方中有一方因為工作或其他原因,長期缺席對孩子的培養,使得孩子總覺得自己生活在單親家庭之中。由于長期缺乏父愛或母愛的滋潤,這樣的孩子時間一長,性格就會出現問題。這種現象,心理學界把它定義為“假單親家庭”。
在現實生活中,正常的家庭結構像一個等腰三角形,父母是底邊上的兩個角,牢牢支撐著整個家庭,父母在家庭關系中與孩子應該是等距離的。如果父母一直保持著婚姻關系,而其中的一方又長期缺席孩子的家庭教育,這樣一來,等腰三角形就變成了不等腰三角形,看似完整的家庭就成了“假單親家庭”。在這樣的家庭中,孩子和父母中的一方過于親密,彼此互相依賴,而另一方則和孩子距離拉大,無法有效對孩子實施教育,結果,孩子接受的只能是單親教育。
人的成長是一個連續的過程,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對孩子的影響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孩子如果缺失了同性家長的性別認同教育,就會造成他與同性交往方面的經驗不足,不易學會處理困難,調節矛盾等技巧,對于孩子將來走上社會可能造成極大的障礙。
長期在“假單親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形成膽小、敏感、自私、多疑、怯懦、孤僻等負面性格,有的甚至會出現嚴重的心理障礙。一旦遇到了環境變化,他們往往會對新環境適應不良,并會引起學習情緒障礙、心理行為驟變等一系列連鎖變化。
由于“假單親家庭”結構的紊亂,導致父母不能行使正常的性別教育功能。小波的父親以工作忙為由,沒有盡到一個父親應有的教育職責,使得小波在生活中處處依賴媽媽,這給他的性格造成了很大缺陷。
小波在物質上雖然很優越,可他缺乏來自父親的關愛,父親在男孩心中代表著一種強悍的力量,是男孩心中的偶像,一旦少了父愛的呵護,男孩子內心的自卑、怯懦會逐漸增加。當小波升入初中后,看到同學那么自如地與同齡人交往,可他卻無法做到,內心難免產生孤獨感。當敏感、怯懦、自私等負面情緒糾結在一起,遇到不期然的外界刺激后,帶來的負面效應便集中爆發了。這也就是小波在那次集體出游后,心理嚴重受挫導致他閉門不出的原因。
造成小波目前的現狀,他的父親難辭其咎。小波的爸爸應勇于承擔自己為人父的責任,為自己對孩子教育方面的缺失與淡漠做出真誠檢討。小波的媽媽也要和丈夫達成一致:兩人共同承擔責任,商討對策,在兒子的教育方面采取一致行動。小波的父母在對兒子的教育方面應做到以下事項:
做父親的要明白,自己事業再成功,如果在培養兒子方面出現敗筆,那他也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成功。小波的父親應該在生活中注意增進親子交往,在家里營造溫馨、和諧的氣氛,平時不要忘記兒子的生日,并能給兒子帶來意外驚喜,讓兒子明白父親心里還是很在乎他的。另外,父親要經常給兒子打電話、寫信,或進行網上交流,還要抽出時間帶兒子參加一些活動,比如看場球賽,爬爬山或參加一些聚會等,有意識地對孩子進行男性化培養,當然也包括青春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