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是一個具有33萬平方公里和8千萬人口且與我國山水相依的國家,歷史悠久,人民勤勞。我隨中越作家采風團,來到這片古老而年輕的國土,進行了為期五天的采風活動。
五花八門的越南購物
經過長期戰爭考驗的越南人民,進行近20年的改革開放,在發展較快的經濟建設中邁開了矯健而結實的步伐,他們越來越有經濟頭腦,越來越會做生意,經過幾天走馬觀花,我對越南人民的這種經濟意識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
我們每到一地,前來兜售越南郵票的人很多,好幾個越南婦女圍著我,用漢話說:“買本越南郵票吧,留個紀念。”我是集郵愛好者,對越南郵票略知一二,我問:“多少錢?”她說:“50元一本。”我拿過一本翻了翻,全是蓋銷票,印刷質量也參差不齊,內容還比較廣泛,越南的重大政治、經濟、文化和宗教活動、革命領袖、經濟建設,花鳥魚蟲,無所不包,大約200余枚。可惜的是,越南當今最珍貴的“女游擊英雄莫氏柚”郵票沒有,還有珍貴的小型張“列寧誕生90周年”、“鷺鷥”、郵票“胡志明主席與越南地圖”等都沒有。我在離開拉薩去越南之前,朋友閻振中先生再三囑咐說:“我準備制作一部關于宗教方面的郵集,你看看越南有沒有宗教特別是佛教方面的郵票,給我買點。”我爽快地答應下來。越南人的郵票本里,雖然沒有珍稀郵品,但有3枚佛教人物,是西藏佛教界所說的強巴佛,雖然都是蓋銷票,不值錢,最終我還是買下了。
空閑之余,我們少不了品嘗越南飲料、名吃,買些越南特產。扎西卓瑪渴了,花5元人民幣買了一瓶飲料,飲料易拉罐的彩色商標印的是越文,我們沒有人認識越文,打開一喝,才發現買的不是飲料,是啤酒,鬧了一場不識越文的笑話。
在河內,我們晚上出去逛街,看到一個胖女人在電燈下賣水果,攤上有蘋果、荔枝、桔子等等,其中有一種我們沒見過的水果,淺紅色,比梨子大,長著一圈一圈的帶刺的殼,實在不敢問津。每到一地,前來兜售玉器制品的越南人特多,一尊白玉雕成的觀音菩薩像,形狀小巧,便于攜帶,做工精細,品亮透明,栩栩如生,老何從150元講到50元成交,而另一位同行者50元買了兩尊同樣的觀音菩薩像。各個城市豪華的賭館不準越南人進去,是外國人游樂賭博的天堂。我們到海防賭館去參觀,有的作家為體驗生活也去小試鋒芒,嶄露了一下頭角,半個小時,有的輸掉300元人民幣,有的贏了,贏得最多的有500元人民幣。在這方面,越南人是很開放的,為國家賺得了高額利潤。
在越南,10元人民幣可以買3把各色的印有花草的小扇;一副用繩子編成的越式涼床10元;童裝要價昂貴,一套一般的小孩裙子上百元,宰你沒商量;越式糕點、綠豆沙、根雕、木器品、竹器品等,款式別致新穎,五花八門,頗受青睞,雖然有的制作比較粗糙,但畢竟是越南特產,購買的人很多。可以看出,改革開放使越南人的經濟頭腦在市場經濟大潮中逐步樹立起來了。
傍晚的下龍灣
傍晚的下龍灣籠罩在迷蒙的簿霧之中,像一個含羞的少女罩著時隱時現的簿紗,隱隱透出幾分神秘,幾分羞澀,幾分蕩人心魄的美麗。
海岸上的鳳凰樹隨處可見,高兩三丈不等,像一朵朵燦爛輝煌的蘑菇,耀眼奪目,鳳凰樹上的鳳凰花在夕陽的余暉里開得好鮮艷,這是一種很奇特的花,在同一棵樹上,開著火紅、紫紅、粉紅色的花,花繁葉少,遠遠望去,就像一樹火焰,正在熊熊燃燒,特別吸引人,在越南百花齊放的土地上,鳳凰花“鶴立雞群”,惹人注目。
如果說鳳凰花有一種火紅勃發的剛陽之氣,那么,相反,酒花則有一種溫柔嬌滴的陰柔之美。在下龍灣遼闊的海岸線上,這兩種花無處不有,一柔一剛,剛柔相濟,相輔相成,共同裝點江山,美化大自然。酒花小巧玲瓏,形似喇叭,酒花樹枝葉密實,綠葉呈桃形,細小肥厚,花葉垂吊,遮蔭蔽陽,一棵樹上,開著粉紫色、粉白色、粉黃色三種顏色的酒花,香溢百里,世上罕見,可謂奇事。它也許是為了求得鳳凰花的情愛而把自己打扮得五顏六色、豐姿綽綽、優美動人吧。
我漫步在景致如畫的下龍灣海灘上,只見熙熙攘攘的人群在白褐色的軟沙上撐起大大小小的五彩繽紛的篷布,像朝氣蓬勃的鮮花,一簇簇、一叢叢地把海灘打扮得格外妖嬈,要是有綠葉相襯,雨露點綴,就更是錦上添花了。
鮮花叢中,巨傘之下,悠閑的人們瀟灑自如地自娛自樂著,有的圍坐在矮小的圓桌邊,笑聲朗朗,歌聲悠揚,桌上擺著飲料、點心、水果之類;有的在嚶嚶絮語,促膝談心,神秘莫測,神情悠然;有的載歌載舞,狂蹦亂跳,像似忘掉一切的自由神;有的喝得醉醺醺的,搖搖晃晃,似倒非倒,不能自己;有的在淺海浴場游泳,神消氣爽;有的在劃艇上嬉戲作樂,撥浪飛馳……
一群10來歲的孩童,在傍晚的霞光中,興高采烈地踢著沙灘足球,歡聲笑語,窮追猛趕,興致正高。足球分為紅、白、黑三色,比正規比賽用的在草地上踢的足球稍微小一些,也許是兒童專用足球吧。孩子們為阻擊對方攻擊,常常倒地,細沙和笑聲同時濺起。他們或用頭頂或用胸膛頂飛來的足球,蠻認真的。一個孩子猛一腳把足球踢偏了,踢到我面前,差點打著我的相機,我一腳猛踢了回去,孩子們向我投來感激的目光。
一對對年輕的情侶在海邊或偎依,或挽臂,或踟躇,或小坐,一邊欣賞下龍灣“海上桂林”的奇山異水,一邊暢述衷情,傾吐心跡。這里的人們和平安詳,精神松弛,戰爭帶給他們的創傷似乎蹤影全無。
導游阿萍告訴我們,越南人把妻子稱之為“米飯”,把情人稱之為“面條”,越南以產水稻為主,米飯是他們的主食,一般人很少吃面條,所以他們認為,一個家庭,米飯是主要的,妻子是主要的,情人就像面條一樣,是很少的,但卻很“香”。阿萍說:“你們在越南找到了面條,千萬不要放棄家里的米飯而成為我們越南女婿呀。”大家一下子笑了起來。
在下龍灣海邊漫步的一對對情侶,到底是“米飯”還是“面條”,誰也不敢前去問個究竟。阿萍教過我們一些簡單的越語,我想試試越南人能否聽得懂我新學的越語,于是,主動在海灘問候一位正在談情說愛的苗條女士:“過來洗澡。”(越語,“小姐您好”的意思。)那位女士向我笑笑,搖了搖頭,示意聽不懂我的話。我再說一句:“過來卡卡。”(“小姐漂亮”)她甜甜地笑著點點頭。看來她聽懂了這句話,不過她回答我的話我又聽不懂,我向她搖搖頭,說了句“敢恩,當便”(謝謝,再見),向他們揮了揮手,揚長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