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1年,巴菲特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后,決定投身他最熱愛的股市。這是他人生中最關鍵的時候,在這一階段,他選定了一生的事業,也選擇了一生的愛人。
這一年,他遇到了未來的妻子蘇珊·湯普森。蘇珊年輕時代有著明媚的笑臉、圓圓的下巴和黑黑的頭發,巴菲特第一眼就愛上了她。蘇珊年少多病,曾經多次耳膜穿孔,并長期忍受風濕病的困擾。蘇珊的父母對她顯示出寬厚的愛和包容,這讓蘇珊從小就感覺到,關懷他人是一件很自然的事。她天生富有同情心,后來證明,蘇珊的這種愛人如己的性格深刻地影響了巴菲特的情感和人生。
當初,巴菲特擅長并熱衷的數字游戲對蘇珊來說既無趣又荒誕。每次巴菲特熱情洋溢地從前門走進,渴望見到他熱戀的姑娘時,蘇珊總是偷偷地從后門溜走,去見她心中的白馬王子——密爾頓·布朗。他們早在高中時代就已經開始了戀情。
那時候,巴菲特經常對蘇珊說的一句話是:“有一天,我會變得非常富有。”巴菲特沒有說謊,若干年后,他成了全世界第二富有的人,甚至一度高居世界富豪榜首位。不過那時,這句話對正處于熱戀中的蘇珊來說并沒有多大的說服力,吸引力更等于零。無奈之下,巴菲特只好曲線救國,在蘇珊的父親身上下工夫。蘇珊的父親湯普森對這個長相平平但出奇精明的年輕人非常欣賞。蘇珊對父親極其尊重,再加上密爾頓·布朗是個猶太人,最終,她還是和布朗分手了。巴菲特和蘇珊開始頻頻約會。蘇珊驚奇地發現,這個男人并不像自己當初想象的那樣無趣。事實上,他有相當獨特的幽默感,而且頭腦清晰、判斷準確。蘇珊感到自己被他深深地吸引了,兩個人的泛泛之交很快升華到激烈的愛情。
在巴菲特看來,蘇珊具有深刻的理解力,而這正是他最需要的東西。巴菲特的童年家境富有、父母篤信宗教、家庭充滿溫情,但巴菲特的媽媽是個完美主義者,每當她完美的設想遭遇挫折,就會毫無征兆地爆發。巴菲特經常成為受害者,被毫無理由地痛罵。童年的創傷在蘇珊那里得到了撫慰。巴菲特說,蘇珊就像一個出色的醫生,把自己心靈的荊棘一根根摘掉。蘇珊對巴菲特像對待一個大孩子,而巴菲特對蘇珊也非常依賴。除了生意,幾乎任何事他都交給蘇珊來打理。
1952年,21歲的巴菲特與蘇珊結婚,兩人住在一套每月65美元租來的三居室公寓里。房間很破敗,經常有老鼠出沒,這樣的生活和巴菲特承諾過的“富有”簡直是相差太遠了。不久,他們有了自己的女兒,但是錙銖必較的巴菲特沒有錢去為女兒買一張小床,只好把一個抽屜鋪上褥子,把女兒放在里面。后來,他的經濟情況改善了一些,但仍是舍不得花這筆錢,而是向鄰居借了一張嬰兒床。
慢慢地,巴菲特夫人對這樣的生活失去了耐心,她不想繼續做一名全職太太,每天照顧丈夫的飲食起居,而沒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愛好追求。她想到了年輕時就喜歡做的事——唱歌。巴菲特夫人認識巴菲特的時候,就經常在餐廳里唱歌,現在,她想重新找回自己當初的夢想。1975年左右,巴菲特夫人開始嘗試在私人聚會的時候演唱,并很快就在正式的夜總會登臺亮相。隨后,巴菲特夫人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一家法式咖啡館的歌舞表演中擔任獨唱,這是奧馬哈市中心的一家高檔飯店。
巴菲特在蘇珊開始想唱歌時沒有意識到潛在的危險,反而熱心地鼓勵:“親愛的,盡量去做讓你高興的事情吧。”也萬萬沒有想到,這是他婚姻危機的開端。這時候,巴菲特早已實現了自己當初的諾言,巴菲特夫人擁有的巴菲特公司的股票價值30億美元,這讓她更有能力去追求當初的夢想,一勞永逸地逃離沒有關愛的婚姻生活。
結婚25年之后,45歲的巴菲特夫人決定自己搬到舊金山單住。她向巴菲特保證說,她將繼續照顧他,這并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分居,他們仍舊是夫妻。巴菲特夫人把大部分時間用于各種各樣的公民事業,特別是公民權及計劃生育方面的事情,需要到處旅行,四海為家。她開玩笑說,她是個“老年吉卜賽人”。她主動去幫助奧馬哈市住房工程中那些需要幫助的人們;她還幫助一些黑人青少年,多年來和他們一直保持書信來往,鼓勵他們要認真學習。1997年,她還正式錄制了一張CD。
巴菲特夫人是一位坦率、友好、有尊嚴的高貴女人。她雖然和丈夫分居,但是她一直認為巴菲特是她所遇見過的最有趣的人。她和巴菲特的關系依然很親密。雖然他們分居了,但是決沒有因此而疏遠對方。他們經常一起旅游、參加一些社交活動,大約每個月都要互相見一次面。
盡管分居多年,巴菲特一直對妻子懷有深沉的感情。女兒蘇珊說:“當人們讓我父親列舉他心中的英雄名單時,我母親的名字是排在第一位的。我父母的關系非常好,他們之間很親密,彼此都非常尊敬對方,深深地愛著對方。事實上,我父親也曾說過,我母親和他的父親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人,他們兩個都對他的生活產生了最大的影響。”
2004年7月29日,巴菲特夫人因病去世,享年72歲。
2006年8月30日,巴菲特在他76歲生日當天舉行了一場婚禮,新娘是與他同居了28年的女友阿斯特麗德·門克斯。但直到現在,他也沒有解釋,這場婚禮為何遲到了這么多年。
其實,巴菲特夫人在去世前,一直關懷著巴菲特,有時候,他們也一同度假。但慢慢地,巴菲特夫人越來越發現獨居的好處,于是,一個大膽的想法出現了——為巴菲特找一位全職主婦——畢竟,她不能讓自己法律上的丈夫每天以花生和爆米花為生。她介紹奧馬哈的幾個女人去接近巴菲特,邀請他看電影或者為他做一頓晚餐,門克斯就是這些女人之一。當時,門克斯只是咖啡館的女招待,相貌平平、樸實無華,已經30歲。這位來自立陶宛的移民和億萬富豪巴菲特之間有著天壤之別,她做夢都沒有想到自己會有一天和這個富翁扯上關系,但她以一手出色的煲湯手藝贏得了巴菲特的心。最后,她搬進了巴菲特的老房子,兩人開始了同居生活。
門克斯和巴菲特夫人一直保持著良好的朋友關系。每逢節日,她們會聯名為朋友們饋贈禮物,落款依次是“巴菲特、蘇珊和門克斯”。
巴菲特的這場婚禮是在其家鄉內布拉斯加州奧馬哈市舉行的。過去的幾十年,巴菲特和門克斯一直住在這里。自從妻子2004年患病去世后,巴菲特從未透露過再婚的打算,因此這個婚訊可謂突如其來。
巴菲特有意把婚禮辦得異常低調。他將婚禮地點定在女兒的家中,獲邀前來的賓客也非常少。在當地法官的見證下,兩人完成了短短的婚禮。儀式結束后,巴菲特夫婦和客人一起到附近一家海鮮餐館慶祝。第二天巴菲特就按時到公司上班了。是婚禮不重要嗎?不是,巴菲特和門克斯等待了28年。是巴菲特摳門和吝嗇嗎?更不是,他一次性把370億美元捐給了慈善事業,多少年來他的善舉一次次感動著世界。
巴菲特的女兒在接受《紐約時報》訪問時對父親的選擇表示由衷的欣慰,“我們真的很感謝她。她愛我父親,一直照顧他,即使他一文不名,門克斯還是會跟他在一起”。
(摘自《沃倫·巴菲特全傳》九州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