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以教育孩子為己任的北京著名小學,如今被指為嚴重腐敗,媒體報道稱,學校聚斂了超過1億元的“擇校費”,而這些錢已不知去向,中關村三小案,背后有著怎樣的腐敗利益鏈……
8月5日,原中關村三小校長王翠娟等人貪污案一審開庭。與王翠娟共同受審的,還有原中關村三小其他4名校領導及工作人員。她們是原中關村三小副校長劉金玲、原黨支部副書記張輝、原教導主任張晶以及原中關村三小的出納李志平,幾人還涉嫌故意銷毀會計賬簿。
曾拜托家長找法院關系
去年12月,圍繞著北京最“牛氣”的小學——中關村三小開始出現一些傳聞。一個學生家長在論壇上發帖,自己讀二年級的孩子回家突然說,老師讓詢問父母是否在海淀區的司法系統有“關系”。
隨后不久,坊間開始流傳包括王翠娟在內的數名三小校領導已因經濟問題被抓的消息。此后的事情逐一證實了這些猜測。去年12月底,三小副校長劉金玲,原黨支部副書記張輝、原教導主任張晶相繼被捕。王翠娟也于一周后的2008年1月4日被捕。今年2月,海淀法院審理了一起挪用公款案,中關村三小的一名楊姓會計從學校賬外資金中挪用了500多萬元用于炒股。
當時,隨著這名會計被抓,劉金玲等人也陸續因涉嫌經濟問題和毀滅證據罪被司法機關拘留審查。幾名重量級人物被抓之后,王翠娟曾讓老師詢問哪位學生的家長在司法機關工作,希望能夠通過家長的關系幫助三位校長。但不久,她自己也被捕了。
用賬外資金組織旅游
8月5日開庭當天,海淀法院的審理自始至終保持低調,拒絕任何媒體入場,但法庭外仍有部分三小的學生家長在“打聽王校長的消息”,聞訊而來者人數眾多。法院嚴格限制了旁聽人數,每名被告人只允許有3名親屬進入法庭。
檢察機關認定的事實,是王翠娟與劉金玲、張輝等在沒有經過“學校班子會”集體研究決定的情況下,組織部分學校工作人員及家屬兩次出國旅游(非洲好望角、美國夏威夷及西海岸),共花費賬外資金57萬余元,檢察機關以此作為涉案貪污的金額對王翠娟提起了公訴。
此外,王翠娟個人還因為私自決定購買與學校有關的一套拆遷房后轉讓獲利6萬余元,被檢察機關以貪污罪追訴。
海淀區檢察院認為,王翠娟等三人利用職務便利,侵占了公共財物,已構成了貪污罪。同時,檢方還強調,上述貪污贓款均未退賠。檢方指控的另外一起犯罪,是三小原副校長劉金玲等人故意銷毀會計賬簿罪。檢方稱幾名被告燒毀賬目的嚴重行為,最終導致中關村三小賬外資金收支情況無法查清。
收取“擇校費”過億元
王翠娟的罪名無疑讓很多關注此案的人感到蹊蹺。“如果僅僅是出國旅游,貪污了幾十萬元的公款,與外界得到的消息完全不相符。”一位熟知此案的人士對記者說。
王翠娟出事后,民間的傳言,全部圍繞中關村三小收取的“擇校費”展開。在法庭上,王翠娟證實,中關村三小的賬外資金超過了1億元,而這部分賬外資金,幾乎全部來自于“片外”學生入學繳納的贊助費。
檢察機關的起訴書顯示,劉金玲、張輝等4人因涉嫌銷毀會計賬簿,于2007年12月28日被捕。而劉金玲等人涉嫌銷毀的,正是中關村三小的賬外資金賬簿。王翠娟等人組織出國旅游的資金也出自此處。
所有跡象表明,王翠娟的下馬,并不是出國旅游貪污這么簡單,而是與其背后巨額贊助費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為什么劉金玲等4人要銷毀賬簿?“這其中涉及了太多的利益糾葛,并不是每個人掏出2萬元贊助費就能進三小。”某知情人稱。付給學校2萬元,有時候還要付給介紹人二三萬元才能辦妥。“而這個介紹人,必須極有能量,甚至有的領導開出的條條都不管用。畢竟,全北京的人都在拼命把孩子往三小送。”
黨政一把抓的女校長
在中關村三小,關于學校發展的任何話題,最終都會歸結到一個人身上,就是前校長王翠娟。這個身材苗條、氣質優雅的中年女性,在執掌中關村三小期間,獲得了無上的威望。記者從一些學生家長和三小教師口中得知,王翠娟工作能力很強,極富凝聚力和感染力,在三小,王翠娟擁有無人能夠企及的地位。
1999年,學校的資金很緊張。但在這樣的情況下,王翠娟還是迅速獲得了“民心”。甫一上任,她就給教師安排了免費午餐,并調整了工資結構,上調了教師獎金。
在學生中,王翠娟也有特別的魅力和威望。一位學生家長介紹,孩子心目中對校長是很景仰的,每次大型活動都能看到、聽到孩子們充滿激情地回應王校長的號召。
師德面臨拷問
出色的辦學能力和對教育工作的熱情無法抹殺,但王翠娟和她的班子集體涉嫌犯罪的行為也令人扼腕嘆息。無疑,她們栽在教育亂收費上。
一位學生家長反映,為了讓孩子上海淀區一所“重點”小學,托了無數關系,還給學校所謂教育基金會“自愿”捐助了3萬元。孩子入學時又繳納了8000元的學雜費、食宿費等,不過拿到的單據上卻只寫了80元。
中關村三小的巨額擇校費也是這樣產生的。今年中關村三小的招生是從6月15日開始的。7月20日,在中關村一家軟件公司工作的鐘偉(化名)收到了中關村三小的短信,上面寫著“您的孩子已被錄取,請到海淀劇院東邊的北京銀行繳納贊助費,以父母名義各存××元”。一個多月的焦急等待,存進銀行的幾萬元贊助費,只換來了一張薄薄的錄取通知,沒有任何收據和發票。
大量的贊助費如何使用缺少監管,校長的權力過大。安徽省蕪湖田家炳實驗中學原校長在學校私設小金庫違規收費,把小金庫當成自己的“取款機”,用52張白條取錢數十萬元,2006年5月29日,因貪污罪被判有期徒刑10年。這是比較典型的一個案例。然而,“斂財貪污”的背后,更多的是對教育工作者良心的譴責及職業道德缺失的痛惜。
(摘自《看天下》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