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成的扮演者就是他
1962年3月的一天,長春電影制片廠廠長辦公室的電話突然響起,電話是文化部電影局打來的。電影局的一位領導向副廠長胡蘇交代了一項重要任務:
時任文化部副部長的夏衍,在1962年第一期《上海文學》雜志上看到巴金寫的中篇小說《團圓》,很受感動,立即指示由長春電影制片廠拍成電影。
長影領導將這個任務交給了導演武兆堤。
武兆堤想到了他在抗大時期的同學、解放軍總政治部的毛峰。兩個人經過28天的日夜苦戰,將3萬多字的小說改編成了電影劇本《英雄兒女》。夏衍看了劇本,非常滿意。
當時,有五六個演員都認為演王成非自己莫屬,但武兆堤感到都不理想,提出要劉世龍演。他覺得劉世龍有參軍、入黨和戰斗經歷,完全符合劇中角色的需要。當時,廠領導不同意,一是劉世龍個子小,沒有英雄相;第二個原因是劉世龍曾在1957年因說了幾句真話,受到留黨察看處分,要限制使用。
在武兆堤的堅持下,領導最終同意。于是武兆堤找到劉世龍,說:“王成就是你,你一定要演好!”
劉世龍雖然有豐富的戰斗生活經驗,但為了演好王成,又來到駐長春某部體驗生活。在部隊,站崗、放哨、投彈、刺殺、拉練、大比武項項不落,同戰士們一樣摸爬滾打。三個月后,當一身“王成味”的劉世龍站在武兆堤面前時,武兆堤不覺連聲叫好。電影上映后,大獲成功。
古稀之年遇到“非常愛情”
太原市社會保險公司干部常家瑞,青少年時期最愛看的電影就是《英雄兒女》。王成的形象早在她幼小的心靈深深地扎下了根。
在常家瑞33歲的時候,愛人遭遇車禍身亡。常家瑞覺得此生再也不會遇到像愛人那樣的人了,一度關閉了情感的大門。
2001年6月的一個星期天,常家瑞在家看電視時,看到了她心中的偶像劉世龍。從節目中得知,劉世龍原本也有個幸福的家庭,可是前些年,他的家中接連發生了不幸:愛人因患白血病去世,兒子也在一次事故中失去了生命,劉世龍現在過著單身生活。對英雄的崇敬和對劉世龍不幸遭遇的同情交織在一起,常家瑞心潮難平。
一天,常家瑞對媽媽說:“我想跟劉世龍,您看行不行?”
媽媽是個樂觀開朗、通達事理的人,說:“劉世龍塑造的英雄形象感動了幾代人,我相信他生活中也一定是個好人。”
于是,從那一天開始,常家瑞便注意從各種媒體搜集劉世龍的資料。很快,劉世龍的人生經歷全都被她掌握了:9歲參加革命,16歲入黨,當過剿匪隊長和文工團團長,參加過大別山、淮海、渡江等著名戰役,多次榮立戰功。23歲時考入北京電影學校(北京電影學院前身),曾先后拍過40多部電影。劉世龍堅持冬泳30余年,還是長春市冬泳隊的發起人,曾在全國冬泳比賽中獲得過第二名……
劉世龍的傳奇人生,更加堅定了常家瑞的決心。常家瑞把電話打到了中央電視臺電影頻道,接著又把電話打到了長春電影制片廠,終于得到了劉世龍家里的電話號碼和手機號。
當常家瑞撥通了劉世龍的手機后,竟激動得有些結巴了。常家瑞是個性格直爽的人,簡單地介紹了自己的情況后,直接向劉世龍表白:“我相信你一定是個好人,如果你不嫌棄,我愿意做你的人生伴侶。”
當時劉世龍正在江西參加演出,對于常家瑞提出的問題感到很突然。他認真考慮之后,給常家瑞回了電話:“你的年齡和我差距太大,我們還是做個好朋友吧。”常家瑞聽了,急著說:“愛情是不分年齡大小的。”為了不傷害常家瑞的感情,劉世龍說:“你讓我再考慮考慮。”
通過電話之后,常家瑞立即給劉世龍寫來一封長信,并附上她的兩張照片。在信中,常家瑞再次表達了對劉世龍的愛慕之情。不久,常家瑞接到了劉世龍的回信和照片。常家瑞看了劉世龍的回信和照片,激動得熱淚盈眶。
有情人終于走上紅地毯
2002年8月,第四屆長春國際電影節在長春舉行,常家瑞向單位請了假,準備到長春與劉世龍會面。在動身之前,她精心為劉世龍挑選了一條600多元的金利來領帶、一塊500多元的手表和一枚100多元的胸花。同時,又帶上山西的土特產汾酒和老陳醋。
見了面,劉世龍和常家瑞如同多年的摯友重逢,有說不完的話。面對劉世龍,常家瑞絲毫沒有感到拘謹、陌生。第二天,劉世龍帶著常家瑞來到長白山。歸途中,劉世龍給常家瑞買了長白山特產木耳和蜂蜜。在火車上,劉世龍深情地對常家瑞說:“我在長白山上許了個愿,讓我們的愛情像長白山的蜂蜜一樣甘甜。”
一周后,劉世龍給常家瑞買了一張機票,常家瑞戀戀不舍地回了太原。
2002年10月,劉世龍隨長影樂團到湖北演出,演出結束后,劉世龍立即到車站買票,要去太原和常家瑞見面。可是,不但沒有買到臥鋪票,就連座票也沒有了。劉世龍就買了一張無座票,一直站了10個多小時到了徐州。然后,又轉車趕到太原。常家瑞帶著兒子到車站去接劉世龍。當她得知劉世龍連座票都沒有買到時,竟心疼得落下淚來。
在太原的十多天里,年過古稀的劉世龍,卻好像又回到了青年時代,如同常家瑞在長春的日子里一樣開心、快樂。
2003年春節前,劉世龍因心臟不適住院。常家瑞得知后,立即從太原飛到長春。在劉世龍住院的半個月時間里,常家瑞天天守護在劉世龍的床前,為他端水送藥,按摩、洗腳。
2003年6月17日,兩人終于走上了紅地毯。婚禮十分簡樸,沒有進賓館飯店,只是把一些親朋好友請到布置一新的家中,吃喜糖,喝喜酒,熱熱鬧鬧辦了喜事。
(摘自《檔案春秋》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