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他是普通公務員;晚上,住在廣州石牌的他變身為俯瞰300年明史的巨人。
石悅,一位非科班出身的寫史高手,以一部《明朝那些事兒》重寫明史,以其生動犀利、幽默詼諧的文字,將明朝300多年的歷史清晰深刻、豐潤圓滿地還原在大家面前。從“草根”到成名,他僅僅用了1年的時間,并成功躋身于“中國作家富豪榜”。而他卻說:“我其實是個特別平凡的人,我只想做一個有勇氣的人。”
書呆子的內心
當年明月的履歷是這樣寫的:本人真名石悅,湖北人,身高1.78米,武漢某大學法律專業本科畢業,現年28歲,曾任廣東順德海關公務員,現借調進海關總署。
石悅性格內向,愛好不多,看書、寫字、下圍棋,平淡的生活中,他大約一直沒發現自己還會有如此特殊的潛能,能讓自己一朝成名,從此天大地大。
從小,石悅就是個聽話懂事的好孩子。爸爸沒事的時候,常喜歡騎著自行車帶他出去玩。有一次,父子倆逛到新華書店,進去之后,小石悅跑開了。他在每個書架前上下跳躍,突然就對一套歷史書產生了興趣。爸爸見他感興趣,二話沒說就買了下來。從此,這3本書,就成了兒子研讀歷史,進而酷愛歷史最早的啟蒙教材。
石悅從5歲就開始看歷史,“當時我爸給我買了《上下五千年》,開始我不看,我爸說買了就要看,5塊錢當時挺貴的,還揍了我。然后我就開始看,從7歲到11歲,讀了7遍。讀這個書不是因為我對歷史有興趣,實在因為我爸管我很嚴,不許我出去玩,所以只能在家看書。其實我不算一個正常孩子,從小基本上就沒什么娛樂,很怕吵。”
自此一發不可收拾,石悅愛上了歷史。11歲后,小石悅開始看《二十四史》《資治通鑒》,然后是《明實錄》《清實錄》《明史紀事本末》《明通鑒》《明匯典》和《綱目三編》。從小學到大學,只要有時間,他就盡可能地找來歷史書籍看。
剛開始讀史書時,石悅對書中大部分的字詞都看不大懂,于是父親又給他買了本字典,并教會他怎么去翻查。久而久之,他漸漸地變成了個中高手。他熟讀《古文觀止》,而他如今高超的文言文技巧,也是由此而來。
從喜歡上歷史開始,父母發現,石悅漸漸地不太愛說話了。他對其他科目的學習也不太感興趣,而最愛的,就是看各種各樣的史書,然后沉靜地思考。
按父母的想法,讀個好大學,然后進一家穩定的單位,結婚生子,才是一個孝順兒子該有的人生軌跡。高考前兩個多月的一天,課堂上,當石悅還捧著一本《中國古代思想史》沉浸其中時,老師當場沒收了書并大聲斥責他:“高考快來了,想不到你還有時間看這種閑書!”石悅這時才感覺到了高考帶來的巨大壓力。可這時候,他竟然想完全放棄高考,在高考前曠課兩個月,在家里看電視。可石悅是獨生子,父母都對他寄予了滿心的希望,每天都苦口婆心地勸他參加高考,甚至把他的那些史書鎖了起來。望著父母期待的雙眼,石悅走進了高考考場,并考上了一所不是很理想的大學。
想要證明給自己看
在一般人的眼里,大學時代應該是閃著光芒的年齡,這里有的是風花雪月和飛揚的青春,而對于石悅而言,卻是難言的苦悶和單調。
法律理所當然不在他的興趣范圍之內,于是,他開始更加癡迷地讀史書,從這個時候開始,他更加廣泛地涉獵各種歷史雜談、筆記和實錄。為此,他經常帶上一塊干面包、一瓶水,就去了圖書館或是書店,一坐就是一整天。班里的同學都覺得這個1米78的大男生有點奇怪,為什么他能夠在古人的世界里自得其樂?為什么他為了看史書可以什么都不干?于是,整個教室里經常只剩下他一個人在獨自讀書,在下自習課的路上也常是他孤單的身影,但那時石悅感覺很充實,他能明顯體會到自己正在一天天地變得強大。
大學畢業后,石悅如父母所愿,在廣州當起了公務員,有了廣州戶口。他上班穿制服、打領帶,機關環境一點兒沒有讓他不自在。一名海關職員說:“真是沒有想到,他就是當年明月!2000年大家一起進海關,幾年來他絕對默默無聞。平時習慣獨來獨往,書不離手,思維獨特,說話總讓人莫名其妙。”石悅說自己的生活很枯燥,不抽煙、不喝酒、不談戀愛。“歷史拿走了我對很多東西的興趣”。
2006年3月10日,對于27歲的石悅來說,應該是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天。這一天,他在下班回家的路上,手里正翻著一本《明實錄》,看著看著,他突然心里異常煩躁起來,看了幾十年的歷史,怎么還是如此枯燥乏味?!郁悶的石悅回到家里,打開電腦,腦袋里立刻閃現出一個念頭:重寫明史!
說干就干,當晚,石悅在天涯上注冊了“當年明月”的ID,并在自己常逛的“煮酒論史”版塊開始寫下生平第一個長篇故事的開頭:“我寫文章有個習慣,由于早年讀了太多學究書,所以很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文章,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我希望自己也能做到。”
自此,《明朝那些事兒》開始在網上連載,并迅速受到眾多“粉絲”的追捧。石悅在寫歷史的時候,加入了很多流行的手法,比如推理、懸疑等,并借用了電視多鏡頭和分鏡頭的手法,甚至還用上了不少俏皮、幽默的網絡語言,正是這種通俗易懂、獨具一格的寫法,讓他寫的歷史讀來生動有趣。原本波瀾壯闊、交錯復雜的歷史事件,在他的手里,迅速變得井井有條、線條清晰,似乎他就生活在700多年前的明朝,以一雙冷眼觀察世事。網友一讀,連連感嘆:“原來歷史也可以這樣有趣!”連著名史學家毛佩琦、閻崇年也評價當年明月的歷史作品知識豐厚、語言幽默流行。于是,網友爭相奔走,四處推薦,連載沒幾天,“煮酒論史”版塊就空前火爆,人氣一路飆升。
痛并快樂著
成功貴在堅持,石悅每日雷打不動地更新帖子,按時間順序講述歷史,從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一路說下去,王朝的更替,后宮的亂臣賊子,宦官的爭權奪利,都逃不過他那雙凌厲的眼睛。
幾個月過去,他的帖子點擊率竟然高達300萬次,一大批網民甚至還聚集到他的周圍,成為他的“粉絲”。其中包括大學教授、懵懂小孩和耄耋之年的老太太。
這一現象引起了幾位版主的質疑:他不可能這么火吧,點擊率是否有造假之嫌?
面對質疑,石悅也感到郁悶,他覺得自己本來已經寫得夠辛苦了,怎么還會遭遇如此待遇?可到了后來,當他一次又一次地提筆,把自己放在人物的歷史背景之中時,他的心態變得怡然了。
石悅心中的明朝,群雄爭斗,無可取代。沒有哪一個朝代,可以如此波瀾壯闊,讀史如讀心,你能感悟到多少,就能證明你的閱歷有多少。但是,人無完人,偉人亦不過如此,如朱元璋的霸道,如朱棣的殘忍,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帶有歷史和成長所給予的烙印,他們的缺點,沒有辦法不讓后人直視。而恰恰是這些缺點,讓一代英雄顯得如此真實而可愛。
從那以后,石悅更是一門心思地沉浸在寫史的世界里。每天晚上,他都要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查閱大量的歷史資料,然后坐在電腦前,手指在鍵盤上翻飛游走。
歷史帶給當年明月的首先是知識上的享受,接著是經濟上帶給他的巨大回報——版稅。“我現在得到的東西,別人可能要三四十歲才能得到。但我最想要的,還是每天晚上讀書的那種純粹。”
《明朝那些事兒——朱元璋卷》首次出版,馬上銷售一空,加印20萬冊后,又被讀者一搶而光。此后,其發行量一直不斷上漲,幾乎每星期都要加印一次。接著,《明朝那些事兒》之二、之三相繼出版,銷量依然空前高漲,一經面世,就被搶購一空。
(摘自《人物》200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