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媒體報道,有“小伏明霞”之稱的原中國跳水運動員段青,移民美國后生活窘迫,過著迷茫無助的生活。其實,像段青這樣移民美國的中國體育人還有很多。他們中的一些人,懷揣夢想到了美國,沒想到,卻遭遇到各種各樣的困境。
“跳水神童”在美生活拮據
今年21歲的段青原本是中國跳水界一顆被人看好的未來之星。她3歲半就被伯樂相中,加入體操隊。后來,她又被一個教練帶進花樣游泳隊。14歲時,段青就獲得國際泳聯大獎賽10米跳臺單人及雙人冠軍和游泳世錦賽女子10米跳臺雙人冠軍,被譽為“天才少女”。更難得的是,小小年紀的她在賽場上談笑自若,和同樣14歲名滿天下的伏明霞非常相像。因此,很多教練都稱她為“小伏明霞”。
段青14歲拿下世界冠軍后,因為傷病,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后來,她以杰出人才的身份移民美國,定居洛杉磯,那時她才19歲。
段青是懷揣著美國夢移民海外的,她希望能靠著跳水的本領在異國闖出一番天下來。讓她意想不到的是,這條道路竟如此艱難。
剛到美國時,雄心滿懷的段青加入一家跳水俱樂部訓練。很快,她就花完了所有的積蓄。由于沒有經濟來源,段青的基本生活保障受到了威脅。她不得不壓縮開支,搬到一個小房子里居住,一直住到現在。
如今,段青移民美國已經兩年了。每天上午,她都去附近的社區大學學英語。她開的是一輛舊車,這車還是她學跳水時的啟蒙教練送的。在社區大學,她和一些剛移民來的中國同學一起學習基礎英語。和其他學生相比,段青的壓力很大,而且很不適應,因為,這樣的生活與當時她在國內的生活相比,落差實在是太大了。
“以前在國家隊,所有事情都有人安排,我只要訓練就行,目標很明確。現在沒了目標,對外面的世界又不了解。”為了謀生,段青在一家中餐館干過幾個月的服務生,之后因故離開,現在正重新尋找工作。“現在美國的經濟不太好,餐館工作都不好找。當推銷員我英語又不好。”
段青在國內只讀完小學四年級。后來當上運動員后,每天的訓練很緊張,根本沒時間學習文化課,在基礎教育方面營養不良。只身來到美國后,她有一種無助的感覺:“我看不清未來,感覺很迷茫。”
乒乓球冠軍遭隊友暗算
如果說段青的煩惱主要來自于生活方面,乒乓球高手高軍的麻煩則更多地表現在賽場上,而這一切都是因她的“祖籍中國”而起。
上世紀90年代初,高軍是我國最優秀的乒乓球直拍正膠快攻手之一,她曾是1991年世乒賽女團、女雙冠軍、1992年奧運會女雙亞軍。1993年底,高軍與一位美籍華人結婚后移民美國。剛開始,她過著“早起上班,到點下班”的普通生活。
1995年,中美兩國都邀高軍代表自己出戰世界比賽。高軍猶豫了,“我想打球,但是不知道應該代表哪一方,最后,我決定不打了”。1997年底,高軍正式加入美國國籍,并在美國國家乒乓球隊的盛情邀請下加入美國隊,但她并沒有完全投入比賽,只是一邊工作一邊訓練。
“過去在國家隊時,我特恨‘海外兵團’,但現在自己也成了其中之一,這樣的心態我也體驗到了。”高軍坦言自己當時內心很矛盾。在1999年的一場比賽中,高軍看到自己以前在國家隊的教練坐在對手的身后,她覺得酸溜溜的,“比賽時,我老想去看一眼張指導的表情,始終無法全身心地投入。”當時五味雜陳的感覺,只有高軍自己最能體會。
“海外兵團”的身份讓高軍在國內打比賽時更難受。在上海舉行的第48屆世乒賽上,高軍代表美國隊對陣曹臻,剛一上臺,就有觀眾沖她發出了噓聲。不過,后來高軍還是贏了。
在美國,高軍的“海外兵團”身份同樣遭遇非議。“美國隊里一直有人說我碰到中國隊就不好好打,有放水的嫌疑。其實,我承認遇到中國隊,尤其是小隊員時會有些想法,但比賽的時候我肯定會認真對待的。”高軍說。
由于成績出色,高軍陷入“樹大招風”的困境,也遭到了“小人”的暗算。“1999年泛美運動會以后,幾個人合在一起針對我,她們認為我的存在威脅到她們的地位。”于是,高軍被一紙狀書告到了美國奧委會,理由是:她成為美國公民還沒有完全滿3年,沒有代表美國參賽的資格。
高軍說:“我性格比較軟弱,本來不想跟她們爭,但當時我真覺得特別心寒。”所幸在美國乒協、奧委會、中國乒協和一些朋友的幫助下,高軍打贏了這場官司。
前體操冠軍曾經賣過豬肉
目前執教中國體操隊的李月久,是中國第一位自由體操世界冠軍。他在美國打拼20年的經歷完整地反映了移民海外的中國體育人走過的路。這條路充滿坎坷,他經歷過牢獄之災,在超市賣過豬肉,還差點失去女兒。
剛到美國時,李月久在隊友所在的俱樂部幫忙。不久,老板提出讓他留下任教,但他拒絕了。因為如果這樣,就搶了朋友的“飯碗”。后來,李月久選中了拉斯維加斯一家俱樂部。為了李月久,老板開除了跟隨他十幾年的總教練。那位教練懷恨在心,在李月久簽證到期時,誣告他為非法移民。李月久被移民局拘留了。后來,俱樂部老板帶著律師趕到移民局說明情況。移民官恰好是個體育迷,聽說李月久的身份后,還請他喝啤酒。
為了確認身份,第二天,李月久一家三口在老板夫婦的陪同下趕往墨西哥。老板娘抱著李月久3個月大的女兒站在美國境內,李月久夫婦和律師驅車駛向幾百米外的墨西哥。之后,他們再掉頭返回海關,重新審核李月久的“工作簽證”。對于這件事,李月久一直心有余悸。因為萬一不能正常入境,邊界線上美國一方的女兒該怎么辦?
到美國后,李月久沒有一直當教練。他和妻子在拉斯維加斯開了一家俱樂部。兩人既當老板又當教練,每天早晨8點開門,深夜回到家還要商量第二天的訓練內容。在兩年的辛苦經營之后,他們的經濟狀況逐漸好起來。誰知道,在教練、經理和母親三重角色的重壓下,妻子病倒了。一直以愛妻聞名的李月久決定關閉俱樂部,在芝加哥郊外買了一棟別墅安頓下來。李月久重新當上了“打工仔”,在一家體操俱樂部當教練,年薪4萬美元。
龐大的生活開銷使李月久在教體操之余,又找了一份劇場表演的工作,并在一家超市當營業員,負責切肉和賣肉。
2004年12月,李月久懷揣回報祖國的理想回到中國,開始執教中國體操隊。李月久的妻子和兩個女兒仍然留在美國。盡管思念家人,但李月久覺得目前的生活很充實。
(摘自《世界新聞報》2008.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