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反對種族隔離的斗爭身陷囹圄27年,曼德拉寬恕了那些給他帶來災難的人,為倡導種族和解做出表率。作為南非首位黑人總統,在聲望如日中天的時候,他毅然決定不再連任,要南非為非洲國家樹立民主選舉的榜樣。在某種意義上,曼德拉本人已成為南非以及整個世界的精神遺產。
“惹麻煩的人”
曼德拉90歲的生日宴會地點選擇在約翰內斯堡以南600英里、東開普省的小村莊“古努”。90年前,一位名叫“羅利赫拉赫拉”(Rolihlahla)的孩子在這里誕生,在班圖語中,這個詞意為“砍掉樹木的枝葉”。實際上,這個名字的真實意思是“惹麻煩的人”——確實是曼德拉早年經常扮演的角色。
上學后,一名無法讀清“羅利赫拉赫拉”的老師將這個孩子改名為“曼德拉”。盡管父親是部落酋長,但曼德拉決定不要子承父業,因為他不會忘記父親曾說過的話:“我們是永遠無法進行統治的酋長,因為我們沒有自治的權利,我們所有的南非黑人,都是被征服了的人。”
在種族隔離制度下,每個人都要按膚色歸類:黑人、有色人或白人。這種劃分決定了一個人應該在哪里居住、工作和學習,甚至應該和什么人結婚。同一家庭的成員常常被分為不同類別,只是因為其中一人的膚色比另一人更黑。
于是曼德拉離開了部落,前往約翰內斯堡籌劃“正義行動”。1944年,曼德拉參加了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參與創建了非國大青年聯盟,發動抵制白人企業,組織大批黑人參加的大規模罷工,拒絕上班、購物、乘公交車和上學,用和平手段使城市癱瘓。1961年,曼德拉參與創建了非國大的軍事組織“民族之矛”,以地下武裝斗爭反對種族隔離。在組織斗爭的同時,曼德拉還獲得了法學學士學位,并成為一名律師。
改造監獄成“大學”
曼德拉曾說,人生中最享受的兩件事情是看朝陽升起和聽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但長達27年的囚禁生涯里,他所面對的只有冰冷的墻壁和艱苦的勞動。
1964年,曼德拉和一些非國大的領導人被政府投入監獄。在羅本島監獄,曼德拉牢房的號碼為46664——這個號碼后來成為光榮和不屈的象征。辛苦的勞作摧殘了囚犯們的身體和精神,曼德拉提出要設立監獄圖書館,這一要求獲得批準。許多囚犯在監獄里學到歷史、政治、哲學、經濟等方面的知識,甚至完成了高中和大學課程。很快,人們就稱這所監獄為“曼德拉大學”。
當曼德拉在監獄中度過了近20個年頭后,種族隔離制度已經使南非的黑人和白人矛盾激化,沖突不斷。在非國大黨人的呼吁下,這時的曼德拉已成為世界知名囚犯。南非政府面臨世界輿論和經濟制裁的壓力,被迫開始尋求和解。
南非政府承諾說,如果曼德拉停止暴力活動,他將被立即釋放。但是曼德拉拒絕了,因為政府并沒有承諾取消種族隔離制,“除非種族隔離制度消失,除非所有的非洲黑人得到自由,否則我拒絕離開監獄”。
1990年,南非當局被迫宣布無條件釋放曼德拉。1991年,他當選為非國大主席。1994年,曼德拉在南非首次不分種族的大選中獲勝,成為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
位高權重選擇隱退
寬恕與和解是總統曼德拉一直奉行的兩個關鍵詞。他意識到,消除種族隔離必須使白人和黑人融合在一起。
曼德拉拒絕對白人采取報復行動,而是堅信與白人一起行動,才能為支離破碎的南非構建一個新的未來。做出這樣的決定是因為他深深地了解,南非白人和黑人一樣認為自己是非洲人,英國殖民者同樣看不起他們,南非白人和黑人一樣有著一種復雜的文化自卑情結。
曼德拉總統最為人稱道的,是他對于總統權位的毫不眷戀。
負責和曼德拉進行交接的南非最后一任白人總統德克勒克曾說,曼德拉作為南非總統最偉大的遺產,是他選擇的隱退方式。當他1994年當選南非總統時,他有機會在這個位置上直到逝世,而且很多人認為這是補償他多年牢獄之災的唯一方式,而曼德拉決意要做一個榜樣,不僅僅是為了南非,還包括非洲大陸的其他國家。
隱退后仍關注民生
隱退之后的曼德拉曾多次表示他將“完全退休”,但他的視線從來沒有離開南非這個國家及其人民的生活。在禁忌頗多的南非,曼德拉毫不諱言艾滋病的危害,他公開承認,自己唯一的兒子死于艾滋病。他建立的基金會正致力于遏制艾滋病的蔓延。
在90歲生日之時,曼德拉依然關注著南非的貧富懸殊問題。當被媒體問到想向世界傳達什么信息時,曼德拉說:“南非有許多有錢人,他們可以跟那些不太幸運、無法擺脫貧窮的人分享他們的財富。”
在曼德拉90大壽之際,其繼任者姆貝基統治的這個國家卻因無力應對艾滋病、貧困、嚴重的電力短缺、暴力犯罪以及對鄰國津巴布韋危機調解不力而廣受抨擊。“后曼德拉時代”的南非該何去何從,成為許多人的疑惑。
但大家都明白,曼德拉的歷史地位源于他出色的領導力和權力協調能力,從而避免了種族隔離末期的內戰,并成功地團結各種族建立一個新民主國家。
(摘自《新京報》2008.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