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南非人來說,發了工資不是存起來,而是要先去消費,盡管已經“負債累累”。南非人是典型的“今朝有酒今朝醉”,在我們中國人看來“不會過日子的人”在南非比比皆是。
不少南非人都有欠債,其實南非人但凡有個固定的工作,收入都不低,至于受過教育的白領們就更不用說了,年薪10萬蘭特都算低的。但是每當記者和身邊的南非朋友聊起收入的話題時,每個人都會突然間顯露出一副無奈的表情,然后大篇幅地抱怨掙的錢不夠花。
其實南非人不愛存錢與他們傳統的消費觀念有直接關系。我曾問過很多南非朋友每個月的工資到底花在哪里,他們往往會滔滔不絕地說出一大堆理由:比如說食品的價格又漲了,發了工資得趕緊去買面包和肉,來填飽一家人的肚子;身上的衣服舊了,款式不流行了,鞋子穿得也不舒服了,發了工資當然得換新的;女孩子更不用說了,每月買點化妝品,做個新發型是不能少的;每天上下班要坐車,汽油價格一直漲,交通費支出越來越大; 房子還在按揭,或者房東每到發工資的那天就會準時出現在家門口;5個孩子正在長身體,要加強營養;假期到了,一家老小要去度假等等。
其實很多花錢的理由在我看來都不是理由,或者可以把支出的規模大大降下來。但是南非人這種傳統的理財觀念決定了即使每個月掙到數倍于現在的工資,也能迅速花完,然后繼續抱怨工資太低。南非人不愛存錢的習慣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銀行貸款相對容易。只要有固定工作,在銀行有個賬戶,就可以很輕松地從銀行借到錢。還有的人錢花完了就找熟人借,經常借了東家借西家。有統計顯示,南非人平均將70%的可支配收入用來償還貸款等債務,他們的消費觀念是: 超前物質享受,哪怕是借債。
南非人無論收入多少,都是無憂無慮的樂天派。有了錢就買東西,而且要買就買好東西。在他們看來人生很短,生活不能被物質所束縛,應該及時享樂。
其實,不愛存錢的習慣在整個非洲都有,他們也逐漸意識到生活中會有不時之需,所以發明了許多強制存錢的辦法。有些人自愿組成互助會,每到月底發錢的時候,每人拿出一些,湊在一起交給互助會之中的一個人使用,到了下個月,湊起來的錢又交給另外一個人,如此循環。還有一種規模大點的互助基金會,這種互助基金會需要由一個有理財經驗的人發起,并充當基金會的管理員,管理員要每天拎著錢袋去街頭收取小額存款,月底的時候再把錢如數交給每一位存款人,好像是發工資一樣。
(摘自《環球時報》200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