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杭州火燒假冒偽劣溫州鞋,到溫州鞋商點燃誠信之火,改革開放以來,每個溫州鞋商都不會忘記“火”的故事。這個故事,陪伴著溫州鞋商走過了20多年。
第一把火:羞辱之火
在第一把火還沒有燒起的很長一段時間里,余阿壽只是一個家庭作坊式皮鞋廠的老板。他12歲做制鞋學徒,在業界以手藝精湛、童叟無欺聞名。
上世紀80年代初,余阿壽的制鞋廠慢慢擴大時,周圍冒出的制鞋廠如雨后春筍,隨之伴生的是遍地開花的假冒偽劣皮鞋——有人竟用馬糞紙制鞋。余阿壽對此備感憂慮,這種擔憂很快得到了應驗。
1987年,商業部原部長胡平的女兒在武漢一家商場買了雙新皮鞋,穿了一天鞋底就脫膠,成了名副其實的“一日鞋”。身為商業部長的胡平在女兒面前顏面盡失。
也是在這一年,溫州市市長收到一對東北新人給他寄來的一雙破鞋:溫州人拿這種劣質皮鞋坑人,當市長的臉紅不紅?原來新郎在婚宴上,剛買的溫州皮鞋開了幫,里面塞的全是馬糞紙。
典型的例子是震動全國的武林廣場怒燒溫州鞋事件:1987年8月8日,杭州市下城區工商局執法人員在該市武林廣場,一把火燒毀了5000多雙溫州產的劣質皮鞋。
之后,全國各地對溫州鞋一片喊打聲。許多城市商場明示“本店拒售溫州鞋”,許多地方都把溫州鞋作了撤柜處理。溫州皮鞋行業到了生死關頭。
第二把火:雪恥之火
面對全國各大城市商場一片喊打聲,溫州鞋商不得不尋求貼牌生產,搞假合作。
與此同時,54歲的余阿壽把公司交給了兒子余進華打理,自己作為行業協會會長全身心投入溫州鞋業的整治和創品牌上。
1993年,余進華一擲千金,成為第一位敢在中央電視臺廣告中打出溫州產皮鞋的企業家,轟動了整個業界。而當時,打廣州、上海牌的貼牌生產在溫州鞋界成風。
存活下來的或新辦的溫州鞋廠,開始鉆研制鞋工藝。“康奈鞋業”的創始人鄭秀康在1990年用120萬元買了溫州制鞋史上第一條繃幫流水線。
鄭秀康在第二年又花了幾百元,請當時的廣告公司設計了“康奈”商標,如今這個昂首挺胸的人頭像商標早已為人們所熟知。
隨后,大批溫州鞋紛紛有了自己的品牌——康奈、東藝、皇康等。到1999年,溫州已經涌現出一批在國內外知名的鞋企。溫州鞋再次聲名鵲起。
1998年,康奈、奧康、吉爾達3個溫州皮鞋品牌,一起捧回了“中國十大真皮鞋王”獎杯。中國10個真皮鞋王,一下子被溫州拿來了3個。
令溫州鞋商意想不到的是,市場上竟然出現了假冒的溫州鞋,奧康集團員工在山東高密發現假冒奧康鞋的生產竟然已成規模化。昔日制假的溫州鞋如今竟被別人假冒,溫州鞋商既喜又憂。
為了捍衛自己的品牌形象,溫州的知名鞋企,相繼自發成立了“打假辦”。這是溫州鞋商第一次感到保護知識產權的重要性。
1999年12月15日,奧康集團董事長王振滔和時任溫州市副市長冒康夫等,在杭州點燃了“打假保名牌”一把大火,2000多雙假冒奧康鞋和數萬枚商標在熊熊大火中化為灰燼。
12年前一把火,燒溫州人的劣質鞋;12年后的一把火,溫州人燒仿冒溫州鞋的偽劣鞋。
第三把火:壟斷之火
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溫商最早。而溫商中,溫州鞋商是最早走出國門的。
有報道稱,南斯拉夫內戰后,第一批進入前南地區的,不是聯合國維和人員,而是一批溫州商人。同樣,2002年世界杯足球賽舉辦地韓國漢城(今首爾)第一批在球場南大門市場內租賃20多個位置的,也是溫州人,而且是溫州的皮鞋制造商。
2006年7月19日,首家康奈海外旗艦店亮相巴黎市中心,被國外媒體稱為“中國鞋類品牌躋身境外主流消費圈的標志性事件”。
到了2006年,溫州鞋已出口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的鞋子有近5億雙。
一位溫州市領導曾經這樣形象地說:如果說20世紀溫州人把“吃”帶到了世界各地(很多國家的中餐館都是溫州人開的),那么21世紀,溫州人要把“穿”帶到世界各地——在國外不少重要的鞋類市場,溫州鞋都在唱主角。
西班牙埃爾切城市有一條鞋業批發大街,這也是西歐的鞋業批發中心,被譽為“歐洲第一鞋城”,如今全部都被溫州鞋商占領。
溫州鞋商的營銷策略是:“先去鞋店,說擺幾雙鞋,賺的錢都給店家;然后第二步租幾分之一的店鋪,第三步租下全部店鋪,最后買下全部店鋪。”
物美價廉的溫州鞋,在深受國外消費者青睞的同時,也受到國外同行尤其是歐盟同行的強烈抵制,最終爆發了針對溫州鞋的事件:2004年9月17日凌晨,埃爾切當地數百名鞋廠失業工人,縱火焚燒了價值800多萬元的溫州鞋。
埃爾切的“火燒”事件與1987年8月8日杭州那次“火燒”相比,相似的都是價格低;不同的是,前者燒的是劣質溫州鞋,后者燒的是質量好的溫州鞋。
第四把火:誠信之火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06年10月5日,歐盟裁決,將在今后兩年內向中國產皮鞋征收16.5%的反傾銷稅。此舉重創了中國鞋企,溫州鞋產品對歐盟出口由此減少了三分之一。
歐盟實施的反傾銷用意不言而喻,但此時,臥薪嘗膽20年的溫州鞋商充滿自信。
半個月后,奧康集團等近10家溫州鞋商,聘請律師打反傾銷國際官司。
誰也沒有溫州鞋商對品牌、知識產權保護的切膚之痛。一批溫州知名品牌鞋商紛紛在全球各地對企業商標進行了全方位的注冊。“我們要在全球一體化背景下去認真審視其發展,再不能走低水平重復、低成本擴張的老路。堅持實施品牌戰略,堅持機制、技術和管理創新,走差異化之路。”溫州鞋商信心百倍。
2007年8月8日,王振滔、余進華等“溫州鞋王”在杭州武林廣場又一次點燃了“大火”——誠信之火。自1987年8月8日杭州武林廣場的恥辱之火后,每年的8月8日被溫州市政府定為“誠信日”,意寓勿忘燒鞋之恥,走誠信之路。“誠信溫州,品牌強市”這句口號在每個溫州鞋商心里都是那么的刻骨銘心。
(摘自《民主與法制時報》200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