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時健的時代過去了,他離開企業已經十年有余。但是,他的故事并沒有終結,他成了一個傳說中的人物,今天,提起他的名字,依然會喚醒許多人關于他和紅塔集團的那段傳奇的回憶。
“超級腐敗案”
褚時健1928年出生于云南一個農民家庭,高中文化,1949年參加云南武裝邊縱游擊隊,195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服務員、指導員、區長、區委書記、玉溪行署人事科長,到1963年,開始了糖廠、酒廠、農場、畜牧場、造紙廠等企業方面的經歷。1979年,51歲的他被任命為玉溪卷煙廠廠長。
1986年,褚廠長兼任了玉溪煙草公司經理和玉溪地區煙草專賣局局長,加上把農民的煙田變成煙廠的“第一車間”,他一手控制了產、供、銷三個環節。到90年代中期,他已經“把一個地方小煙廠做成了亞洲第一、世界第五的煙草帝國”,固定資產從幾千萬元發展到70億元,年創利稅近200億元。“紅塔山”卷煙品牌無形資產被評估為332億元。有人稱它為“印鈔工廠”。
褚時健成了中國的“煙草大王”,全國最紅的國企紅人。他的政治榮譽不勝枚舉:云南省勞動模范、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優秀企業家、全國“十大改革風云人物”等等。
他也是煙草行業的“教父”。某卷煙廠請他去“傳經送寶”,紅地毯一直鋪到廠外很遠。他點石成金,大筆一揮就把你變成百萬富翁、千萬富翁。得到他的批條,就等于發財。各路煙商、官員和干部子弟,各盡所能,演繹出種種生動的故事。他的女兒去廣州,有多少輛小車在機場硬生生地等著,搶著接機。
“紅塔帝國”的權力全部集中到塔尖——褚時健的話被形容為“圣旨”,重要的事情,尤其是批煙,全憑他的條子和電話IJXiXvCYeDhkwkLx7BGj7g==。他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他身邊人稱他“老爺子”,其他人叫他“老板”。
1995年2月,一封來自河南三門峽的舉報信,開始了這一神話的終結。
據1998年1月新華社報道,褚時健的“女兒共索要和接受3630萬元人民幣、100萬元港幣、30萬美元,妻子及其他親屬共收受145.5萬元人民幣、8萬美元、3萬元港幣及大量貴重物品”。褚時健本人,后來被司法指控貪污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最主要的情節是,他把巨額公款直接劃到自己的名下,其中一筆是174萬美元,另一筆1156萬美元。
“歷史的審判”及其余響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本世紀前后,褚案一直是中國社會的重大議題,體制內外,紛紛爭說。
褚案既出,官民俱感震驚。在光耀四方的國資名義的紅塔之外,褚時健建立了一個10多億高的“私塔”——“秘密賬戶”,雖然每年都有國家審計,但都“沒有發現”它。這筆巨款只有褚時健個人能動,他的貪污即直接從這個賬戶劃入私人名下,沒有別的技術含量。
據當時新華通訊社的報道,要“法辦”褚時健,“有些人感情上接受不了。不少人認為,褚時健……功勞太大了,過與功相比,算不了什么”。“有些人思想上有顧慮:查辦褚時健,會不會把企業查垮了,影響企業穩定,影響云南的經濟發展、財政收入?”
還是中央紀委領導同志提出:對褚時健,“過不掩功,功不抵過”,為這個多少升華出了一點政治意味的經濟案定了調。
最后,云南省高級人民法院的一份據說是十易其稿的、被稱為“現代法律文書的典范”的長達8000字的判決書,宣布褚時健因巨額貪污和巨額財產來源不明罪被判處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褚時健后來有如此供述:“當時新的總裁要來接任我。我想,新的總裁來接任我之后,我就得把簽字權交出去了,我也苦了一輩子,不能就這樣交簽字權。我得為自己的將來想想,不能白苦。所以我決定私分了300多萬美元,還對羅以軍(當時的紅塔集團總會計師)說,夠了,這輩子都吃不完了。”
因此,褚案引發了一個“59歲現象”,即官員“退休前撈一把”的討論。
哀牢山的莊園主
在服刑兩年后,褚即減為有期徒刑17年。隨后,在2002年春節,因“患有嚴重的糖尿病”得以保外就醫。這時,74歲的褚時健回到玉溪,家里只剩下年邁多病的老伴。后來,他在云南一個叫哀牢山的地方經營著一片2000畝的果園農莊。果園外面掛著綠色認證。據說他的果子在市場上很吃香,當地買不到,都銷往外地了。
他仍然往來無白丁,政商兩界都跟他不乏聯系。他當年的部下,許多人成了今天的煙企領導,他們對他保持著尊敬。據稱他還會從前來“問策”的企業那里獲得報酬。
現在,一切寵辱都已經過去。他可以在云南高原的陽光下平靜地回憶往事了。他平時看看電視,新聞聯播、電視劇,看看雜志,消磨時間。他到了紅塔才學會抽煙,到現在,紅塔沒有那么紅了,紅塔也不需要他了,抽煙卻成了習慣。跟大多數成年后學會抽煙的人一樣,他握煙的姿勢顯得生硬——拇指也參與進去。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