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人生最困難的事情?”學生問。
“與生活講和。”老人答。
這是一本美國暢銷書《相約星期二》中莫里老人與學生的對話,這本書曾連續四十四周名列美國圖書暢銷排行榜。本書講的是一個名叫莫里·施瓦茨的社會學教授,在患絕癥的情況下,受一家電視臺的“夜線”節目采訪,被自己當年的學生米奇·阿爾博偶爾看到,學生匆匆趕來看望即將離世的老師,而莫里老人則宣布要給這位學生上最后一門課,每星期一次,時間是星期二。這門課講授了十四個星期,老師謝世后,這位學生把聽課筆記整理了一下交付出版,題目就叫《相約星期二》,書的內容包括:世界、人生、婚姻、家庭、金錢、衰老、死亡等等。然而,老人給人們最由衷的生活體驗和忠告是:要與生活講和。
生活是一個過程,但人生中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想收獲愛情,但愛情總是遠遠逃離;想獲得成功,但成功似乎總是擦肩而過;想永遠年輕和健康,但衰老與疾病卻又不可抗拒地來臨;想擁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不錯的薪水,但機遇和條件幾乎無法實現……想擁有的太多太多了。誠然,有人通過表達真誠和不懈追求收獲了甜蜜的愛情;通過努力和拼搏,獲取了成功,但更多時候,失意常伴人生。
面對人生中的挫折,我們大可不必迷茫和徘徊。因為,莫里老人已經給了我們答案:與生活講和。與生活講和!多么平靜而震撼有力的忠告。
與生活講和,其實是一種人生態度,是學會生活的哲學。面對苦難,面對困惑,以一顆平常心對待,上帝為我們關上了所有的門,必將為我們打開另一扇窗。
生活是本厚厚的書,我們總想在翻閱中尋求一份滿意的答卷,疑惑,或許會是無數;解決,或者需要一生。但只要我們在不停地思索,我們就還沒有迷失自我。學會與生活講和,會讓一切和諧,會讓自己更加幸福!
感謝莫里老人給我們展示一個充滿人生哲理的審美現場,他讓我們懂得講和不是平庸倒退,而是一種至高的境界。
(摘自《黃石日報》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