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0月,我們把關注的目光投向合肥溫州商會,投向一個群體正在籌劃的理想與每一個人曾經的創富歷史。
2008年,世界中的溫州人和溫州人的世界,都處在一個至關重要的轉折點,我們在這里報道的并不是溫州人的全部,甚至都不是合肥溫州人的全部。
我們僅僅是找到其中一個閃亮的水滴,想看看它為什么能夠反射整個大海的能量,而且令人如此的目眩神迷。……
>>葉梁職務:
合肥市溫州商會常務副會長、 秘書長
安徽省服裝商會常務副會長、秘書長
新智聯合安徽投資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中國商業聯合會市場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服裝協會常務理事
中國紡織服裝市場聯盟常務理事
安徽服飾第一街工作委員會主任
安徽省服裝模特與文化專業委員會主席
安徽省企業家協會常務理事
安徽省企業協會常務理事
安徽省商業聯合會常務理事
1984年,一位18歲的溫州樂清小伙攜著幾件服裝滿懷期待地仰視著安徽這塊土地。時至今日,一位大氣磅礴的智者正俯視影響著安徽服裝產業的發展。從服裝推銷員到安徽省服裝商會秘書長,從行業的跟隨者到行業的領導者,一位在安徽實現人生蝶變的溫商,一位將溫商精神和感情深深注入安徽及安徽服裝業的行業靈魂人物,這個人就是葉梁。
創業與拼搏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由于地域、資源、歷史、時代和政策等因素影響,溫州的經商浪潮層層涌起,大多數溫州人成了商海中的弄潮兒,葉梁也是其中一員。1984年,19歲的他開始了背井離鄉,首次來到合肥進行服裝推銷和經營。那時作為內陸省份的安徽,由于受計劃經濟影響,一度列為全國輕工、產棉大省,擁有大小服裝工廠2000多家,服裝產量居全國前十名。作為省內服裝設計力量最強的安徽服裝設計院曾獲全國二等獎銀剪刀獎,安徽的“紅方”、“富爵”等服裝品牌曾經在國內聲名顯赫。頭腦靈活的葉梁積極吸納著安徽服裝業的資源和營養,跑市場、跑工廠、開店面。通過十多年的積累,到1990年代末,葉梁已是在安徽服裝業摸爬滾打15年的資深人士,無法做到“小富即安”的他,開始謀新求變。因為此時,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安徽服裝傳統優勢開始式微,本土服裝業全面“衰退”:大批的設計人才外流,著名品牌“紅方”被賣,“富爵”日益衰敗。沿海地區特別是浙江服裝產業迅速崛起,現代服裝企業如雨后春筍,服裝品牌層出不窮,浙商聲名鵲起。
開拓與創新
2000年,合肥綠賓服飾有限公司成立。2003年,安徽浙商商貿有限公司成立,將“浙商”注冊成公司商標,不僅是對浙商精神的崇仰,更是對浙商精神的實踐,葉梁將單一的服裝經營邁向了公司化運作之路,規范系統管理,持續良性發展。曼嘉倫、風之韻等作為其旗下代理的服裝品牌在安徽保持強勁的銷售勢頭,并注冊自有服飾商標“樸秀兒”。與此同時,已任合肥市溫州商會副會長的他,與在肥的其他溫州籍老鄉,積極發揮行業組織的橋梁作用,熱心參與合肥、溫州兩地的經濟社會文化交流活動,參與合肥的建設和發展,將溫商的精神和經驗播揚在安徽各地。商會的活力和功能在安徽民間組織中從未有過的噴涌和顯現。只要心手相連,團體的力量大到驚人。團結一致,積極作為,推陳出新,永不止步,既融入當地,又保持個性,這是溫州人的精神特質,也是葉梁的個性。作為一個在安徽服裝業浸染近二十年的服裝人,看到安徽服裝產業的現狀,葉梁與另一位溫州籍老鄉合肥萬總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楊萬總不謀而合:如果安徽成立一個服裝行業的團體,聚集全行業的智慧和力量,那么安徽服裝行業將會發生怎樣天翻地覆的變化呢?
責任與使命
2004年之前,安徽沒有一家專業的服裝批發市場,服裝企業數量小,產業結構亂,僅有的幾個本土服裝品牌“帥王”、“依立騰”與外來品牌比拼時顯得力不從心,每年300多億服裝消費的內需市場幾乎全部被外來品牌占據。而此時,沿海服裝產業轉移的趨勢明顯加快,“中部崛起”、“安徽打造加工制造業基地”的呼聲越來越高。2005年3月,以“當好政府助手,服務全省服裝行業”為宗旨的安徽省服裝商會順時成立。葉梁作為商會最強有力的發起人之一,他不僅締造了安徽省服裝商會,也開啟了安徽服裝產業一個全新的思變與作為的時代。此后的一切,證明了這個斷語。當選為安徽省服裝商會秘書長的葉梁,與安徽服裝行業的同仁們開始了安徽省服裝業的涅槃之旅。當年6月,安徽省服裝商會與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省工商聯合作,對全省17個地市進行調研,編輯出版《安徽服裝產業發展藍皮書》,精確翔實的數據、深刻有力的分析,讓業界震驚,此書的出版翻開了安徽服裝產業嶄新的一頁。“安徽服裝產業需要進行一次系統的研判及規劃,安徽省服裝商會責無旁貸,而且這僅僅是個開始。安徽的服裝產業需要痛定思痛,走出去,引進來,探索出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之路。”,葉梁說。 至2006年,經過安徽省服裝商會的努力,合肥市站前路已經匯集7家業態不同的服裝批發市場,服飾商圈價值凸顯。6月,站前路被中國商業聯合會命名為“安徽服飾第一街”,安徽首個服裝產業集群地誕生。市場的燎原之勢,奠定了產業發展的基礎。瑤海工業園服裝產業園﹑長豐三元服裝工業園、安徽服飾第一街品牌孵化基地相繼建立,并引入“九牧王”、“旗牌王”等知名名牌入園。安徽本土服裝品牌“依立騰”、“帥王”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越來越強。“短短三年,安徽服裝產業的發展之路漸漸清晰:以市場建設帶動產業發展,以產業發展培育本土品牌,以品牌效益促進經濟發展,以經濟發展推動服飾文化構建,這就是獨具特色的安徽服裝產業發展模式。”葉梁,這個為安徽服裝行業疾呼和奔走的溫州商人,說到這里,臉上露出了欣慰之色。
淡定與超越
作為一個溫州商人,為何為安徽的服裝產業如此辛勞、如此拼命?很多人不解。當“葉梁”已成為安徽省服裝商會、安徽服裝行業在外的“一張名片”時,更多人欽佩。
“盡人事以聽天命”,葉梁只是淡淡地說。“隨著安徽面臨著泛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與沿海服裝產業轉移的趨勢,安徽服裝產業面臨著更大的機遇和挑戰,今后還有更長的路要走,我愿與之繼續前行,永不止步!”或許,當人經過自身的裂變和錘煉達到某一高處時,會孤獨。而此時,孤獨是種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