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輅——北京嘉利公關創(chuàng)始人
鄭宏偉——奧克斯空調營銷總經理
孫先紅——蒙牛集團副總裁
路長全——北京贊伯營銷管理咨詢公司董事長
王群——百勝(中國)餐飲集團副總裁
沈青——金必德品牌營銷策劃集團總裁
“搭車”就是大家借助一個事件來進行自己產品和企業(yè)的營銷,“造車”就是在沒有事件的情況下制造一個事件。
搭車、造車哪個更省錢
李輅:我認為搭車比造車好,搭車有幾個好處,首先搭車因為本身有車在,它的影響力足夠大,我們看到的不管是奧運還是世界小姐都是一個大事件,這是第一點。其次搭車是第三方做的一個活動,或者第三方開始辦的一個事件,這個事件會產生公信力,公信力在傳播里面是非常重要的因素。最后一點很簡單,省錢。
鄭宏偉:我持反對意見,實際上造車比搭車更便宜。比如說奧運會,比如說航天員,這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都是用錢砸才給你機會的。造車是按照你自己戰(zhàn)略而來的,造車最大的弊端是你這個企業(yè)有沒有創(chuàng)造性,有沒有思維,這個不需要成本,這是你自己能不能完成它。
李輅:在企業(yè)的短期市場行為突破的時候,我覺得需要搭車,用大量的錢去做一個大的活動,短期內市場突破,搭車會取得了非常好的市場效果。
孫先紅:不存在哪個省錢與哪個費錢的問題,關鍵是你事件營銷,你要達到你的營銷目的。實際上事件營銷是通過你要做的這一件事來達到你的營銷目的,你的營銷目的是什么?
路長全:有錢,造車,沒錢就得搭車,搭車有幾個限制,首先是人家的車,你搭不是說不要花錢的,你搭車也要花錢,你有沒有錢搭是第一個。第二個搭車是你理直氣壯得不夠,還是人家的車。所以我倒覺得有錢自己造車更好,沒錢,實在不行,我們再來考慮搭車。
王群:搭車是非常難界定的。比如肯德基有一個全國青少年三人籃球賽,你可以說這是我們自己一手造出來的,可是如果沒有籃球運動在中國這么熱烈的勢頭,我們坐不上這個車。搭籃球的車,而且符合我們健康、運動的需要,還有籃球的普及,所以孩子就有興趣。三年做下來,18萬青少年可以參加,然后在370個城市做這個活動。不管是搭車也好,造車也好,關鍵是選擇這個車是什么樣的車。
搭車、造車都得先有路
路長全:搭車還是造車都得先有路,你沒有路造車也沒有用,搭車就更沒有用。有路就是他有一種大的氣候,就像王總說的,你首先得有中國人對健康的關注。所以我覺得首先要有一種大的氣候,然后車,看有能不能有順風車,如果沒有,就得自己造。
王群:所以怎么界定什么叫搭車,不一定非得有一個奧運,或者有一個事件。
孫先紅:完全按照自己的目標來搭車,不能只要是車我就搭。另一個你搭車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也不是說所有的搭車都是成本高的。

沈青:搭車與造車之間有辯證關系。第一個搭車是借勢利用,就是我借一個大勢,然后我利用這個勢,達到快速傳播我產品的目的,因此第一個階段造知名度的時候要盡量搭車。一個產品知名度不夠高的時候,一定要盡量搭車。但是搭車完了以后,還有一個自主創(chuàng)新,你能不能創(chuàng)新這很關鍵,剛才孫總就講到一個觀點,我搭了“神五”的車,但是我宣傳的是我強壯一個航天員的牛奶,專用奶,這就是他自己造的車。所以搭車上面再造車,這就是他的自主創(chuàng)新了,他的品牌創(chuàng)新意識就強一點了。我認為搭車是短期化的行為,就是短期利用事件,事件營銷是一個短期化的,但是造車是長久化的。你看凡是品牌能夠長久立于市場的激烈競爭的,它一定是造車造的優(yōu)秀的。
王群:我們必勝客也做過一次,在美國把我們標識放在宇航飛機上然后一起上的天,實際上就是為了讓大家看到我們的膽子大、我們敢做。效果非常轟動,因為沒有人做過這個事。
孫先紅:說到事件一定是一個點,放到你品牌打造的歷史長河當中都是一個點,蒙牛有句話,“用事件營銷的點連成品牌成長的線”,比如我從北京方向走,凡是朝北京方向的車,我只要坐在車上總比走著快,那我就坐車,但是朝南走的車我就不能坐。所以事件營銷首先企業(yè)要有一個品牌戰(zhàn)略、品牌定位,只要是圍繞著你經費允許,你就能搭。
路長全:所以我覺得沒有絕對的東西,它實際上是一個事情的兩個側面,你不能造了半天車你就是搭車,你不搭它你造它車干什么?
王群:我們應該從搭還是造跳出來。一,大家都同意應該有一個非常清晰的企業(yè)目標,到底要為了什么做這件事情。不管是什么,都要為企業(yè)的根本目標服務。二,要有營銷的敏感度和創(chuàng)造性,如果能抓住這兩點的話,就能在抓住機會的同時找到突破口,能夠有創(chuàng)意的把你的營銷策略拿出來的話,這就有影響力了。
正方李輅——搭車好
反方孫先紅——造車強
李輅:搭車會更省錢,更具有影響力,更能取得公眾的信任,我覺得這一點是很重要的,我覺得還是搭車好。
孫先紅:我并不贊成搭車就省錢,其實造車也省錢。不管你省錢也好,花錢也好,你要達到啥目的。你說我從內蒙古來北京,一種坐汽車,一種開汽車,你還可以步行,還可以騎著毛驢車來,但是這就根據你的實力,說你坐不起飛機,你坐不起火車,那你就趕著毛驢車來吧,再不行你走著來,但你非得來,你要達到這個目標。
李輅:那就搭車,蒙牛不也是搭“神五”的車嗎?
孫先紅:但蒙牛也造車呀,比如說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這也是造車。
李輅:你那個造車只是一個更長時間的品牌規(guī)劃。
孫先紅:沒有,都是事件營銷。
李輅:你不會因為每個中國人每天一斤奶,而在三個月內營業(yè)額翻番,所以你必須用大的搭車事件去造成銷售額,然后用小的事件甚至不怎么花錢的事件,慢慢地把你的品牌通過十幾年、二十幾年的積累,把它拉上去。
孫先紅:搭車是有目的的,是為目的服務的,它是手段、是戰(zhàn)術。你搭車要達到什么目的,跟你的目的一樣,你就搭車,沒有達到你目的,那你就得自己造車。
李輅:可不可以說蒙牛搭“神五”是為了短期的銷售目的,而每天一斤奶是為了長期的品牌目的?
孫先紅:沒有,蒙牛所有的事件營銷都是為了品牌目的,品牌戰(zhàn)略。我們把每一次事件營銷看成是品牌路上,打造品牌路上的一個點,品牌的打造是需要點滴的積累,所以不管是中國航天員專用牛奶也好,還是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也好。
李輅:那你也要看截止時間,如果截止時間是三個月的話,你們一定要去搭車,如果截止時間是二十年,你就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

孫先紅:事件營銷在品牌的歷史長河中,實際上都是一樣的。
李輅:孫總如果我只給三個月的時間,我讓你銷售額翻番,你會跟我說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嗎,你不會的?
孫先紅:問題我不是這樣的目標,我剛才跟你講了,我這樣的目標是因為我成了乳品行業(yè)的領袖企業(yè),我看的是整個乳品行業(yè)蛋糕做大,而不是盯著一個點,我們講競爭,從小處看對手從大處看戰(zhàn)略。我們希望把中國乳品行業(yè)的蛋糕做大,說自然我們希望掀起中國的牛奶運動,每天一斤奶強壯中國人,耶。
嘉賓點評
安賀新(中央財經大學教授):你想銷售你的產品,那么你銷售的效果如何?你推廣企業(yè)產品就是提高產品和企業(yè)的知名度,造車好還是搭車好,主要是看你的知名度上去沒上去。
陳冠(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企業(yè)要做事件營銷,它的原始初衷是想省錢,想以小博大,但是我們要糾正一個觀念,就是事件營銷未必省錢,這個概念要破掉。第二個就是我們做事件營銷,要破勢,破我自己的質。比如我們一直在做廣告,一直在做銷售,消費者疲勞了,那我們需要有一個東西把我們在消費者面前造成那個勢給破掉,我希望它重新興奮起來。第三,我的對手給我擺了一圈陣,我已經陷到這個烏龍里頭了,那么我需要把對手的勢破掉。第四個目標是我跟我的對手相比,完全同質化,那我最后在消費者面前演戲或者作秀,用這一點來建立我最后的一個異質化。最后一個是我銷售的目標,比如奧運會期間或者圣誕節(jié)期間,我附帶著我的銷量也增加了,那最終的目標當然是說,這個點的營銷和我的線的營銷,和我的面的營銷之間能夠有效的整合,最終形成“1+1+1>N”的品牌塑造和營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