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袁鳴
觀察員:杉杉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執行總裁 中科廊坊科技谷董事長 胡海平
正略鈞策管理咨詢創始人 趙 民
微軟華東區總經理 陳 葵
嘉 賓:東軟集團的董事長 劉積仁

劉積仁:
家是我休息的地方。我會在書房里看書、聽音樂、躺下犯懶。當初設計師對房屋的設計過程中,我也參與了其中,并且加入了很多我喜歡的放松元素。比如模擬一個樓一端的房間,還有傳統的樓梯扶手,我摒棄常用的木材等原料,弄了一堵墻和已有100多年的樹梁。這些東西都是我從全世界淘來的。
我最喜歡的歌唱家是安德魯·波切利,聽他唱歌容易讓內心平靜。他是一個盲人能有今天這么大的成功,擁有這么多的歌迷,從某種意義上說,不僅僅是他歌唱得好,還有他背后付出的汗水。
主持人:他是“中國的蓋茨”,非常的了不起。我第一次見到劉先生的時候,是在去年9月20號,他獲得中國商業領袖大獎的那個晚上,他說我希望在下屬面前被稱為劉老師,在校園里被學生稱為劉總裁,他特別刻意地強調了這個反差,所以我很感興趣,在這個反差背后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態。
劉積仁:教授和企業家,我覺得教授比較真實。事實上創建東軟這家企業,是我當時最不愿意做的事。那是1991年,做企業有一種不好的風氣,好像所有做企業的不能不騙人。另外我覺得做教授,不應該經常談錢,錢和理想存在矛盾,所以在公司成立相當長的時間里,我的職稱是研究所的所長,而不是公司的總經理。后來提我做總經理的時候,我還覺得特別扭。
劉積仁,東軟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兼CEO,東北大學副校長。1955年生于遼寧,1980年畢業于東北工學院計算機應用專業,1986年赴美國國家標準局留學,1987年學成歸國,成為中國自己培養的第一位計算機應用專業博士,1988年被破格提拔為教授,年僅33歲,是當時中國最年輕的教授之一。1988年,從3個人、3臺PC機、3萬元科研經費開始,不斷探索產、學、研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并于1991年創立了東軟。1995年至今任東北大學副校長,1996年,帶領東軟成為中國第一個上市的軟件公司。先后榮獲中國IT年度人物,2006年度最佳領導力獎,2007中國最佳商業領袖獎。如今,東軟已成為以軟件為核心,主營業務收入超31.5億元人民幣,國際軟件外包收入超過1億美元,員工總數超過13000人,中國領先的軟件和解決方案供應商、離岸軟件外包提供商。
人緣好,被工廠選走
主持人:聽說您年輕的時候不僅書讀得好,還很會玩,吹拉彈唱樣樣都會,是一個全能型的文藝青年。
劉積仁:用現在時髦的話講,我們會DIY,很多玩具都是我們自己創造的。我最得意的是做了一把槍,程序很復雜,首先要做一個砂磨,然后用木頭刻出真槍模型來,再用吹風機、焦炭等把鋁冶煉,最后灌制成槍。那個時候,自己有一把沉甸甸的槍,會非常自豪。
胡海平:功課不緊張嗎?
劉積仁:學校都停了,上課很自由,想讀就讀,不想讀的話就回家去養兔子、養豬,畫畫。當時最時髦的畫就是郭建光、楊子榮、鐵梅等人的頭像,家家戶戶都掛著他們的頭像。有時候幾個年輕人一塊,刻蠟紙,抄別人寫的大字報,身上挎個黃書包,找到一個在開上百人大會的會場二層,唰地把這些傳單撒下去,所有人都站起來看,特別像上海的地下黨。
主持人:那時候,和您一樣的同齡人,都上山下鄉去了,但是您很幸運,到鋼鐵廠當了名工人,是什么機緣造成的?
劉積仁:這是長期戰略的結果,年輕的時候,我人緣特別好。第一,所有的同學都會來求我做一些東西;第二因為學校老考試,一到考試之前我們家就成為輔導聚居地,每次考試成績都很令老師滿意,所以我的周圍有一批特別好的伙伴。工廠來選人,規定每個班只有一個名額,投票結果我位居榜首。可以說我是做出了很大的奉獻和投入,才獲得這個指標的。
趙民:在鋼廠做什么工作?
劉積仁:煤氣救護工。我們的工作角色就是當高爐管道要維修的時候,我們要把管的接縫鉆開,插進一塊鐵板,把它扭起來隔離煤氣,繼續其他的操作。一開始很恐懼,因為這種活兒特別危險,經常會出現一些事故,班組有個師傅的臉都給燒傷了。
主持人:一直干這個?
劉積仁:不。當時車間有塊宣傳板報,我就給他們畫各種各樣的圖消磨時間,有一天被總公司的工會發現了,然后把我調走了。
主持人:做什么了?
劉積仁:剛去做了電影放映員,那個時候放電影是一門技術活,必須要有執照,我特別喜歡那個工作。我們不只是放給員工看,還會去慰問解放軍,或去農村放,有時碰上去酒廠放電影,還可以嘗到剛從酒窖里下來的酒。因為放電影,公家還給我配了輛摩托車,專門跑片,所以我那時就有摩托車執照。
一看專業書就胃痙攣
主持人:您的家里,有很多的書,也有聽音樂的地方,彌漫著非常濃郁的書卷氣息,讓人很難猜到主人是個企業家。
劉積仁:因為我原來是個教授,到現在為止,還十分羨慕教授的生活,所以如果還有一個空間讓我能夠像教授的話,對我來講也是一種安慰,是對過去美好回憶和對原來追求的保持。
陳葵:我覺得有一種感動,這時候我相信劉老師是教授。
主持人:據說您在東北工學院,一看專業書就胃痙攣,只有看文藝書的時候才沒有問題,是這樣嗎?
劉積仁:我人生中有兩個最艱苦的時候,一個是上大學,一個是去美國。這兩個時間,每天早晨宿舍門還鎖著的時候,我就從窗戶跳出去,跑步背英文,不再學中學時的俄文,從零開始,特別努力。
主持人:那個時候到什么程度?
劉積仁:只要我一拿起書胃就疼,但我看報紙不疼,看亂七八糟的雜志不疼,聊天也不疼,就是一到學習,就比較緊張。
胡海平:您的這些經歷,后期這種要強的或者非常綜合的素質,是不是就是在那個時間積累的?
劉積仁:對,任何挑戰、困難、壓力,到最后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所以我認為一個人應該多受一點苦,主動找一些困難,經歷的多了,當機會來臨時,就不會錯過。
培養年輕人做公司總裁
陳葵:從1988年只有3個人3臺PC機3萬元的科研經費開始,到如今東軟已經擁有了13000名員工,還有一個巨大的東軟軟件園,這種變化不能不讓人稱奇,當時的創業基地在哪?
劉積仁:東北大學就是我們創業的地方。我們在主樓的兩個實驗室,通宵達旦。那時學校老停電,一不小心辛辛苦苦寫的程序就沒了,所以擁有一個UPS不間斷電源是我們的夢想。當時我們也沒有電話,做國際項目的時候,都得從這個小樓跑上五分鐘到另一個小樓去接電話,條件相當差。
趙民:所以賺了錢后建了一個環境很好的東軟軟件園?
劉積仁:軟件園是在1996年開始建設的。基本的想法,是讓我們這些年輕人擁有一個和西方媲美的工作環境,我們期望成為中國領先的軟件企業。
主持人:全世界做大做強的軟件公司,好像還沒有學校辦的。中國高校辦的公司,到后面都會出現一種現象,就是當第一代領導退休后,這個企業發展就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劉積仁:我認為這也是東軟今后要面臨的問題。怎么解決?這又回到了我們的本行,發展領導力,發展人才,本身我在學校做教授就是去培養人才的。我可以舉一個例子,我們今天上市公司的總裁,當年只有28歲,那個時候大家對他還持懷疑態度,認為太年輕,易沖動。但事實證明,他很優秀,每天的工作都不用我操心。
陳葵:劉總您的人才觀讓我有一些擔心。第一點東軟大部分的人才都是自己培養起來的,有沒有空降兵進來;第二您培養出來的個個都是兵強馬壯,龍騰虎將,他們之間會不會不善于合作?
劉積仁:第一點東軟從來就特別歡迎空降兵,但是我們首先要選擇的是什么兵。比如我們在CT設計的時候,從美國挖了一個特別好的數學家,對東軟的整個圖像處理,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但面向行業做銷售的時候,我們認為中國人最合適,那我們就不會找一個外國人。第二點關于我們的培養方式,東軟提倡打破常規,幫助別人的事應該當作工作來做,反對只保住自己不犯錯誤,堅決不管別人的事的規矩。
做軟件的,本質上是個藝術家
主持人:在您的心目當中,最完美的、最崇敬的、最欣賞的人是誰?
劉積仁:我選蘋果公司的喬布斯。喬布斯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特別執著,他把美和技術充分結合了起來。他曾經自己創立了一個公司, 10年成功之后被董事會攆走,攆走之后又創造了兩個公司。 到今天他又跨越了個人電腦到消費系列的電子,所以我覺得一個技術的應用者,他創造了一個讓很多人都能享受的美好生活。在這個方面,我十分欣賞他。
主持人:請各位送給劉總一句話。
趙民:劉總現在做東軟賣軟件和他小時候做木槍、做雕刻,本質上是一回事,是做一種感受和樂趣。
陳葵:我看過一本書,一個很知名的軟件設計師說,如果你想做軟件,先自問是否具備這幾項功能:第一你喜歡畫畫嗎?第二你喜歡音樂嗎? 第三你喜歡美好的事物,寫詩嗎等等。如果你會這些,那你就可以做軟件。本質上是個藝術家,劉總非常符合。
胡海平:覺得您應該利用現在中國資本市場的大好機會,抓緊中國軟件產業的整合,并加大與國外大企業的合作。
劉積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