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居普遍的新時代,遭遇了金錢帶來的種種麻煩事。同居不能像真正夫妻那樣一起買房子、生兒育女,共同安排家庭收支,那么誰來為生活買單呢?
★買單的N種方式
同居生活千姿百態,為同居生活買單的情況也是多種多樣,目前流行的大概有下面幾種:
AA制:同居雙方平均分攤房租、水電、伙食等公共費用,個人花費自理,有時甚至連互送的禮物也是基本等值的。一般情況下,男女雙方有固定收入,女方追求自尊獨立。
男方買單:女人不分攤任何的生活費,男人包攬一切生活所需。有些是女人完全依附男人,此種同居幾乎就是包養了。還有一些是男人只負責公共費用,女人的個人花銷自付。
女方買單:和男人買單相反,不管是哪種情況,總難免落個“吃軟飯”的名聲。
誰掙得多就誰買單:所有的公共費用由掙得多的一方支付,另一方分文不出。就像是高薪的接濟貧民,在這里實現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大同”。
按收入比例買單:同居生活費按兩人收入的比例共同承擔,多掙的多出,少掙的少出。但AA制支持者對這種方式嗤之以鼻,他們認為掙得多與同居的經濟責任毫不相干,在同居生活中享受到同樣的權利,那義務也該是相等的。如果依據收入高低買單,就像兩人做了同樣的活卻按身材大小發工資一樣,是不合理的。
★AA制不是萬能的
對于想要結婚的男女來說,同居就像是買新車之前的試車一樣,AA制固然能夠免除“試駕”過程中的大障礙,但相處在一起時,需要用錢的地方千奇百怪,真的處處要求“公平合理”,實際可能反而會增如麻煩。
AA制是目前同居男女最容易達成共識的同居買單方式,但是如果兩人中一方收入高很多,那多半會相應承擔較多開支。力挺AA制的其中一個理由,是“即便有著血緣關系的兩個人,錢財上也需要一清二楚才能更好相處,更何況萍聚時代的一雙普通男女”。女人尋求獨立自主是另一大原因:“現在女人自立、自尊、自重、自愛,分攤應該承擔的部分生活費是情理之中的事”。
從事教師行業的胡小姐就在同居生活費的問題上顯得獨立自主,她說:“其實男女雙方分攤生活費,是培養承擔生活的義務和責任。這個年代要是再談男人養家的老觀念就太不合時宜了,更何況只是同居,還不是結婚呢。”
但是,看似公平的AA制,同居當事人仍舊有時候感到心理不平衡。
比如說家里的馬桶經常壞,是因為女朋友亂扔頭發的習慣導致堵塞,男朋友會很心煩地埋怨:“這修理費應該由她單獨付。”買個烤爐,是因為男人喜歡吃烤制的食品,女人不僅要做給他吃,還要出爐子錢?女人不樂意付這個帳!
即使AA制真的做到公平合理,但是這種“親兄弟明算賬”的做法,在金錢上分得太明白,兩人之間好似毫無瓜葛,感情上可能就疏離了。金錢上沒有糾纏,感情可能也就“同理可證”地沒有了糾纏。
★買單的尷尬
不太嚴格地來看,與其說生活費問題是同居兩人愛情的試金石,不如說它體現了同居男女雙方金錢觀的差異。這種差異,男人或女人莫名地堅持,往往在“非婚”性質的同居生活中,放大了灰色的尷尬。
年輕的張小姐曾與男朋友同居一年多,兩人收入不多,所以生活費頻頻吃緊,掌管了“經濟大權”的她常常為此煩惱,最終提出了分手。她對記者說:“我當時整天都在煩惱,還從父母家里頭偷偷拿東西。后來想開了,我又沒有嫁給他,自己年紀輕輕的,為什么要整天過這種‘慳錢主婦’的苦日子?所以我提出分手,現在自在多了,不用再為兩個人的下一頓擔憂了!”
有的情侶同居,可能只因為房子問題、經濟問題,或者就因為“兩個人生活在一起比一個人省錢”,但是很有可能的情況是,一方省了錢,一方的花費更大了。張先生的同居女友小溫尚未大學畢業,只依靠父母給生活費,所以兩人的生活費中,張先生分攤了四分之三, “本來以為兩個人住能省錢,沒想到花費更大了,我的女朋友每月出500元,她的個人開銷卻要大得多。”張先生面帶苦澀。
GG和男友JN合伙做生意,生活費完全不分你我,全部由GG管理,男友有需要時才從她這兒取錢,雖然目前關系穩定,但是她也心懷擔憂,“我覺得心里總是不踏實,畢竟還沒有結婚,我們不管是感情上還是金錢上,都沒有真正的保障。一旦出了問題,他如果要‘算賬’什么的,我覺得那樣好麻煩。”
編后:戀愛的時候,男人可能理所當然地為女友包攬下一切的費用,但到了同居的時候,有些男人反而會在錢上“留一手”。天生有些斤斤計較的女人,愿意承擔多少非婚生活的開銷呢?這種情況下,浪漫的同居,遇上了活生生的金錢考驗,可能就難以浪漫起來了。所以,男女雙方一定要好好協商,找到一種雙方都可以接受的買單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