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5日清晨,初春的寒風依然襲人肌骨,人們都還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中。在山西夏縣廟前鎮的公路上行人稀少,一位滿臉憔悴的中年婦女邁著蹣跚的步伐,扶著在一個特制的鐵圍欄中艱難行走的女孩,女孩名叫安姣姣,患“先天性腦癱”,今年21歲,她出生僅3個多月就被親生父母遺棄了。而扶著她走路的中年婦女是養母郭孟親。
21年前當安躍榮、郭孟親夫婦把一個凍得嘴唇發紫的棄嬰抱回家時,就發現她是個病孩子。從此,他們踏上了漫長的求醫路,足跡遍布大江南北,卻也拖跨了曾經殷實的家,積蓄沒了、土地沒了、房子沒了……姣姣的生活依然不能自理。為了她將來的生活有人照顧,在姣姣3歲那年,夫婦倆為她收養了一個妹妹。
而今,他們一家4口住在15平方米左右的出租房內,靠維修機電艱難度日,希望用愛再次創造生命奇跡。
記者來到安躍榮、郭孟親夫婦的家。一問臨街的店鋪內零亂不堪,地上隨處堆放著電機、電纜線及各種維修工具等。一門之隔是他們的臥室,在這問幾乎家徒四壁的屋子里看到:木床上躺著一個兩眼歪斜、表情豐富的女孩,看到有人進來她揮舞著雙手,嘴在不停地呢喃著,并試圖著翻身爬起來——她就是安姣姣,安躍榮見狀笑道:“姣姣很開心,是在向客人問好。”
安頓好姣姣后,安躍榮夫婦道出了心里話:“我們從來不后悔,抱回孩子當天我們就覺得有問題,娃有病就要治,她是個生命,有權活著。窮不怕,怕的就是沒有信心。”
20世紀80年代初,家住山西夏縣埝掌鎮埝掌村的高中生安躍榮,只身來到離家50公里外的廟前鎮開了個機電修理門市部,專修水泵、發動機等,開業后生意很是紅火,很快他就成為小鎮上的“名人”。1985年,他如愿與青梅竹馬的愛人郭孟親結婚,小日子過得甚是讓人羨慕。他們做夢都想要一個屬于自己的孩子。
1987年農歷十一月十七,這是個他們永遠難忘的日子。凌晨6時許,還在睡夢中的安躍榮夫婦就被一陣急促的敲門聲驚醒,熱心的鄰居說馬路邊有個哇哇啼哭的小孩,離他家的店鋪不到50米。趕到那兒時,安躍榮嚇了一跳,躺在襁褓中的孩子閉著眼睛,呼吸微弱,嘴唇發紫,他不由分說抱起孩子就往家跑。
回到家,當妻子郭孟親打開包裹孩子的褥子時發現是個女嬰,旁邊有一張寫著嬰兒出生時辰的紙條。村民們聞訊而來,大伙都說孩子有3個多月了,在給女嬰穿衣服時有人發現不對勁,女嬰的腳伸不直,而且向外翻,蹬腿無力,有人說這孩子有“疝氣病”,有人說怕是腦子有毛病,扔回去算了。安躍榮夫婦默不做聲。
第二天,他們抱著女嬰去了運城醫院,給孩子做了疝氣手術,主治醫生告訴他們:孩子患有“先天性腦癱”。看著妻子淚流滿面、踉踉蹌蹌地癱坐在醫院的長椅上,安躍榮安慰道:“沒事的,醫學這么發達,咱們不信治不好這種病。”
他們將女嬰收為女兒,并取名姣姣,但接踵而來的事遠比姣姣患病更讓安躍榮夫婦感到痛心。由于體質弱,遇到陰天下雨姣姣就感冒發燒并感染了肺炎,而且一歲多的孩子不會翻身,無法坐立,不會說話,甚至對周圍的反應也不敏感。
生活的弦繃得緊緊的,每年到了9月份安躍榮就抱著女兒出遠門去看病了,剛強的郭孟親一個人支撐起家里的一切。好心的村民及親戚們不止一次勸他們面對現實放棄治療,可他們說:“咱不作孽,就是砸鍋賣鐵也要看好女兒的病。”
這件事在不足兩萬人口的廟前鎮傳開了,有的人說安躍榮腦子有毛病,甚至當面說他們是傻冒。特別是埝掌村人對此大惑不解,看到安躍榮夫婦領著姣姣回家更是覺得意外,為了不讓年幼的姣姣有心理負擔,他們只得選擇不回埝掌村。
特殊的家庭更需要希望。姣姣每次發病都出現肌肉痙攣且大汗淋漓,這給厚道的安躍榮夫婦帶來沉重的打擊,郭孟親拉著丈夫的手號啕大哭說:“咱倆死了后,姣兒可咋活呀?”為此,他們為姣姣收養了一個妹妹,這以后,家里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夫婦二人抱著小的喂大的,有時一頓飯要吃兩三個小時。姣姣每天大小便都要被抱來抱去,晉南的冬天異常寒冷,郭孟親說不清有多少次抱著姣姣摔倒在去廁所的路上。
殘酷的現實還是在姣姣身上出現了,兩三歲時仍不會走路,甚至連東西也拿不起來。為了給孩子買營養品,靠修理費用已很難維持家庭,安躍榮的服務又多加了幾條,其中一條就是上門服務,風里來雨里去,隨叫隨到。為了盡快攢夠看病的錢,平時不多干活的郭孟親也開始學習電機修理。這樣即便丈夫出門了,家里的生意也耽誤不了。
雖然有主治醫生明確表示:從醫學的角度講,這種病幾乎沒有痊愈的可能,患兒將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而且對家庭、本人都是沉重負擔。但他們夫妻倆仍抱有一絲希望。
1990年,盛夏的北京驕陽似火,此時的姣姣已3歲多了,301醫院病房中的姣姣仍不會坐立,不會說話,但在這里安躍榮看到許多像姣姣一樣的患兒,依靠長期住院治療病情有所好轉。他按醫生的指導,每天給孩子做簡單的訓練。但身上攜帶的2.5萬元很快就花光了。帶著沮喪和失望,安躍榮抱著姣姣又回來了。此時,他終于明白,光靠苦心不行,孩子的病需要錢,此時正是農忙時節,也是掙錢的大好時機,安躍榮開始沒日沒夜地修理電機。到了9月底,安躍榮掙了1.8萬元,又抱著孩子踏上了求醫路。
幾年中他們從北京301醫院、兒童醫院,輾轉到上海、西安、太原、鄭州等各地醫院,只要聽說哪里有治療腦癱的醫院他就抱著孩子去。許多專家都記住了這個抱著孩子、背著大包的執著山西人。
1997年夏,安躍榮聽說石家莊有個腦癱康復醫院,他立即抱起孩子趕到石家莊。一個療程的治療,花去了一萬多元,竟讓姣姣坐起來了,還能拿起筷子,能叫清爸爸媽媽了,這給了夫妻倆莫大的欣慰和希望。此后的3年中,安躍榮每年秋天都揣上錢,抱著姣姣去石家莊看病。為了支付姣姣的醫療費用,安躍榮把在老家夏縣埝掌鎮的房子都賣了。
病床上的姣姣,每次扎針、按摩從來都不哭,臉上常常掛著甜甜的微笑,護士們都很喜歡這個愛笑愛說的特殊病人,當得知姣姣的身世后更是為之感動。住院期間,安躍榮多了個心眼,留心護士的康復鍛煉、按摩手法及訣竅。臨走時護士們給父女二人買了車票,含淚把他們送走。這一次安躍榮是帶著微笑回家的,他興奮地告訴妻子遇見貴人了,姣姣有救了,說完后夫妻倆相擁而泣。
在康復訓練的日子里,安躍榮夫婦為姣姣訂做了一個鐵圍欄,以便最大限度恢復姣姣的肢體功能。
安躍榮夫婦從來都沒有隱瞞姣姣的身世,讓孩子勇敢地面對一切,懂得在苦難面前,只有微笑才能減輕痛苦。
生活的空間擁擠而狹小,為了讓姣姣享受到陽光,每天鍛煉結束后,姣姣都會靠在鐵圍欄中,看著為她忙碌的爸媽,有時也會心疼地說:“你們別忙了,歇會吧!”外出鍛煉難免會引來異樣的目光,姣姣第一次坐在鐵圍欄中的一瞬,有好奇的小孩指指點點,盡管有媽媽的保護,姣姣還是流下了傷心的眼淚,媽媽說:“咱得的是病,有啥見不得人的,誰不得病呀!別理他們,爸媽永遠和你在一起,一定要抬起頭,笑著生活,懂嗎?”姣姣擦了擦眼淚說:“媽——不哭,姣也不——哭。”
為了讓姣姣和妹妹養成學習的習慣和堅強的性格,夫婦倆給她們買了好多書,一有空就給她們講童話故事、講紅軍長征的故事,還教孩子們唱歌。為了增強姣姣的記憶,讓她在看完電視后口述所看節目的主要內容。言傳身教下,姣姣漸漸學會了堅強,而且笑得陽光燦爛。
2007年秋天,安躍榮帶著姣姣去醫院復檢,結果令人滿意,醫生拿著檢查結果說,對于該患者而言,這已是個小小的奇跡了,并朝他們豎起了大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