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中明文規定:“本課程強調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掌握適應終身體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這和過去提的“三基”(即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有了一定的區別,本文暫稱之為新“三基”(即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之所以有了這樣的變化,是因為“基本技能”實質上可以包含技術和技能兩個層次,不需要再把“運動技術”單獨拎出來;而“基本方法”則是以前“三基”教學所忽略的部分,它是指獲取認知和運用技能的步驟,教會學生學會學習的途徑,這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課程理念的具體體現。
一、體育“三基”教學理論的確立及局限性
在傳統的課程理論中,加強“雙基”教學,即“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和基本技能的訓練”是一個倍受關注的核心問題,是教育部于1963年在《全日制中學暫行工作條例》(草案)中提出來的。在體育教學中,結合體育學科的特點,并結合1978年修改后的《條例》,“雙基”教學變成了“三基”教學,即體育基礎知識、基本技術與基本技能教學。“三基”是我國學校體育教學的基點。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它保證了學校體育課程內容的定向性和操作性,為學生在體育學習中,在實現個性發展的同時,關注學生的基礎發展奠定了學科理論基礎。
體育“三基”教學的本意是要關注學生的基礎發展,其中重點的是要關注體育學科的特定認知領域——技術和技能的發展,這一出發點直至今天也是合理的。這是因為體育的學習必須要通過身體練習;必須要掌握運動技術和技能才能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目標。僅僅應用書本知識,采取邏輯思維,是無法實現對運動技術和技能的認知的。因此,離開了通過身體練習的實際體驗,離開了運動技術和技能的重復練習,就無法掌握動作,也無法實現體育學科的學習。從這個意義來看,老“三基”提出的內容直到今天也是合理的。
但是,對學生基礎發展的理解也有一個不斷發展的過程。在新課程標準頒布后,對學生的基礎發展有了新的理解,這種新的理解并不是說過去的提法錯了,而是要求對“三基”的理解作一些調整,并賦予新的內容。以今天的眼光來看,過去提的“三基”確實還不完善,并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第一,從本質上講,體育學科中的技術和技能都是身體認知。技術和技能是個人掌握動作技術水平的不同階段,兩者的難度水平不同,但實際上是同一個領域。學生在從事身體練習的過程中,通過體驗而獲得身體認知即是技術;當技術被學生通過實踐所掌握時,則是技能;當技能不斷熟練掌握,形成自己的特色并能針對環境變化采取應變,則是技巧;技能進一步的個性化發展,并在個人技術特點基礎上,形成創造性的技術動作,則是技藝,上述這四個層次我們都可把它稱為技能學習。因此,技能學習實際上包含了技術學習。過去的“三基”既提出了基本技術,又提出了基本技能,兩者雖有區別但實質上是相同的領域,是否有必要把兩者并列提出來呢?第二,無論是運動技術還是運動技能,學生掌握的是運動技術的要領、運動技能的程序,最終能獨立地完成動作即為學習的終點。問題是真正的有效學習是不是以掌握技能為終點呢?也許過去的體育學習我們可以把它作為終點,但在新課程的理念指導下,掌握技能決不是終點。
二、新“三基”的提出及其現實意義
體育教學中的“三基”是系統中的“三基”,具有動態性與發展性的特征,并非一成不變的。2001年,《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在課程性質中明文規定:“本課程強調學生根據自身的特點,掌握適應終身體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新“三基”只提了基本技能,而刪除了基本技術,是否意味著不重視運動技術的學習呢?不,決不能這樣理解。作為體育課程,從事身體練習和承受一定運動負荷是區別于其他任何學科的重要特征。身體練習簡稱動作,學會動作就要學會技術。從這個意義看,運動技術是體育學習中的重要領域,它是學生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的載體,離開了技術這一載體的任何課程,均不能把它稱之為體育課。
既然這樣重要,為什么新課標又刪除了基本技術呢?實質上,新課標并沒有刪除基本技術。在體育運動中,技術、技能、技巧、技藝雖有區別,但同屬于一個領域之中,這就沒有必要把技術和技能并列地提出來。而新課標中提出“基本技能”,實際上包含了“基本技術”。因此,新課標實質上并沒有刪除“基本技術”。
此外,新課程提出的“基本技能”,實際上包含了一個和技能相關的概念體系,至少包括了技術、技能、技巧、技藝四個層次,但是對基礎教育階段的學生來說,這個技能體系中的重點是技術和技能這兩個層次,因為這兩個層次的發展更能代表學生的基礎發展。
新“三基”的貢獻在于提出了“基本方法”這一新的領域,這是一個貢獻。方法不僅僅是對客觀事物的認知,它還包括獲取認知、使用知識的途徑和步驟。作為體育學習,方法當然離不開運動技能,但卻不是主要指運動技能本身,而是指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學會學習,主要是學會運動學習的途徑和步驟,這就是一個方法的問題。例如,①學會制定鍛煉計劃。②學會測定調節運動負荷。③學會鍛煉效果的自我評價。④學會有針對性地選擇內容。⑤學會合理的學習步驟。⑥學會觀賞體育文化。從而引申出“基本方法”的第二方面的內容,即是對知識與技能的運用。在這里講的運用,則包括了眾多的內容,例如,①活動的探究。②活動的合作。③活動的裁判。④活動中的交流。⑤活動的組織。⑥活動的協調。上述六個方面均是在運動技術的實際應用中,伴隨出現的方法問題。
三、基本方法的釋義及在實踐中的應用
心理學家赫伯特·格喬依指出:“未來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我國宋代教育家朱熹認為,教師只是引路之人,強調教給學生“為學之方”。當代教育家葉圣陶曾多次指出,“教是為了不教”,主張讓學生學會學習。因此,從素質教育的角度出發,對學生應該“授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