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即時批評是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思想、行為上的過錯提出責備并幫助改正的一種教育方式,也是師生之間進行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由于體育教學的獨特性,我們要經常用批評這種教育手段。當學生在課堂中犯錯誤時,如何運用批評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呢?我認為在體育課堂教學即時批評中要做到“五要”“五忌”。
一、批評時要力求準確,忌盲目沖動
在教學中,當學生犯錯誤時,一定要憑經驗仔細觀察,了解事實真相,弄清學生犯錯誤的心理動機,搞清批評對象的問題和原因所在,符合事實的批評才能讓學生心服口服,這樣才能有針對性地進行批評教育,如果批評的人和事不符合事實,被批評的學生就不會服氣,就會感到委曲,甚至感到冤枉,會由于批評的“失之毫厘”,而導致學生反應為“悖之千里”。
例如:剛接手高年級教學時,每節課都有個別女生無緣無故不上體育課,問她們只說不舒服。導致別的同學鉆空子也借故呆在一邊,這不由得讓我很是生氣,統統叫過來一頓狠批,并全部要求上體育課。課后才通過女生小組長了解到原來是幾個同學來了例假。
二、批評時要把握尺度,忌諷刺挖苦
在課堂中要把握好批評的尺度和分寸,讓學生以一種愉悅的心態接受教師的教育。當學生犯錯誤時,教師應寬容大度,不能不管錯誤大小,不分場合、對象,劈頭蓋臉就是一頓猛批,這樣往往會造成師生關系緊張。
例如:學生隊列內講話,我會采用眼神暗示、聲調調控等批評方式,這樣既能照顧到犯錯學生的情面,又能使絕大多數學生渾然不覺,收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教育效果。同時要注意批評的語言不能挖苦諷刺,亂扣帽子;態度要和藹、語氣要溫和;要正確引導,多加鼓勵;要注意分寸,留有余地。其實,我們只需要幾秒鐘時間的考慮,以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善意的眼神、一句輕微的責備、一個輕拍肩膀的動作,都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3b5d6ee639da59a0ed16d4db60a67e77 三、批評時要有針對性,忌隨意應付
課堂教學中因人而異實施批評,是批評教育取得成效的首要因素。批評是心理互動的過程,不同性格的學生對待批評的心理也不一樣。否則,就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會出現“越批評越不上進”的情況。
例如:對性格開朗、反應敏捷的學生要進行直來直去式的批評,錯在哪里、怎么錯的,三言兩語直切要害即可;對性格內向、感情脆弱的學生,如果批評太直接、措辭太尖銳,易刺傷其自尊心,激起其消極對抗心理,弱化批評效果。因此,教師實施批評教育前,要切實摸清學生的個性心理,對癥下藥巧批評,防止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如果批評對象不是一個學生,而是幾個或是一個小組,則應抓主要矛盾,著重批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同學,或組長,或所犯錯誤性質嚴重者,應注重發揮批評的群體效應和輻射效應,切不可主次不分,或輕重無別。
四、批評時要指明方向,忌只批不導
課堂教學即時批評我們不能把重點放在“錯”的地方,而應指明“對的”應是如何。如果學生聽了你的批評而沒有任何行動,又有何意義呢?真正懂得批評的人側重引導,側重的是正而不是誤。
例如:一個愛搗亂的男生經常愛搞破壞,這節課又在女生組來回跨跳皮筋搗亂,使女同學的皮筋游戲無法進行下去。于是我靈機一動,微笑著對他說:“你的橡皮筋跳得不錯嘛,就和女生組一起跳吧。”而他卻不好意思地回到了自己的組內。我繼續靠近他,心平氣和地對他說:“老師今天要告訴你兩點,一是課堂表現比以前要好很多,基本能和組內的同學一起做游戲了;二是今天上課盡管還是在搗亂,我依然要表揚你:你只搗亂了一次,大有進步。希望你以后在課中能改掉這些壞習慣,做一個好孩子。”沒想到經過這次“批評”后,他真的變了。
五、批評后要細心觀察,忌不管不顧
批評,是一劑苦藥,是一種帶有消極情緒的教育手段,因此難免會產生一些消極因素。學生犯了錯誤被批評后,應留心觀察學生的表情和行為反應有何變化,還要注意批評后及時溝通的安撫技巧,消除感情隔膜。在批評過程中,有時難免有些情緒化,但只要結束語妥帖,安慰幾句,仍能給學生留下一個好印象,例如“某某,也許我的話講得重了一點,但希望你能理解我的一番苦心。”“很抱歉,剛才我太激動了,希望你能加油!”用這種話作結束語,學生就會有受勉勵之感。
例如一個學生由于上課打鬧受到批評后,我細心觀察,他情緒波動不大,但見了我卻有意避開,我知道他有了小小的“傷口”。于是,在課中我注意尋找與他接觸的機會。在與學生的籃球賽中,我有意識地選他和我一組,比賽結束又特地表揚了他。真快,在下課時“傷口”愈合了。批評的目的是要促其改正錯誤,所以不能認為批評結束就萬事大吉,而要進行有意識的觀察、輔導,有了進步要及時化批評為表揚。
批評是一門藝術,課堂即時批評則更需要精彩的課堂語言與巧妙的教學智慧。這就需要每一位教師都要加強自身修養,機智地變換即時批評的方式方法,靈活而不呆板、巧妙而不生硬地做出處理,使即時批評取得理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