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課間體育活動是近幾年在課間操基礎上發展和創造的一種學校體育新的組織形式。與課間操相比,大課間體育活動時間長,活動內客多,組織形式活,練習強度適宜,它不僅對學生緊張的學習起到調劑作用,而且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有明顯的實效。目前,我國的大課間體育活動一般多則40分鐘,少則25分鐘,平均每天達30分鐘。
自1999年教育部在遼寧省營口,鞍山、大連等地召開大課間體育活動現場觀摩會,推廣大課間體育活動以來,這項活動已經在全國不少城鄉學校蓬勃開展,并創造出了不少好經驗。
赤峰市:每天有節間操課 據了解,內蒙古赤峰市小學的間操課一般為35分鐘,中學40分鐘。記者在大興隆莊小學五年級(1)班課程表上看到,每天的第二節課均排成了間操課。例如,周二上午的課程表是:晨讀,數學,間操課、音樂,語文。
間操課的基本框架分為5部分:一是眼保健操,二是國頒操和學校自編自創的校操,校舞,韻律操,特色操等(可以都做,也可以選做),三是分組活動(在教師的組織參與下,以班級為單位分小組進行的一些游戲,體育趣味比賽、素質練習等),四是自由活動,五是回歸(列隊回教室)。在實際應用中,各校可根據學校實際和季節、氣候情況,自由組合以上幾個部分,間操課的開展既有共性,又有個性,目的是最大程度發揮間操課的效益,整個活動采用音樂連接,樂曲變換就自動進入下一項活動,使學生隨著優美的樂曲,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動中去。
唐山市:一天兩個大課間 河北省唐山市針對多年來學校體育工作存在的場地小、器材少,群體性差,體育課,課間操,課外體育活動單調枯燥的狀況,為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鍛煉時間,從1999年開始,把原有的課間操延伸為兩個大課間體育活動,并明確安排在學校的課程表中,即上午第二節課后的30分鐘大課間活動和下午第二節課后的30分鐘大課間活動。
在活動內容設計上他們堅持5個結合:一是體育與德育、智育的結合。二是體育與藝術的結合。三是堅持規范化與趣味[生的結合。四是堅持形式與內容相結合。五是內容與季節的變化相結合。
開展兩個大課間體育活動使唐山市的學校在許多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生紀律明顯好轉,文明守紀的學生逐漸增多,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鍛煉身體,消除疲勞,學習精力更加充沛,大課間體育活動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合作精神和集體主義精神,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和諧,同學們之間關系融洽;學生的體質明顯增強,生病的同學少了,學生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在參與編排舞蹈、健美操的活動中,學生非智力因素得到開發,創新能力提高,將體育與藝術有機地結合,達到了以美輔德、以美促智,以美健體、以美育人的目的。
鞍山市;自主選擇活動內容 每到大課間時,遼寧省鞍山市鐵東區二一九小學的小朋友都會像小鳥一樣“飛”到操場上,開始“啄食”學校專為他們搭配的文體鍛煉“自助大餐’:這里既有歡快的舞蹈,形體、韻律操、蹦蹦床,蹺蹺板等活動,又有乒乓球、羽毛球、輪滑。旱冰等傳統運動,更有男女皆宜的竹竿舞、打陀螺、老鷹抓小雞、跳房子等一系列民族民間活動。林林總總、各式各樣的活動寓輔德,健體、審美于一體,讓孩子回歸自然。走進生活,使他們獲得全面而和諧的發展。
為了改變農村孩子享受不到體育教育的狀況,廣東省湛江市、山西省臨汾市、四川省南部縣等地積極開創快樂體育園地,自制體育器材。廢舊輪胎成了學生的“風火輪”,破舊漁網變成孩子的攀爬墻,兩個竿子一夾就跳起了歡快的竹竿舞。幾根繩子一搖大家一起跳“大繩”。大課間體育活動成為了農村孩子的最愛。
自陽光體育開展以來,落實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再一次成為熱點。作為體育課的重要補充,大課間體育活動開展得好壞,直接影響每天一小時體育活動的落實。本期熱點將聚焦大課間體育活動。為此,編輯們特別組織和編輯了全國各地有代表性的文章,稿件基本來自一線,從不同視角,方面對大課間體育活動的理論和實踐進行了闡述,希望其中的許多做法和想法對大家有借鑒意義。
《班級競賽活動的實踐探索》一文的作者認為:開展班級競賽活動,對于促進全員參與,保證學生每天鍛煉一小時有非常好的作用。
筆者以為,該項活動注重學生的全員參與,從激發學生運動興趣人手。調動學生為了班集體的榮譽而鍛煉,變被動鍛煉為主動鍛煉,學生鍛煉發自內心,從我想練,我要練,到我決不能拖班級“后腿”,我要為班級出一份力,班榮我榮。充分發揮了班級的力量,是很值得提倡的模式。該活動對于學生集體意識的培養、學生的全員參與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陽光60分”打造學生陽光人生》一文作者介紹了該校“陽光60分”活動課程開展時情況。該項活動把上午的早操30分鐘和下午兩節課后的30分鐘確立為每天的“陽光60分”活動時間,從課程的高度確保了學生的活動時間,做到人人參與。天天鍛煉。改變了傳統的課間操,學生只有較少時間活動的做法。
筆者以為,活動類課程理應以活動為主,盡量減少一些不必要的環節,如集合排隊等,只有達到了一定量的活動才會對增強少年體質起到效果和作用。
《農村中小學開展“陽光體育”的問題與對策》作者對農村學校體育的現狀表示擔憂。他認為,廣大農村中小學校體育資源非常有限,許多學校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場地少,師資缺乏,課程和活動內容陳舊,班級人數過多,體育經費很少,教師待遇低等問題。為了盡量避免傷害事故,不少學校不敢開展激烈對抗的運動項目,不允許學生在操場上玩鬧,使得學生缺乏參與活動的激情和興趣。
筆者以為,興趣和激情是開展體育活動的誘因和源泉,如果農村學校體育缺少了興趣和激情,就會把廣大學生趕出運動場,遠離體育運動。更為重要的是。作為青少年群體的主力,農村學生體質的下降對于整個中華民族的未來都是災難。
筆者欣喜地看到,目前,大課間體育活動在全國已成燎原之勢,不僅有全國的推進,也有區域的探索,學校和個人實踐,思考,筆者相信,隨著陽光體育運動的深入和教育部的大力推進,大課間體育活動必將成為校園里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中國教育報10088)
[作者簡介]:李小偉,先后擔任《體育衛生》,《基礎教育》,《現代校長》周刊的記者編輯。長期從事學校體育、全民健身、體育賽事等方面的報道,多次參與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團中央有關法規條文的起